贵州省正安县第六中学龚远丽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对学生的提问能力作了这样的描述:“能结合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尝试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在提问时针对学生认知水平,在问题有兴趣性的原则下,由浅入深地提出问题并给学生适时鼓励性的评价,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数学课堂;提问;技巧
【中图分类号】G203.12【文章标识码】C【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3-0051-01
传统的课堂教学,课堂提问的主体往往是教师。这方面不但没有受到限制,甚而至于是得到普遍的赞同的。究其原因,这样做有其积极的目的。因为课堂教学的原则之一是启发式,而启发学生的较为有效的手段便是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来回答。鉴于这个原因,教师便会形成这样的错误观点,就是提问便是启发式,问题越多越好。于是在课堂教学的准备过程中,往往会就课堂教学的内容,预设一系列的问题。有的课堂从导入,到复习巩固、检查预习,再到新授、训练等等环节,无不以问题的形式来呈现,简直是一问到底。学生的所有精力都用在思考教师的问题上,哪有提出自己问题的机会。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达尼洛夫说过的,教师对学生讲得越多,从而给学生独立地获取知识、独立地思考和进行活动提供的机会就越少、教学过程的活力和效果就越低。又因为数学的课堂提问既是一门学问,又是一种艺术,它对教师驾驭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于是,我们在如何优化课堂提问,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效率也作了些思考。
一、提问要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设疑
课堂提问要根据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原理,选择一个“最佳时机”进行.适度性原则有两方面: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要恰到好处地掌握提问的频率和时间。一节课不能提问不断,否则学生无法冷静有效地思考,反而破坏了课堂结构的严密性和完整性,但也不能没有提问,否则整堂课会毫无生机.另一方面,问题的难易程度要科学适度。没有难度或难度太大的问题,都会使学生失去兴趣。课堂提问要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掌握程度,合理地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如:在学习过正三棱锥的概念后,可马上提出:“侧棱长相等的棱锥是正棱锥吗?”而不应直接提出“低面是正多边形,侧面都是等腰三角形的棱锥是正棱锥吗?”这样的问题。又如,学习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时,课前提问:小王同学喜爱亲戚家一块三角形的雕花玻璃,他想回家后也去划一块一模一样的,你能帮他想办法吗?这样设置一个悬念,让学生有种“欲进不能,欲罢不甘”之感,而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调动思维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样,问题解决后,学生心理上自然会产生一种愉悦感、一种快乐的体验,从内心培养了兴趣。
二、提问时应做到由浅入深
数学提问的设计要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等一系列规律,让学生能够拾级而上,循序渐进。《学纪》说:“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及此”。也就是说,如果教师第一个问题能让学生增大信心的话,后面的问题学生自然就会积极地去思考、主动去解决它。同时,提问时问题不能太难也不能过于简单,课堂上的提问要遵循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的原则,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来设计,以求深化认识,突破难点。这样,教学效果也就提高了。有的教师课堂上喜欢问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等。如同口头禅,看似问得多,但实际上什么也没问,发现一些学生不专心听课,在课堂上搞小动作,就突然发问,借机整治惩罚,久而久之老师的提问使学生产生畏惧等等。这样的提问效果不大,学生也只能跟着教师的思路走,而丢掉了自己的思路。
三、问题尽量要设置有兴趣性
现代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当教学内容引起学生兴趣时,学生学习就能集中注意力,就能对所学知识更好地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从而获得较多、较牢固的知识与技能。德国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指出:“兴趣是教学的基础,教学本身就是有兴趣的”。如在讲授“有理数的乘方”的时候,可以先提问:一张白纸厚度只有0.076毫米,三次对折后的厚度是0.076×2×2×2=0.608毫米,还不到1毫米。假如对折30次,那么它的厚度是多少?会不会高过桌子?会不会高过屋顶?会不会高过教学楼?……学生们则立刻活跃起来,争论激烈,当教师宣布结果:“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学生惊讶不已,迫不急待地想知道是如何列式计算的。这种形式的提问,就能把枯燥无味的数学内容变得趣味横生。
四、善于适时鼓励中评价
要使学生逐步提高提问的质量,善于提出问题。教师还要注意适时总结,引导学生评价。正确的评价,有助于学生获得最充分的,最合理的教育和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地,积极地表现自己,使他们各自的潜能得到相应的发挥。譬如,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应表现出非常高兴的样子:“你真爱动脑筋,老师就喜欢你思考的样子!”“你很会思考,真像一个数学家!”要帮助学生建立起自信心,渗透给学生问就比不问强,要经常表扬敢于提问的学生。提供机会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机会得到展示,在原有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让学生意识到自己质疑水平的提高。其次,让学生评价。如学生在评价时可根据前面同学不同的说法作不同的评价:前面同学说得好,学生就说:“我非常赞成(欣赏)他的想法!”说得不完整的,学生会说:“我可以给他补充吗?”或者说:“我给他提个建议!……”如果前面学生说错了,就说:“我对他的说法有意见……”这样学生在评价其他同学时,也学会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参考文献】
1、孙中钱,《课堂提问的原则与技巧初探》
2、吕娉,《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