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追忆的大白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我想追忆的大白幕

陈昊

(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四川省成都市610101)

摘要:现在电影音乐发展的如此之快,九几年村庄上的大白幕在现在彻底没有了……最直截了当的配乐方式(幕边唱)也被取消了,艺人也散了……但那种热闹与如今此种电影院里的喧嚣是截然不同的,广播也似乎销声匿迹了,我来追忆儿时场景,追忆对我学习音乐有启蒙的事情……

关键词:电影音乐大白幕影视音乐

村头公交站台上,稀疏的车在走,稀疏的人都没有。

上车后一位约摸9岁的小朋友坐在我旁边,后面坐着他的爸妈,时不时回头看一下,呵护一两声。我用余光打量着他们一家三口,猜想应该是刚过完年一家三口要回去了。儿子突然转过身:“爸爸,我想去电影院看电影,看宝宝演的。”“家里看吧,这大过年的指不定多少人呢,再说咱家电视不是也新买的吗!”妈妈连忙说道,“你懂啥,那个屏幕多小,连气氛也没用,行嘞,咱们去看!”爸爸笑呵呵地对儿子说。那个中年男人话音刚落,零碎的记忆片段又慢慢拼凑在一起,联想到了我在三年级的时候在家里看的一场“巨幕”电影……

村,那个似偏又倚的寸土,九八年的年二十五,我六岁。

上午村里的广播突然响了:给大家放一场电影哈,增添些年气儿。下午五点半我就早早地裹着大棉袄,踏着妈用毛草编织的毛翁,搬着小板凳往着目的地埋头走去,生怕没有位儿。到地方居然已经有几个上了年纪的人在那里坐着了,嘴里叼着乌黑焦黄的烟斗,时不时的抿一口,嘴里又不停又念叨着,不知道在说些什么。我找了个合适的位置,把小板凳放好,没来得及掏口袋里的瓜子,就被放电影的机器给吸引了,遂去看看电影怎么“放映”出来的。我站在旁边感觉那个放电影的人自己在那里手忙脚乱的,乐呵呵地说:我给你弄不?”“你会弄啥,一边玩去!弄坏了咋办!再放这一次以后都不会再放了,唉…”听得出他很无奈,我也没有多问,只是在那里静静地站着,看着他把设备装好,调试好,接通电源。“过来,帮我拽着,我们把幕布拉起来。”泛黄的幕布在灰蒙蒙的天色中升起,好像十分不情愿的最后一次升起,完完全全挡住了过往的人,人们也晓得绕道,毕竟三年没有看过电影了。也巧,天空突然下起了盐粒子,人不仅没少,反而越来越多了…音响放了半天都不响,忙活来忙活去的,不知道咋回事,可怕一大群观众给难住了,难道真的要“看”?大伙都在开玩笑,该不会要回到解放前吧。

巨幕亮了,从泛黄到浅灰再到乌黑,而后《笑傲江湖》——四个字印在了大幕的中央,荧幕上发出暗弱的光线,时代感油然而生,放映机也在吱吱地小浮动摇动。我这个小老百姓也井然有序地做好,口袋里摸出一把瓜子,开始津津乐道地看着。“盐粒子”还是那样不急不缓的落着,却丝毫没能影响我们看电影以及拍手叫好的兴致。我不记得交了多少次好,拍了多少次手,只是清晰的记得提着小板凳回家2分钟的路程我走了10多分钟。

回到家我又找到爷爷奶奶问了他们看过的幕剧。年近古稀的奶奶对于两部电影比较印象深刻:第一部是一部无声黑白电影,奶奶记不得名字了,只是知道村里很多人看,很多人鼓掌,很多人落泪……多数的人把自己投入到电影情节当中,作为一个“演员”,而不只是“观众”。第二部是一部黑白配声电影。奶奶只是记得当时这部电影很多人看,就连墙上都有人趴着在看。这里所谓的配声,是一个人分饰影片中所有人角色,用不同的语言、强调来将该部影片跟着剧情从头讲到尾,奶奶说尽管只有一个人在讲,但是那个人很卖力,很认真,高潮的地方大家还是热烈鼓掌,掌声送给那人和情节。奶奶讲很早之前的电影像普通老百姓是看不到的,一般只有地主才会有那个“闲钱”去赏个小曲啊,听个音乐啊,看个电影之类的,小老百姓只能“偷听”。

那是我对电影记忆最深的一次,泛黄的幕布上接二连三的闪现着一小道一小道的白色“痕迹”,仿佛是那个年代的特色,而如今已然变成了非“全高清”不看。从最初1930年的《野草闲花》,电影不断的发展,电影音乐不断的发展,第一部有声电影的出现渐渐取代了无声电影,进而刺激了我国电影音乐及流行音乐的创作,亦称“时代曲”。难忘的《唐山大地震》,已经过去6,7年了,但在我脑海当中记忆犹新的一个片段是:女孩长大“被”回家认亲,弟问妈要见到姐了心理紧张吗?母很从容:紧张啥,又不是没见过,最后给她留的番茄也没吃。几分钟后,“妈,你看谁来了!”“来了就来了,吓豪啥,自己坐下吧”,她没坐,只是一只盯着她和爸爸的灵位以及灵位前的两颗泡在盆里的番茄。母亲看到当时已经放弃生命的女儿已经长这么大了,颤颤巍巍的扶着桌子“扑通”跪地说:“你是从哪儿冒出来的呢?这么多年了,妈一只以为……此刻,寂静是最好的音乐,最好的伴奏。再次“模糊”的表达了音乐的精髓,慢慢地、慢慢地声音与慢慢地情景、气氛画面融为一体……

一部精彩的电影可能对于每个人的定义不同,但不可否定的是那些可以引起人们共鸣的电影名字或者华彩片段是使人们记住它的一的基点。有画无音情不动,有音无画脑子痛,有音有画见初衷。好的演员对于自己角色的二度创作总是发挥的淋漓尽致,二度创作的主要就是去揣摩剧作家的心思,然后结合当时的时代特点给与诠释,哪怕只是回眸时的一个眼神。我们看影视看的是什么?无非就是共鸣、气氛、亦或者是回忆能带给你想象和回忆的哪怕在平庸也是一部好的电影,可如今它应该趾高气昂地走着,还是因脱轨而被遗弃。当我们去豪华的影院观影真的熟悉吗?当我们村里杆上的巨幕又真的陌生吗?

有些时候我总想究竟是人的欣赏水平提高了还是所谓的跟风和攀比?其实都有吧!每一个时期都应当有自己的时代特色,而时代特色从根本上说是用于满足人们的需求的,纵然它与经济、政治都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不断向前发展的一个过程。实际上“人”也是不断的“轮回”的一种事物,如:生来贫贱之人总不能一生贫贱,从自己开始不断努力进取于是贫贱生勤俭、勤俭生富贵。有钱了又开始虚荣:富贵生骄奢、骄奢生淫佚、淫佚又生贫贱……任何事物都“逃不过”,以至于现在的影视业如此“发达”、“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