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市岳阳楼区人民医院湖南岳阳414000
【摘要】目的:研究比较手术治疗和手法复位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4月至2016年9月期间诊治的98例踝关节骨折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组间均49例,其中研究组在治疗中应用手术治疗,对照组应用手法复位治疗,观察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全部患者均完成治疗后,对患者的骨折端复位情况及踝关节功能恢复评价对比,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对组间的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等进行观察对比,研究组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踝关节骨折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应用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而手法复位治疗操作便捷,且治疗费用也比较低,临床上可依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及自我意愿等选取对应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手法复位;临床效果
踝关节骨折在全身骨折中是十分常见的一种类型,其患者发病通常是因踝关节受到间接的暴力发生扭伤而导致[1]。而踝关节骨折对于患者的日常生活及身体健康情况等均会造成严重的影响,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将其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本文就对手术治疗和手法复位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对比,具体报道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试验对象选取于2015年4月至2016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踝关节骨折患者,共选取98例,将患者以随机的方式分成研究组(n=49例)与对照组(n=49例)。全部患者均通过影像学检查被确诊为踝关节骨折,且患者均为闭合性骨折;研究组中男31例,女18例,年龄范围为17至62岁,平均年龄(32.45±5.48)岁,受伤至就诊时间为2h至5d,平均为(1.24±0.63)d,Weber-Denis分型情况:34例患者为B型、15例患者为C型;对照组中男30例,女19例,年龄范围为18至60岁,平均年龄(31.94±5.64)岁,受伤至就诊时间为1h至6d,平均为(1.19±0.67)d,Weber-Denis分型情况:33例患者为B型、16例患者为C型。对患者的基本资料观察对比,组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可比性强。
1.2方法
研究组在治疗中应用手术治疗,患者的手术治疗均需在损伤后3至7天内开展,依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对应的手术方案;患者手术中均选取硬膜外麻醉,待麻醉显效后,依据其具体情况做一个弧形切口,其中对于外踝骨折患者需将弧形中心需确定为外踝尖,而对于内踝骨折患者需将弧形中心确定为内踝尖,再对患者的骨折线进行观察、明确后,对患者的外翻或者内翻踝关节进行骨折端复位,完成后通过空心拉力螺钉(2枚)植入实施临床固定,最后应用金属板及螺钉实施固定处理;患者在手术治疗后均常规给予抗生素进行抗感染。对照组应用手法复位治疗,在患者的手法复位治疗前,需先通过X线及CT检查等对患者的损伤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再实施对应的复位治疗,患者在治疗中均选取平卧体位,先依据患者的损伤受力情况实施反方向的复位,再通过U型石膏实施外固定处理,完成后通过X线检查对患者的复位情况进行观察评价,其中对于复位效果不满意的患者,需将石膏立即拆除,再次进行复位,直到复位效果满意;患者手法复位治疗后,均依据其具体情况实施止痛消肿治疗,且均进行4至6周的石膏外固定。全部患者在治疗完成后,均对其进行6至12个月的随访。
1.3观察指标
观察分析患者的骨折端复位效果、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等;其中患者骨折端复位效果的判定标准[2]为:优:影像学检查显示,准确复位,不存在移位,且距骨与内踝外侧之间的间隙恢复至正常,后踝近端移位及内外踝前后移位距离均在1mm以下;良:影像学检查显示,准确复位,不存在移位,距骨与内踝外侧之间的间隙大致正常,后踝近端移位及内外踝前后移位距离均在1至2mm间;可:影像学检查显示,距骨与内踝外侧之间的间隙在增宽2mm以下,后踝近端移位及内外踝前后移位距离在2至5mm间;差:影像学检查显示,距骨与内踝外侧之间的间隙在增宽2mm以上,后踝近端移位及内外踝前后移位距离在2至5mm以上。踝关节功能的判定标准[3]:优:通过治疗后,踝关节活动程度恢复至正常,未伴肿胀,且步态自然;良:通过治疗后,踝关节活动度恢复程度在75%以上,步态正常;可:通过治疗后,踝关节活动度恢复程度在50%以上,存有轻微肿胀,活动时存有轻微疼痛;差:通过治疗后,踝关节活动度恢复程度未达50%,且存有明显的活动及静息疼痛。
1.4数据处理
研究数据通过SPSSl8.O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资料采用t检验或者x2检验进行比较,检测结果用均数±标准差()或者(%)表示,若显示(p<0.05),存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的骨折复位效果比较
患者完成治疗后,对组间的骨折端复位效果评价对比,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踝关节是人体中重要的屈戍关节,其主要是由胫骨、距骨及腓骨共同组成,具有承重作用,在人们的行走、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4]。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快速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不断的改变,造成踝关节骨折的发病率也不断增高。踝关节骨折患者发病后,不仅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且随着病情的发展还可能引发创伤性关节炎等多种并发症,危害性极大,需给予患者及时准确的诊治。
目前,在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主要是给予患者手术治疗及手法复位治疗,其中手术治疗主要是通过对骨折部位解剖、复位及固定等进行治疗,患者通过治疗后通常能够获得良好的疗效,但其治疗操作中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创伤;手法复位治疗为一种中医疗法,其治疗操作通常比较便捷,但其治疗中难以对踝穴复位的准确性进行保障,而难以控制患者的治疗疗效。本研究中给予患者两种疗法治疗对比显示,研究组的骨折复位效果及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而组间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对比,对照组显著低于研究组(p<0.05);两组疗法各具优势,临床上应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取对应的治疗方法。
综上所述,踝关节骨折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应用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而手法复位治疗操作便捷,且治疗费用也比较低,临床上可依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及自我意愿等选取对应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周一飞,余洋,张小磊等.手术与手法复位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骨伤,2012,25(5):404-406.
[2]刘振青,朱东海.手术与手法复位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J].安徽医学,2012,33(10):1340-1341.
[3]郭华,易林,张平安等.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和手法复位治疗对比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4,22(7):877-879.
[4]陈兴华,刘剑.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和手法复位效果比较[J].海南医学,2015,19(18):2760-2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