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教学的“四环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1-21
/ 2

小说教学的“四环节”

李计萍

李计萍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第五中学030600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阅读小说要把握小说的基本情节,联系具体社会环境(背景),准确地概括人物性格,感悟生动的形象,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进而把握小说的主题。《初中语文新课标》中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小说是语文教学中涉及到的文学作品之一,且在语文课本中数量又多于其他文学作品。

那么,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地提高课堂小说教学效果呢?下面就小说教学的四个环节,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小说的特点及新课标的要求,谈点做法与体会。

一、情节的把握,要点的概括

我们知道小说的情节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要了解人物形象及意义,就必须把握了解小说的基本情节。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特殊的前面还有序言,后面还有尾声。小说教学第一步是引导学生熟悉情节,然后按小说的基本情节分成几部分,再概括每部分的要点,最后试着让学生复述全文。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熟悉情节,并培养学生概括要点和口头表达的能力,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例如教学《范进中举》,我让学生自由阅读全文,标出自然段,全文共12个自然段,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1—2)主要写范进中举前穷困的家庭生活和卑微的社会地位,以及他不顾一切参加乡试的情况。这是故事的开端与发展。第二部分(3—12)主要写范进中举后的发了疯及中举后的社会地位显著变化。这是故事的高潮与结局。在了解熟悉这个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讨论主人公是谁、小说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情节等问题。这样做为学生理解人物形象和揭示社会意义奠定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也使学生学习小说有了一定的方法。

二、形象的理解,情感的熏陶

在学生充分熟悉情节、概括要点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第二步就是对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理解,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这是理性认识阶段,因为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这个形象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时代特征。我的做法是: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辩论,有理有据地概括人物性格,可采用先异后同的思路渐进展开。例如教学《范进中举》应集中讨论胡屠户的性格特点和范进的性格特点。要求:通过情节,言之有理有据,概括理解力求准确。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只作引导点拨。如:分析范进中举前的性格迂腐、无能、逆来顺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学生只要列举中举前对丈人胡屠户的训斥只是“唯唯连声”、“低头哈腰”、“岳父见教的是”,从这些语言动作中不难归纳出来。中举后他的性格又有了怎样的变化呢?“老奸巨猾”表现在什么地方了?他不再称胡屠户为“岳父”而是改称“老爹”,张静斋拜会时用最亲切的词语——“亲切的世兄弟,你我年谊世好,如同亲骨肉一般”,塑造了一个穷困潦倒、升官发财的典型的封建知识分子的形象。用此方法引导学生分析胡屠户的性格特点:前倨后恭,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庸俗自私的市侩形象。接着让学生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做出自己的评价。例如:在范进没有盘缠去同老丈人商议,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一个“啐”字形象刻画出胡屠户的凶相,同时也表现出他对范进的蔑视程度达到了极点。再如:胡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头替他扯了几十回。这充分表现了中举后他对女婿的恭维,前后态度的反差让学生受到了情感的熏陶。接着教师趁热打铁,激发学生情感,启发学生思考:胡屠户这样的人该不该我们学习?如果是我们,现在该如何对待中举前后的范进?让学生畅所欲言,从而把情感上升为一种道德人格。教师要善于发掘教材的情感因素,因势利导,才能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美与丑在阅读作品中积淀,从而形成正确的审美观,转化为一种道德人格力量。

三、结合环境,把握主旨

小说的主旨是通过人物形象和具体环境表现出来的,体现了作者对社会的一种主观认识,又具有典型性蕴含在作品中。我的做法是:先让学生回忆人物性格,接着联系社会环境(背景)理解感悟主旨。例如:分析理解《范进中举》的主旨,必须联系范进中举前家里贫困,没有米做早饭,只好去集上卖一只生蛋的母鸡,到中举后邻居们有拿鸡蛋的,也有提了两只鸡来的,所有这些饱含着世态炎凉,也暗含着封建科举制度对普通百姓趋炎附势的影响。再则联系报录人想出的治疯的办法,也暗含着揭露封建科举制度毒害读书人的更深广的社会意义。还要联系治疯的方法——以打治疯,从更广意义上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最后,联系张静斋送了三间房子和五千钱的社会背景,不难理解课文的主旨:通过对比范进中举前后社会经济地位的变化,刻画了范进中举疯狂的丑态和周围各色人趋炎附势的丑恶嘴脸,抨击了封建制度毒害知识分子的罪恶,讽刺了科举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小说主旨的理解是学生对作品的感受,一定要让学生深入理解、正确把握,不要以教师的感悟代替学生的感悟评价,也不能用教科书的结论灌输给学生,只能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讨论、得出结论。

四、品味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对小说中感人的情境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教师要加以引导,放手让学生品味讨论。例如:《范进中举》重点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第五自然段——范进中举发疯这个精彩片段,这个片段中人物描写群形尽相,跃然纸上,共四层,可谓波澜起伏。第一层:昏厥;第二层:疯跑;第三层:踹进泥潭;第四层:疯走集上。范进的疯是因喜而疯。又用老太太的慌,烘托范进昏厥的可怕;用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的表情,烘托范进飞跑的疯狂;用众人拉他不住,烘托范进的疯劲。处处衬笔,突出了中心人物,要在品味中感悟作者高超的表现手法、细节描写和侧面烘托。对这个片段的品味重点是品味情节形象的生动和艺术的高超。

其次,对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教师要选择恰当的词语,引导学生品味这些词语表达了人物怎样的心理和性格。例如:《范进中举》中范进有了一封封雪白细锭后给了岳父六两多银子,用“揉,舒,缩,揣”这几个词语,精妙、细致入微地表现了胡屠户什么心理?学生讨论明确了见财心喜却又假意推让的心理活动。

综上所述:小说教学,因作品风格的不同,不可能千篇一律。但这种体裁的教学还是大致有规律可循的:从情节入手,感悟形象,理解主旨,品味情境语言,这大概是小说教学必不可少的四个环节。只要我们在新课标、新理念的指导下大胆实践、大胆创新,小说的教学才会有生命力,才会使学生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有益的启示,获得语言品味能力,提高阅读能力,熏陶学生情感,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