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2-12
/ 1

小剂量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效果观察

方霞明

方霞明

(江苏省镇江市扬中市人民医院江苏镇江212210)

【摘要】目的:分析和观察小剂量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60例失代偿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对60例患者进行分组,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0例,运用小剂量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实施抗病毒治疗,对照组患者运用普通药物和方法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30例患者的LN、PCIII、HA、TBIL、AST、ALT、ChildPugh评分均比对照组优,两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抗纤维化的效果很好。

【关键词】小剂量;利巴韦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补偿

【中图分类号】R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5)03-0013-02

在我国,丙型肝炎是常见的肝脏型疾病,主要因为不安全静脉注射引起,大多数丙型肝炎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不明显,通常情况下,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往往因为患者已经处于肝硬化期,很可能引起患者的死亡。本研究通过分析本院收治的60例失代偿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小剂量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效果,特做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60例失代偿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汇总,其中,女性患者为24例,男性患者为36例,年龄为40岁~46岁,平均年龄为(54.6±10.9)岁,病程为10年~15年。根据治疗方式对60例患者进行分组,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0例,运用小剂量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实施抗病毒治疗,对照组患者运用普通药物和方法进行治疗。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强。

1.2治疗方法

对对照组30例患者运用常规的降酶和保肝治疗。对观察组30例患者运用小剂量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其中,小剂量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的初始用量是每周90微克,而后,结合患者对于小剂量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的耐受情况,调整干扰素,每周为135微克。观察组患者每天口服利巴韦林800mg,结合患者病情特征,对患者开展对症性、降酶以及保肝治疗。

1.3观察指标

对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ChildPugh评分,主要依据凝血酶原时间(PT)、白蛋白情况、胆红素、腹腔积液以及肝性脑病期实施评分情况。

观察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肝脏纤维化指标情况,包括层粘连蛋白(LN)、III型前胶原(PCIII)以及透明质酸(HA)。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统计学软件实施数据库的建立,对于本研究中时代肠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计量资料实施T检验。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观察组30例患者的TBIL、AST、ALT、ChildPugh评分均比对照组优,两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3.讨论

对照组患者30例与观察组患者30例进行比较,观察组30例患者的LN、PCIII、HA、TBIL、AST、ALT、ChildPugh评分均比对照组优。结果表明,小剂量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能够有效改善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脏功能,有效抑制肝脏纤维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李伟健,李颖,林长裕.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4,13:140-141.

[2]武敬,彭雁忠.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肝患者对其ALT、HBVDNA载量的影响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4,04:438-439+442.

[3]韦新,冼丽萍,唐盼.中药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4,03:184-187.

[4]罗华兵.复方苦参注射液与聚乙二醇干扰素注射液及利巴韦林联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临床观察[J].中国处方药,2014,03:87-88.

[5]吴小兰,蒋世明.小剂量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疗效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4,05:734-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