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识方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2-12
/ 2

浅识方剂

梁源

梁源(武汉市中医医院430014)

【摘要】在疾病的发生与发展的不同阶段,根据疾病在这个阶段所表现的症候及特征,施以相应的治则选药组方,张仲景《伤寒论》作出了论述,并就自然界阴阳盛衰,六经所对应的时辰,指导合理的选取临床治疗用药的应用时间,以有利于疾病的治疗,达到医者开出的方药能准确,及时,有效的应用于疾病的防治,本文就学习《伤寒论》后谈点自己的体会。

【关键词】方剂伤寒欲作时欲解时

【中图分类号】R22.1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2-0248-02

中医要现代化,这完全应该,但一提到现代化,就必然是依靠与时俱进的高科技方法和手段来研究中医,这当然是最好的,但用这个方法研究中医有难度,不是吗?就拿一个临床上具发散风寒极常用的方子麻黄汤来讲,麻黄汤有四味中药组成,即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关于这个方剂组方中每味中药,他的性味、功效可以讲得清清楚楚,且麻黄汤水煎剂相关病人服用后就可以达到发汗散寒、宣肺平喘的功效。那么在临床应用中,麻黄汤水煎剂可以让风寒表实证的病人药到病除,这里面究竟是这个煎剂中的什么药物成分起了作用呢?临床常用补中益气汤煎剂中又是什么药物成分起作用呢?对于这类的问题,在当前的情况下药学专家目前恐怕难以解释清楚,而对于一般的中医药人员来说就更难讲清楚了。就目前对于这类问题的答案,常常还是得依据中药学理论来阐述,怎么办,这里给我们提出了严格的要求,那就是要更努力地把中医药经典理论学习好,继承好,先按中医学的特点不断深入学习,把中医经典理论搞懂,或许可以创新.比如当今对中药川芎,丹参等单味的应用研究,是提取出其主要成分,制成的有“川芎嗪注射液”,“丹参滴丸”,“丹参注射液”等等应用于临床,临床疗效明显,而要研究中药复方中主要起效成分应用于临床,难度就很大了。

近年来,我在读到继承中医经典理论,深入研究《伤寒论》的一位学者的著作时,获益颇大。其中在谈到关于医生组方选药问题时,分析得很细致清楚,如“伤寒”六经病证,对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在疾病的发生发展时间上都有一个疾病加剧时间称“欲作时”和缓解时间称“欲解时”.这个“欲作时”和“欲解时”对于医生对疾病的辩证非常重要,这里作为一个医生只要辩证准确,组方选药时就可根据疾病加剧时间或缓解时间来确定。这位学者说他的老师曾经告诉他,中医“开方子就是开时间”,他从《伤寒论》的有关章节对此观念作了分析认证。

在这位学者的启发下,我们又复习《伤寒论》和相关书籍后,感到确实如此,对于中药方剂的组方原则,及“开方子,就是开时间”这个说法,就自己学习心得谈点体会。

一个著作,一个名词,都有一定的含义.比如《伤寒论》之所以叫《伤寒论》是因为讨论的疾病皆是因受寒所致。正如经典著作《内经》所说的“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那么中药的“方剂”是什么意思呢?中医院校“方剂学”教材在总论中是这样描述的,“方剂是理,法,方,药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在辩证立法的基本上才能运用恰当,方剂是由药物组成的,是在辨证审因决定治法之后,选择适宜的药物,按着组方原则,酌定用量、用法,妥善配伍而成。是医师为某一位患者专门开具的处方,并且明确指出用法用量的药剂”。方剂的组成《至真要大论》说:“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具体的说就是由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称为君药,其药力居方中之首,是不可缺少的药物。而起着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和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则为臣药,协助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症状,及用以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的毒性和烈性,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为佐药。能引方中诸药以达病所的药物,具有调和诸药作用的药物为使药。临床上医师根据不同的病人,病人所患的不同疾病,疾病在不同的阶段所反映的不同体征,及其外在表象施以不同的君、臣、佐、使药物组成治疗的方子,同时施以汗、吐、下、和、温、清、消、补不同的治法从而达到治疗和调理疾病的目的。

在中医临床上伤寒致病狭义慨念,常指外感风寒所致疾病,也就是中医所指的寒邪致病,《伤寒论》六经辩证病的传变规律,古人在《伤寒论注》是这样描叙的:“伤寒日传一经,六日至厥阴,七日再传太阳,八日再传阳明”。就是说明病人的病情的发生与发展通常都是遵循一般规律,即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是由表及里,从外及内,由实到虚的渐变过程。在这个渐变的过程中,疾病所伤及的经络脏腑是一经一腑,也可以是多经,多脏腑的同病,临床上对疾病的治疗则依据病人临床表现的事实为依据,进行相应的开方选药,对疾病进行相应的治疗和调理。其治疗法则常是祛邪扶正,临床常用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通常是病在太阳常选发汗解表之剂予以解之,病在太阴常选以温中散寒等之剂等等,《伤寒论》曰:“伤寒一日,太阳受之。太阳病,欲解时,从己至末上。”就是说外感风寒之邪而致病,初发阶段多见发热恶寒,头项强痛等太阳表证,临床上多以发汗解表,解肌祛风,调和营卫,宣肺平喘的治疗法则对疾病进行治疗,常在开方遣药上以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生姜、葛根、芍药、大枣等药物组方用于治疗,同时依据自然界阴阳盛衰,六经所对应的时辰,进行应时,应证,选取相应的方药,选择最佳的用药时机,“从己至末上。”也就是一日之中上午九点至下午三点时段间施以药物,对疾病进行治疗,有利于治疗疾病的作用。《伤寒论》中对阳明、少阳、太阴、少阴等各经病证及传变也作出了详细的论述,同时也对六经的最有利的用药时机作出了定义,如“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戊上。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等。这样对于我们在临床上,在治疗疾病中开方遣药提供了依据,同时告诉我们开方子,要因时应用,也说出了开方子,也就是开时间这个道理。

在中医临床上对不同的疾病,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不同的时期其临床表现不同,人体的抗病、自愈能力不同,则在临床上治疗的方法自然就不尽相同,同一疾病的初期,病人的体征,疾病的表象多为实证,随着疾病的发展,病人的体征,疾病的表象多为虚实夹杂之证,紧随着疾病的继续发展,病人的体征,疾病的表象渐转为虚证,这时临床上对疾病的治疗用药、组方原则也随疾病的发展的进程进行相应的调整变化,广义也就是“开方子,就是开时间”。综上所述临床上对于疾病的发生与发展的不同阶段,应根据疾病在这个阶段所表现的症候及特征,施以相应的治则、组方、选药,同时依据自然界阴阳盛衰,六经所对应的时辰,合理的选取临床治疗用药的应用时间,以有利于疾病的治疗,达到医者开出的方药能准确、及时、有效的应用于疾病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