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引领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1-21
/ 2

建构主义引领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思考

刘明立

刘明立江苏省赣榆县厉庄初级中学222121

建构主义最早是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在其“发展认识论”中提出来的,并在维果茨基的“智力发展基础”和布鲁纳的“认知结构论”的基础上得到了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心理学理论基础。建构主义的基本教学理念是:就知识的性质而言,知识是个体构建的,它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就教学的性质而言,教学活动是一种有创造意义的活动;就人际互动的性质而言,个体在知识的构建中必须依靠集体的共享或协商。这些特点决定了建构主义教学活动所应具有的特征,也就是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所具有的特征。

一、适应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应遵循的几个基本理念

1、教学目标多元化,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组成的三维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可持续发展。在传统教学中,学生涉及到的是“结构良好领域”的内容,即概念、原理、公式和方法,并通过机械的操作练习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在应试教育的测试中只要求他们将所学的知识再现出来,是一种低级学习。高级学习与此不同,它要求学习把握概念的复杂性和具体实例间的差异性,根据具体情境,构建解决问题的图式;要求学生具有积极的“智力参与”,即主动地将自己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言语能力都参与进去。

2、课堂教学是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并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美国心理学家威特罗克认为:在学习过程中,人脑不是被动地学习和记录输入的信息,而是主动地收集、接受、解释和理解信息。这就是说主体对新知识的学习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要理解新知识,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同化,即使新知识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与结构中的其他部分形成有机联系,从而使新知识的意义在心理上获得构建;

另一方面,要将新知识与原有的认知结构相互整合,通过纳入、重组和改造,构建新的认知结构——顺应,即原有的认知结构由于新知识的进入而发生冲突和重组,更加分化和融会贯通,从而获得新的意义。可见学习的构建过程也是双向的:一是构建新知识的意义,二是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重新构建。人的认知水平的提高就是这样一个不断构建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单纯的新知识的积累过程,这也是传统课堂教学产生负面影响的原因所在。

3、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建构主义认为,合作交流,可使每个人共享他人的见解,便于学习的广泛迁移。因为在建构主义看来,每个学习者都是以自己的经验背景去接受、理解知识,不同的人对同一知识点的心理表征是可以互不相同的。对于每个个体而言,由于受自己经验的限制,只能理解到事物的局部或侧面,而事物是多元的、具有不同层面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必须加强相互合作、相互交往,这样学生才能全面掌握知识。正因如此,建构主义提倡具有社会性的计算机技术支持的学习者的共同学习模式、合作学习模式和交互学习模式。

4、注重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自主学习,这取决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角色的转变。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基础,以“智力参与”为前提,以个人体验为终结。学生的自主活动,首先是活动,然后是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但是不能为活动而活动,有的课堂非常“热闹”,但没有达到活动的目的,同样是无效的。

5、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动机。建构主义认为,多数的学习应与具体情境相关,在解决与现实世界相联系的问题的过程中,习得的知识将更丰富、更有效和更易于迁移。在传统教学中,往往是脱离具体情境的,由此导致学生只能应付考试,而不能将知识迁移到复杂的真实的情境中,用于不良问题的解决。因此新的国家课程标准规定,新教材的内容应与具体情境紧密联系,要求在具体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学习任务,并要提高问题解决的探索性。多媒体具有开拓学生的学习空间、模拟现实原型、提供特定学习情境等许多特点,而受到越来越普遍的高度重视。

二、积极探索适应新课程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的指导下,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以及具体可操作的教学实践活动程序和方式。不少教师认为只要使用新课标的一些新的说法,教学模式却没有改变,依然沿用传统的传授——接受模式,因此探索适应新课程的教学模式成为必要。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模式必须具备如下特征:1、课堂教学内容源于生活,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情境,要处理好生活化与数学化的关系。2、教学目标真正多元化,要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通过探究学习融合到知识与技能目标中。3、课堂教学必须有学生主动参与,能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富有个性地学习。4、教师的角色由主宰者、指挥者向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转变。5、课堂教学把“使学生每天都得到发展”作为唯一目标,作为聚焦点,把握课堂教学的实质。常见的主要教学模式有自学——指导模式、目标——导控模式、情——知互促模式、引导——发现模式、示范——模仿模式、创造性教学模式等。

正如美国教育家埃根等人在《教师的策略》一书中所指出的:“教学中不存在一种适合一切教材和一切教学情境的万能的教学模式结构,不同的教学目标需要不同的教学模式来达到。”在当前新课程改革提倡创造性精神的背景下,教师更应该理直气壮地摆脱模式的惯性与定势,在教学方法、技术、手段上标新立异,以形成教师个性突出、特色鲜明、千姿百态的教学风格,开拓多样化的教学之路,让学生每时每刻都感受着全新的方法、全新的气息,充分享受知识奥妙无穷的乐趣和教师不拘一格、生动活泼的教学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