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辉秦中国张树峰(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院肛肠科163000)
【中图分类号】R65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7-0161-02
【摘要】目的探讨后正中切开术式治疗后高位马蹄形脓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1年2月以来收治38例后高位马蹄形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例患者全部Ⅰ期愈合,术后肛门外形解剖完整,无沟槽变形现象,愈合后肛门功能良好,肛门后方仅见一线状瘢痕。平均随访1年(分别为治愈后1月、3月、6月),无明显并发症及后遗症。结论后正中切开术治疗后高位马蹄形脓肿其疗程缩短、痛苦减小、无明显并发症及后遗症、能较好地保护肛门的解剖学形态及功能;手术方式安全、有效、具有可行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后高位马蹄形脓肿后正中切开术
RetrospectiveanalysisaftertreatmentofhighhorseshoeabscessbytheanusposteriormidlineincisionZHANGXue-hui,QINZhong-guo,ZHANGShu-feng,etal.(DaqingOilfieldGeneralHospitalanorectal,Daqing163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clinicalvalueofposterior-medianincisioninthetreatmentofpoeteriorhighpositionu-shapedabscess.MethodsTheclinicaldataof38patientswithpoeteriorhighpositionu-shapedabscessfromFeb2011wereretrospectivelyanalyzed.ResultsAllthepatientshadprimaryhealingwithbeautifulanalshapeandgoodanalfunction,andthefollow-upperiodwas12months,withnocomplicationandsequelae.ConclusionPosterior-medianincisionimprovedtheclinicaleffect,shortenedthecourseoftreatmentandreducedpain.Itisasaftyandfeasiblesurgeryprocedure,andisworthpopularizingapplicationinclinic.
【Keywords】AfterhighhorseshoeabscessU-shapedabscessincision
后高位马蹄形脓肿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肛门部疾病,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增多,其治疗仍然是肛肠外科难点之一。目前主要采用切开挂线术或开窗留桥术的方式治疗,但手术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后遗症多,而复发率并未降低。尤其术后患者存在大量瘢痕性增生愈合、括约肌功能受损、肛门畸形、肛门关闭不全等问题,我们对现今的手术方式进行改良,疗效满意,现将诊治情况和随访结果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38例,其中男性33人,女性5人;年龄:20-30岁10人,31-40岁5人,41-50岁13人,51-60岁6人,61-70岁3人,70-82岁1人。大部分病人都有体温增高及白细胞增高体征。查体:绝大部分病人肛周外观正常,一小部分病人臀部外观不对称、偏重一侧。指诊直肠下端后方及两侧组织间隙增厚变硬,饱满触痛,穿刺全部可抽出脓液。
2.治疗及结果
患者采用椎管内麻醉,不论脓肿偏于那一侧,都从肛门后缘1.0cm至尾骨尖沿臀沟做切口,不去皮肤,只做直切口切开至齿线后方脓腔,排出脓液,从齿线后方脓腔向后方齿线肛窦内口探查穿出探针,切开齿线下方探针内括约肌。再从切开之脓腔向肛管两侧探查脓腔的远近、深浅、大小,如脓腔距肛门两侧臀部皮肤较近,可从皮肤另做梭形切口引流。位置较深的脓腔要扩大后方切口通向两侧脓腔之入口,冲洗脓腔,使引流通畅。手术时如后方齿线处内口明确或从内口溢脓者,也可从内口以钩探针直接钩向后方脓腔,直接向后方尾骨切开,敞开脓腔处理两侧瘘道。
后方切口的深浅长短以引流通畅为目的,达到引流通畅即可,不要过多向深处及远处切开。后方切口及脓腔瘘道置油砂条引流,切口填纱布加压包扎,24-48小时后高渗盐水坐浴换药,以后每日换药1-2次,一周后至引流物不多后以干纱布置创口内引流换药,纱布渗透即更换,保持创口干燥,外大内小。约经四周换药,通向两侧脓腔或瘘道闭塞,6-8周后38例患者全部Ⅰ期愈合,术后肛门外形解剖完整,无沟槽变形现象,愈合后肛门功能良好,肛门后方仅见一线状瘢痕。平均随访1年,无明显并发症及后遗症。
二、讨论
马蹄型肛周脓肿多始发于后位[1],同时向两侧坐骨直肠间隙蔓延,或由一侧坐骨直肠间隙脓肿经肛管后间隙绕到另一侧坐骨直肠间隙而成,因其感染严重,可形成多间隙脓肿、高位马蹄形脓肿[2],之后形成复杂马蹄型肛瘘[3],手术处理较为麻烦,探索一种能彻底处理感染源、切口适度,保证引流通畅,保护肛管括约功能,降低复发率的微创手术方式,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
临床上治疗涉及坐骨直肠间隙顶部或直肠后间隙等深部肛周脓肿时发现,绝大部分内口不明确,主要原因是内口距感染中心管道纤细;即使准确彻底清除了内口,仍有许多复发或迁延不愈的病例,多是由于在深部间隙内留有死腔并积存了粪渣、坏死组织等感染物质而又引流不畅的缘故[4]。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多是采用后侧方切开术,高位脓腔,瘘道或死腔挂线的办法,手术复杂费时,引流不畅,术后病人痛苦大,病时长,容易复发,同时后侧方切开内外括约肌几乎完全是横断的,术后刀口豁口大,易形成气液失禁,效果不够理想。
通过38例高位脓肿的治疗过程及结果观察,我们认为,使用后方正中切开术式则可避免这些不足。首先是手术切口距后方的感染中心、两侧的窦道、死腔或脓腔最近,符合感染就近切开原则。其二,绝大部分肛门的内外括约肌在肛门后方正中缝处互相交织连结会合并向尾骨方向纵向走行,后正中纵向切开只是纵向分开了肌纤维,术后由于肌纤维的完整及收缩,使切口的缝隙很小,有利于脓腔或死腔瘘道的闭合,愈合后肌纤维分离缝隙很小,故可保证正常的肛门功能。而在肛门后方的两侧肛门内外括约肌之间则没有这样的解剖结构,切开即是横断,易造成肛门失禁。其三,保留齿线上的部分内括约肌,即是保留了部分肛管直肠环,这对保证术后肛门功能正常也起到了至观重要作用。直肠内破溃者不能同时切开及紧线道理就在这里。其四,后方正中切开与肛管直肠环的硬变无太多关系,硬变与否都可同样切开,如肛周脓肿时后方切开的括约肌都是没有硬变的,但同样能保证术后肛门功能的正常,根本原因是肛门括约肌在后方与侧方结构不同,后方切开只是肌纤维之间的纵向分开而已,所以不失禁;而后侧方切开则完全是横断肌纤维形成大豁口,可引起不全的气液失禁。
综上所述,采用后正中入路切开术的优点是对组织的损伤较小、简化了手术操作,使术后患者痛苦减轻,恢复快,痊愈时间短,愈后瘢痕少,肛门局部外形保持较好,且尽可能地保持了括约肌机的解剖学完整,最大程度地维持了肛门节制功能。效果优于传统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东铭.盆底与肛门病学[M].贵阳:贵州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3.
[2]黄卫国,徐红,郭淳,等.单切口术式治疗后蹄铁型肛周脓肿的临床观察[J].现代临床医学,2010,36(2):117-119.
[3]黄乃健.中国肛肠病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708-727.
[4]潘良富,谷云飞,朱秉宜.一次性根治肛周高位脓肿218例[J].中国肛肠病杂志,2000,2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