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轴拨弦三两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1-11
/ 3

转轴拨弦三两声

吴文潮

——《米洛斯的维纳斯》导读

◆吴文潮湖北省郧县一中442500

米洛斯的维纳斯雕像是希腊划时代的一件不寻常的杰作,在古代西方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以卓越的雕刻技巧、完美的艺术形象、高度的诗意和巨大的魅力获得了观众的赞赏。它显示了高贵典雅同丰满诱人的惊人和谐,可以说它是一个美的典型。我教授此课,力求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活跃的审美氛围,让他们在欣赏雕像美的同时,得到了一种高度的情感陶冶和艺术享受。

预习指导:千呼万唤始出来

面对着栩栩如生的维纳斯雕像,突然要求同学们说出她美的地方、产生美的效果是很难的。学生们虽然或多或少地接受了一些美术绘画知识,但真正地运用时却很难施展出来。因此我就顺着学生思路,介绍了古代希腊美术的形成和发展与其社会历史以及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马克思曾经说过:“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宝库,而且是它的土壤。”在希腊神话中,神和人具有“同形同性”的特点,所以希腊人按照人的形象来创造神,使神不仅具有人的相貌和性格,也具有人的思想和弱点,像普通常人一样喜怒哀乐,神是人们理想中最强大、最完美的人的化身。当我们欣赏希腊神像雕刻时也就是在欣赏人的形象。此外为了保家卫国,国家要求公民们具有健壮的体格和完美的心灵,这就成为艺术创作中理想形象的标准。雕像家们塑造健美人体,表现人体美,给后代留下了十分宝贵的艺术遗产。古希腊雕刻家、理论家波留克列特的《法则》一书系统阐述了人体各部分的比例,提出人物的头部与全身高度的比例为1∶7。后来波留克列特提出了1∶8的比例标准。可见,艺术审美的标准和法则为我们欣赏美提出了理论依据。

初次上审美课或美学启蒙课,完全地抛开课文独自地欣赏维纳斯的雕像,也是难以进行审美的。当学生们仔细端详着雕像,欣赏她身上的各个部位,散发出启蒙的美感时,我让学生快速地阅读全文,并提出了较有价值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什么观点?复原维纳斯双臂的方案效果如何?她的残缺部分只能是身体哪部分?让学生带着被激发的艺术情趣,图文结合,快速作出审美判断,结果学生们各有奇想,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当初在他们看来缺乏美感的维纳斯雕像,顿时想像出了许多美感来,觉得维纳斯很美,越欣赏越有一种艺术上的不满足感。学生的思路打开了,启蒙的审美意识领悟到了,学生们在课堂中“争抢”的回答进行得轻松、有序。

审美鉴赏: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的确,一座绝妙于世的维纳斯雕像同样会产生这样的艺术效果。维纳斯是双臂残缺的,许多同学认为她的美应是双臂完好无损,才符合大众的审美口味。于是给维纳斯接上双臂的方案在全班纷纷议论开来:A说维纳斯左手搭在恋人肩上右手拖着披布,在我看来既有害羞之感,又有恋情味;B说维纳斯手拿着镜子,右手拿着木梳,梳理容貌,在我看来她刚出浴,在给自己整容;C说维纳斯左手背在后边,右手按着左乳房,有腼腆之感……学生们的每一种方案都有一个特定的美感,可见在他们想象的艺术空间里,维纳斯的美是特定的、单一的。于是我因势利导:同学们的各种复原方案是可行的,但是它产生的艺术效果与断臂的维纳斯相比,显然逊色多了。断臂维纳斯是一种残缺的美,残缺美也是一种美,残缺美也是一种完美。正如清冈卓行所言:“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那失去了双臂正浓浓地散发着一种难以准确描绘的神秘气氛。”正是因为这样,人们在给维纳斯复原“可能存在的无数双秀美的玉臂”想象方案中,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让无数种可能的美在大脑中丰满完整,产生情感的共鸣,受到艺术审美情趣的陶冶。

维纳斯的美除了断臂之外,还有着她自身美的因子。纵观全像,美神被雕刻成半裸体立像,腿部用生动的富有表现力的衣褶遮住,裸露的上半身与着衣的下半身形成了强烈的对照。由于雕像下半身采取着衣处理,使下部显得厚重而稳定,上身裸体,雕刻得异常精美,惟妙惟肖,似乎可以感到皮肤下筋脉的跳动、血液的循环。整个体态呈螺旋性上升转向,显得富于变化。她的表情自然大方,不卑不亢;她的美在于单纯、恬静、典雅、庄重;她的崇高在于心灵的平静和体态的健康。因此西方的评论家给维纳斯以崇高的评价:“高贵的庄重和静默的伟大”。这也正如现实生活中一些似乎不完整的景象,看起来却诱人神往。“

收束全文:心有灵犀一点通

断臂维纳斯是美的,它的美在于艺术表现上的虚实相生,在于断臂给人以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在于维纳斯自身的体态美、曲线美。然而我们不妨举出一些残缺的例子,评论一下“残缺算不算美”。

金圣叹腰斩《水浒》后三十回,高鹗续写《红楼梦》后四十回,张海迪下身瘫痪,保尔·柯察金双目失明,算不算美?

同学们受到了断臂维纳斯艺术美的熏陶,真正领略了维纳斯美的真谛,各抒己见:腰斩《水浒》后三十回是种残缺美,加上后三十回反而不美;续写《红楼梦》后四十回不美,相比之下与前八十回无论从艺术上和内容上都相差甚远;张海迪、保尔的美是一种精神美、心灵美、人格美,但人体不美。同学们一边谈自己的看法,我也边肯定边加以评述。

总之,同学们接受了维纳斯的断臂之美,并以审美的眼光去看待一切美的事物,应该说,这节课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同时,我也深刻地感到:教师在审美过程中的点拨和诱导如同琵琶之琴弦,弹出几丝悦耳之乐声,就会产生极强的共鸣效果。

米洛斯的维纳斯雕像是希腊划时代的一件不寻常的杰作,在古代西方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以卓越的雕刻技巧、完美的艺术形象、高度的诗意和巨大的魅力获得了观众的赞赏。它显示了高贵典雅同丰满诱人的惊人和谐,可以说它是一个美的典型。我教授此课,力求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活跃的审美氛围,让他们在欣赏雕像美的同时,得到了一种高度的情感陶冶和艺术享受。

预习指导:千呼万唤始出来

面对着栩栩如生的维纳斯雕像,突然要求同学们说出她美的地方、产生美的效果是很难的。学生们虽然或多或少地接受了一些美术绘画知识,但真正地运用时却很难施展出来。因此我就顺着学生思路,介绍了古代希腊美术的形成和发展与其社会历史以及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马克思曾经说过:“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宝库,而且是它的土壤。”在希腊神话中,神和人具有“同形同性”的特点,所以希腊人按照人的形象来创造神,使神不仅具有人的相貌和性格,也具有人的思想和弱点,像普通常人一样喜怒哀乐,神是人们理想中最强大、最完美的人的化身。当我们欣赏希腊神像雕刻时也就是在欣赏人的形象。此外为了保家卫国,国家要求公民们具有健壮的体格和完美的心灵,这就成为艺术创作中理想形象的标准。雕像家们塑造健美人体,表现人体美,给后代留下了十分宝贵的艺术遗产。古希腊雕刻家、理论家波留克列特的《法则》一书系统阐述了人体各部分的比例,提出人物的头部与全身高度的比例为1∶7。后来波留克列特提出了1∶8的比例标准。可见,艺术审美的标准和法则为我们欣赏美提出了理论依据。

初次上审美课或美学启蒙课,完全地抛开课文独自地欣赏维纳斯的雕像,也是难以进行审美的。当学生们仔细端详着雕像,欣赏她身上的各个部位,散发出启蒙的美感时,我让学生快速地阅读全文,并提出了较有价值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什么观点?复原维纳斯双臂的方案效果如何?她的残缺部分只能是身体哪部分?让学生带着被激发的艺术情趣,图文结合,快速作出审美判断,结果学生们各有奇想,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当初在他们看来缺乏美感的维纳斯雕像,顿时想像出了许多美感来,觉得维纳斯很美,越欣赏越有一种艺术上的不满足感。学生的思路打开了,启蒙的审美意识领悟到了,学生们在课堂中“争抢”的回答进行得轻松、有序。

审美鉴赏: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的确,一座绝妙于世的维纳斯雕像同样会产生这样的艺术效果。维纳斯是双臂残缺的,许多同学认为她的美应是双臂完好无损,才符合大众的审美口味。于是给维纳斯接上双臂的方案在全班纷纷议论开来:A说维纳斯左手搭在恋人肩上右手拖着披布,在我看来既有害羞之感,又有恋情味;B说维纳斯手拿着镜子,右手拿着木梳,梳理容貌,在我看来她刚出浴,在给自己整容;C说维纳斯左手背在后边,右手按着左乳房,有腼腆之感……学生们的每一种方案都有一个特定的美感,可见在他们想象的艺术空间里,维纳斯的美是特定的、单一的。于是我因势利导:同学们的各种复原方案是可行的,但是它产生的艺术效果与断臂的维纳斯相比,显然逊色多了。断臂维纳斯是一种残缺的美,残缺美也是一种美,残缺美也是一种完美。正如清冈卓行所言:“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那失去了双臂正浓浓地散发着一种难以准确描绘的神秘气氛。”正是因为这样,人们在给维纳斯复原“可能存在的无数双秀美的玉臂”想象方案中,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让无数种可能的美在大脑中丰满完整,产生情感的共鸣,受到艺术审美情趣的陶冶。

维纳斯的美除了断臂之外,还有着她自身美的因子。纵观全像,美神被雕刻成半裸体立像,腿部用生动的富有表现力的衣褶遮住,裸露的上半身与着衣的下半身形成了强烈的对照。由于雕像下半身采取着衣处理,使下部显得厚重而稳定,上身裸体,雕刻得异常精美,惟妙惟肖,似乎可以感到皮肤下筋脉的跳动、血液的循环。整个体态呈螺旋性上升转向,显得富于变化。她的表情自然大方,不卑不亢;她的美在于单纯、恬静、典雅、庄重;她的崇高在于心灵的平静和体态的健康。因此西方的评论家给维纳斯以崇高的评价:“高贵的庄重和静默的伟大”。这也正如现实生活中一些似乎不完整的景象,看起来却诱人神往。“

收束全文:心有灵犀一点通

断臂维纳斯是美的,它的美在于艺术表现上的虚实相生,在于断臂给人以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在于维纳斯自身的体态美、曲线美。然而我们不妨举出一些残缺的例子,评论一下“残缺算不算美”。

金圣叹腰斩《水浒》后三十回,高鹗续写《红楼梦》后四十回,张海迪下身瘫痪,保尔·柯察金双目失明,算不算美?

同学们受到了断臂维纳斯艺术美的熏陶,真正领略了维纳斯美的真谛,各抒己见:腰斩《水浒》后三十回是种残缺美,加上后三十回反而不美;续写《红楼梦》后四十回不美,相比之下与前八十回无论从艺术上和内容上都相差甚远;张海迪、保尔的美是一种精神美、心灵美、人格美,但人体不美。同学们一边谈自己的看法,我也边肯定边加以评述。

总之,同学们接受了维纳斯的断臂之美,并以审美的眼光去看待一切美的事物,应该说,这节课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同时,我也深刻地感到:教师在审美过程中的点拨和诱导如同琵琶之琴弦,弹出几丝悦耳之乐声,就会产生极强的共鸣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