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运动对中老年骨质疏松症疗效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2-12
/ 1

太极拳运动对中老年骨质疏松症疗效的临床研究

邓佩琳

邓佩琳(四川成都体育学院610041)

【摘要】背景:骨质疏松是以骨密度降低为特征的疾病。目前,我国治疗骨质疏松主要为药物治疗,而单一的治疗方法不能全面地改善机能状况。运动正逐渐作为一种重要手段在骨质疏松的预防及治疗中得到认可。目的:观察太极拳运动在中老年骨质疏松症治疗中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0例符合标准的中老年骨质疏松症女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20人。对照组每天给予骨吸收抑制剂二膦酸盐类、钙尔奇D基础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每天进行太极拳运动。测量治疗前后腰部骨密度、评估其疼痛分级。结果:经三个月治疗后,对照组及治疗组均有明显改善,疼痛明显减轻。治疗组治疗后骨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疼痛缓解率为85%,对照组为60%。结论:药物治疗中老年骨质疏松有效,配合太极拳运动治疗骨质疏松疗效更佳。

【关键词】太极拳;中老年;骨质疏松;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4-0023-01

骨质疏松是以骨密度降低、骨量减少为特征,易发生跌倒的全身性骨骼疾病。据报道,50岁以上人群中,50%的女性、20%的男性在他们的一生当中都至少会出现一次骨质疏松性骨折[1]。运动锻炼在预防及治疗骨质疏松中的重要作用逐渐凸显。为了观察太极拳运动在中老年骨质疏松症治疗中临床疗效,本研究对40例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进行了为期三个的对照治疗观察,以探讨配合太极拳运动治疗骨质疏松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4年6月-2014年9月临床收治的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40例,均符合中国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2]。

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20例。年龄54~71岁,对照组平均年龄(65.3±1.38)岁,治疗组平均年龄(65.7±1.16)岁,两组患者年龄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每天给予骨吸收抑制剂二膦酸盐类:阿仑膦酸钠10mg,每天1次、钙尔奇D600mg,1次/d,连续治疗3个月基础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每天进行太极拳运动(每天一次,每次40分钟)。测量治疗前后腰部骨密度,评估疼痛程度及缓解情况。

1.3观察指标40例患者在治疗前后测量其腰部骨密度,评估其治疗前后疼痛缓解状况。

1.3.1治疗前疼痛评估标准[3]分为4级:0级:无痛;1级(轻度):虽有疼痛但可以忍受,能正常生活;2级(中度):疼痛明显,不能忍受,要求服用止痛剂;3级(重度):疼痛剧烈,不能忍受,需要止痛剂。

1.3.2治疗后疼痛缓解情况评估标准[3]分为4级:0级:完全缓解,无痛;1级:部分缓解,疼痛较治疗前明显减轻;2级:轻度缓解,疼痛较治疗前轻微减轻;3级:无缓解,疼痛与治疗前相同。有效率为(完全缓解人数+部分缓解人数)/总人数。

1.4统计学处理数据采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检验效能为α=0.05,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两组治疗前后腰部骨密度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前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骨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治疗前后腰部骨密度变化情况比较(x±s)

2.2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分级比较治疗组中疼痛缓解率为17/20=85%;对照组为12/20=60%。两组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2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分级比较

3讨论随着中国人口的老龄化的加剧,中老年人疾病问题日益凸显,而最常见的疾病为骨质疏松。据中国人口预测方案测算出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在59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中为67.6%,并将呈逐年上升趋势[4]。

骨密度的测定可反映单位体积内骨量的多少,是诊断骨质疏松最敏感的指标之一。近年来,运动作为一种不可替代的疗法,其产生的负荷对成年骨骼的作用主要是保存骨量,或局部性少量增加。大量研究表明,使骨产生大的应变的运动负荷有利于增加骨量和骨强度。类似竞走、游泳、跑步等项目,虽不能有效刺激成人骨量增加,但可使骨处于骨平衡性改变和增量阈值之间,防止骨质丢失[5]。因此,衰老使人体骨量的流失加快,而适宜的运动能减缓其流失的速度或促进其少量增加。

太极拳作为我国传统的养生方法已延传许久,讲究内外“阴阳协调”、“以气调息”,通过气的调养沟通内外与自然的融合,从而达到体健的功效[6]。太极拳作为一种有氧运动,其“静”、“慢”的特点可以较好地给以适当的负荷刺激骨量的增长,同时增加肌肉强度,全身的灵活性得到改善。本研究的结果也表明配合太极拳锻炼后患者腰部的骨密度值明显提高,骨痛有效缓解。近年来关于太极拳在治疗骨质疏松的研究中,其具体运动的强度、哪些动作能更有效的刺激骨量的增长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

参考文献[1]于春玲,孙光.运动锻炼对骨质疏松的治疗作用[J].现代康复,2001;5(9F);113[2]刘忠厚,杨定焯,朱汉民等.中国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1995,5(1):1-4.[3]徐江祥,王霞,刘志强等.降钙素与钙尔奇D联合治疗骨质疏松症骨痛的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07,35(6):29.[4]井爱平,黄卫祖,李英,等.低频脉冲电磁场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作用[J].现代康复,2001,5(12):30-31.[5]宋高晴.骨质疏松症最适运动处方及治疗方法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2(38):81-82.[6]宋桦.太极拳锻炼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及骨代谢的影响[J].体育学刊,2008,11(5);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