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段师生有效沟通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30
/ 4

小学高段师生有效沟通对策研究

王思雨

王思雨

杭州濮家小学教育集团浙江省杭州市310000

摘要: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坚信,常常以教育上的巨大不幸和失败而告终的教育上的许许多多的冲突,其根源在于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意识到,小学高段师生沟通确实存在待探索的问题,而师生间的沟通问题是教育工作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探索小学高段师生有效沟通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小学高段低效沟通的原因进行分析:1、青春期孩子个性因素。2、教师不恰当的语言与错误立场。3、师生间缺乏信任、理解和平等。4、教师注重知识,忽视情感。基于这些低效沟通的原因,笔者查阅资料,并根据自身经验对小学高段师生有效沟通进行探索提出以下对策:1、同理心——有效沟通的前提;弯腰聆听——平等沟通;2、真诚沟通——用真诚唤起学生的信任;3、善用非语言符号与学生沟通;4、班级日记、师生信箱——搭建有效沟通的桥梁。

关键词:小学高段师生;有效沟通;对策

正文

一、问题的提出——小学高段师生有效沟通的必要性

小学高段学生开始慢慢进入青春期,青春期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在成熟的过程中,经历着他们无法控制的生物学过程,突然而强烈的荷尔蒙变化,会造成情绪的突然波动。他们变得敏感、自我、叛逆、极度自尊,有时感觉自己强大的像个超人般无所不能,有时又脆弱单薄抗挫力差。这个阶段的学生,教师在与他们的沟通上也会出现许多障碍。

案例一:

孙同学在我映像中是个温和、上进,成绩优异且多才多艺的学生,孙同学经选拔代表学校参加区艺术节表演唱比赛,集体项目比赛需要成员间的磨合,需要花比个人参赛更多的时间去训练,在临近比赛时老师把训练时间增加到一周三次,排练频率提高了,学生开始为做作业时间不够而焦虑。在一次排练中因为没有完成排练计划我延迟了结束时间。

孙同学:“老师,我现在要走了,六点半上英语课。”

老师:“我们马上就好,这一遍音不准,我们抓紧时间最后练一遍吧,。”

孙同学很焦虑委屈,提高了嗓音说:“不行,我必须得走了,迟到了我妈妈会批评我的。”

老师:“马上就要比赛了,你们的音准还有问题,只能多花点时间练习巩固,懂事的孩子应该多为集体考虑。这么多孩子都将自己的事情先放一边,你为什么不行呢,不说了,我们再练一次。”

孙同学情绪激动,拿上书包就准备走。这一现象老师是没有预料到的,平时乖巧的学生突然情绪很不稳定,让老师措手不及。

案例二:

六年级某班级,班主任发现班级上最近有一些孩子上课昏昏沉沉,注意力不集中,回家作业效果差。叫过来问原因,学生会以身体不舒服打马虎眼。班主任无意中听到这几个同学在讨论某款游戏,这才知道了她们是因为沉迷于网络游戏而精神不振耽误了学习,经过调查,这批学生已经形成了一个游戏群,男女生都有,已经玩游戏一段时间。令老师失望的是班里大部分学生都知道这几个孩子在玩游戏,但都一起帮着隐瞒了老师和家长。青春期的孩子会讲所谓的义气,虽然知道同学做了错事,也会帮他们隐瞒。

以上两个案例反应了小学高段青春期学生与教师在沟通上产生抗拒、抵触、逆反等种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会严重影响师生关系,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下降、心理健康受到影响,作为老师非常有必要去探究有效的师生沟通方法和技巧。

二、小学高段青春期师生低效沟通的原因分析

1、沟通的含义

沟通指的是人们为了达到自己的企图和目的,从而进行人与人之间或者集体之间的情感以及思想等信息互相交流和反馈的过程。沟通的主要媒介包括语言沟通和肢体语言沟通。前者包括语言、文字或某些图案,这是人类最直截了当的沟通途径。后者包含人们日常的神色、体态、面部表情等。

2、小学高段师生无效沟通原因分析

(1)青春期孩子个性因素

低年级的孩子在感情和行为上对老师有明显的依赖感,而且对老师充满了

信赖,大事小事都会向老师汇报。小学高年级孩子逐渐进入青春期,学生的独立性强了,他们要探索并运用自己的力量和自主,总想摆脱对老师的依赖。他们希望老师能够认可他们的想法和行为,一旦得不到赞同,他们会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十几岁的孩子及其需要对老师和父母保留隐私,这个时期的孩子不愿主动和老师交流,遇到事情想到的是好朋友,其次是家长,老师是他们最后寻求帮助的港湾。心理学家研究认为,小学高段学生从认识上已经开始进入成人的抽象思维,他们的思维可以抽象地超越时、地、空间,它偏重于普遍性而非特殊性。因此他们不再对老师的教导惟命是从,把对老师的依靠慢慢转移到同龄朋友身上,这是他们不愿意与老师沟通的一大原因。

(2)教师不恰当的语言和错误的立场

师生日常交流以口语交流为主,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难免会出现一些情绪化的不恰当的语言,这些情绪化的语言由于具有较强的个人主观意识,在师生交流中容易形成障碍,轻则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偏差,重则激化矛盾,导致教育的失败。“你向信息”是教师在沟通时使用不恰当语言的典型代表,个人主观意识强的教师经常会使用“你向信息”,不重视学生的感受,不留情面的说出对学生的指责。这种不恰当的语言交流,容易变成责备、命令、警告、无意间中伤了学生的心。笔者班上的A同学经常违反课堂纪律,B同学平时表现良好成绩优异,一次课堂上笔者发现课堂某处有说话声音,只见两位同学在略有争执。B同学说:“他踢我。”当时笔者没问清楚具体情况就对A同学说:“你究竟有没有听进去老师对你的教导,叫你管住自己不要影响别人,答应的好好的却总是让人失望。”笔者没有调查清楚就指责了A同学,之后的课程A同学情绪不佳,注意力不集中,上课状态明显懈怠。笔者有些意识到也许事实并非如此,课后经过调查,确实是另一位同学不小心碰到B同学,而B同学以为是A同学故意捉弄他,笔者却思维定势主观认为又是A同学在捣乱。真相大白,笔者也向A同学道歉,并在课堂上和所有同学交流此事,最后大家达成共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老师和学生都要用事实说话,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该以以往的经验来处理当下的事情。

青春期的学生敏感而脆弱,自尊心强,在解决问题时教师如站在错误立场和使用不恰当语言,就会导致师生之间的冲突和误会。

(3)师生之间缺乏信任、理解和平等

理解是人与人沟通所独有的方式,理解和信任是师生沟通的内在要求。但现在小学高段师生关系中出现了不和谐的音符,在学生眼中很多老师是刻板、严厉、居高临下不平等、没有真正理解学生,不信任学生等等。经研究表明,学生最大的烦恼来自于家长的打骂、教师的不信任、惩罚已经家庭的不温暖等,其次才是对自己体貌及心理上的不良自我感觉。因此,对学生而言,获得老师的信任尤其重要。而老师也普遍认为现在的学生没有以前学生好教好相处,现在的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团队意识差,为他们付出很多也得不到理解和信任。此外,许多教师受到传统观念教师具有权威性的影响,对学生训戒、说教,无法实现师生平等。师生之间相互缺乏理解、信任和平等,有效沟通更无从谈起。

(4)注重认识忽视情感

心理学认为:师生关系大体可以分为师生工作关系、人际关系和心理关系三个层面,分别对应知识传播、情感沟通和心理感受,这三种关系的平衡发展是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内涵。忽略了其中任何一种关系,都影响到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有调查表明教师在教育沟通过程中主要关注的是学生成绩和纪律,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交流,这说明教师在师生关系中重视工作关系,而忽略了人际关系和心理关系,这对师生和谐的关系发展是不利的。教师在没有情感支撑的关系下,只注重对孩子灌输知识,学生会产生逆反情绪,不良的师生关系会影响师生有效沟通。

三、小学高段师生有效沟通的具体对策

(一)、同理心——有效沟通的前提

同理心是心理学上的概念,他表示站在对方的角度对他人情绪的一种感知和把握,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经常提到的设身处地、将心比心的做法。在心理学中,如果你愿意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理解和把握问题,这样更加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同理心不仅是一种态度,更加是一种能力。作为态度,他表示一种对别人基于平等的珍惜和尊重;作为能力,他表示在理解的他人的基础上,将理解以语言或者行为的方式表达出来。

在笔者的日常教学工作当中,我曾亲见一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用同理心处理学生的课堂突发事件,收到较好的效果。课堂上,全班同学都在专心致志的听老师讲解一个概念,一位小男孩低头看一本连环画书。教师发现以后,提醒他,叫他起来回答问题。结果他答非所问。引起全班同学哄笑。男孩面红耳赤。教师并没有批评这名男孩,而是讲起自己小时候的经历: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也是一个连环画书迷,我把三国、水浒的连环画书看了个遍,还偷偷的把连环画书夹在课本上在上课的时候看...讲着讲着全班同学都笑了,气氛一下子变活跃了。但这名老教师也指出连环画书可以丰富大家的历史知识,增加文化底蕴,但在上课看课外书不合适,一心不能两用,课堂上老师传授的知识也很重要。课后,这名学生也立即表示以后上课肯定会遵守课堂纪律,专心听老师讲课。

在这个实际案例中,这名老教师在发现学生看课外书以后,并没有立即批评这名学生,而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学生思考的问题,感受学生的感受,同时讲述了自己在学生时代的相同经历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缓解了矛盾和冲突。可见,老教师在建立同理心的基础上,和这名学生进行了有效的沟通。显而易见,在建立同理心的基础上,有效沟通变得更加容易和便捷。

(二)、弯腰聆听——平等沟通

不论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师生之间的沟通只有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才能做有效的沟通。也就是说,老师在和学生沟通的时候需要弯腰聆听学生的想法,同时表达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样才能做到有效沟通。

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可以促进教学相长,我熟悉的一位数学老师特别注意和学生沟通。她曾经和我说:她特别重视和学生的平等交流,在与学生的交流当中,他们不再是师生关系,就像朋友一样在一起讨论一个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她自己的数学解题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的水平也大大提高,。有一次,对于一道数学题,她想到三种方法,但在和一些优秀的学生交流解题方法后,她发现学生提出另外自己没有想到的解题思路和更好的解题方法,她受益匪浅。因此,在指导学生参加数学竞赛的时候,她总是喜欢和学生一起探讨解题思路,这是她指导竞赛的一大秘诀,她指导的学生获奖的数不胜数。

韩愈说过:“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与弟子”;“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虽然教师年长于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广度和深度也远远大于学生,但在某一些方面也可以从学生那里获取灵感,但这些都基于和学生平等交流的基础上。知识的海洋是广阔的,平等交流,教师弯腰聆听学学生的观点不仅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而且对于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都是一种极大的提高。

(三)、真诚沟通——用真诚唤起学生的信任

在师生关系中,我们会听到学生说:“我喜欢XX老师,因为老师很关心我,我也愿意听她的话。”“老师像我好朋友一样倾听我的心事,帮助我解决问题,我遇到了一位好老师。”这些言语表明学生对老师的关心接纳了,才能接纳老师对他们的教育影响。

在教育学中,要求教师对学生首先要有爱,才会有教育的效能发生。从这个角度来理解,教师对学生的爱也意味着教师在与学生相处时,本身就是一个真诚的人,对学生的一切都是发自内心的。

1、教师对学生的真诚是一种教育力量

心理学家认为真诚是真实、可靠、诚实的同义词。真诚的人可以自由地表达真实的自己,表现出开放和诚实。教师对学生的真诚是其工作职业道德,也是教育工作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学生非常重视老师的言行是否一致,比如答应学生不拖堂要按时下课给他们休息的实践,答应学生全班一起举行10周岁生日会等,即使在过程中遇到阻碍也不能食言,因为一个言行一致的老师让学生体会到安全感,也能从始终能够对他们关怀的老师那得到稳定的情感支持。学生在与这样一个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老师沟通,也是学习对人真诚、信赖的品质。教师对学生的真诚,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力量。

2、真情实感的流露是和学生最好的沟通

感情是非常具有感染力的,一个人的情感可以诱发别人同样或者更多的感情,教师的情感弥漫更会深深影响学生。当教师以真诚的情感与学生沟通时,教师所表达的思想要求也会通过感情的“过滤”和“催化”变成学生自身的思想。教师在恰当的时候勇于向学生承认自己也有无知、犯错误的时候,有分寸的向学生承认自己不是一个完美的人。因为接受了自己的不完美,同样也能接受学生的不完美,这样的表达可以缩短和学生的距离。

学习要有良好的课堂氛围,笔者对于学生的课堂纪律要求比较严格,对于学生的专业要求也比较高。在做新教师的时候由于经验不足、方法不够恰当,当学生犯错我也会表现出比较急的状态,从而也影响到学生的情绪。后来当我发现,我和学生说话有几位学生眼睛会闪躲,课上跟我的互动也不多,从这种微表情里我推测学生也许对我有意见却又不敢说出口。在课堂上我主动和同学们聊天:"近期感觉同学们对老师有距离感,课堂上也不是特别的热情互动,老师想知道是不是对老师有意见或建议呀?我们可以交流交流。”学生有的沉默有的说没有没有,我想也许是我的话语不够真诚,学生对所出来的后果有些担忧。我接着微笑着轻松地说:“孩子们,老师是你们的音乐老师也是你们的副班主任,我很喜欢你们,希望可以更了解你们,希望我们可以更加和谐的相处。但老师也不是圣人,老师也会着急也会犯错误,希望大家可以对我提一些建议,我看看能否加以改进。”听到这话,许多同学表情放松了很多,也真诚的和我交流一些他们的看法。“希望在课堂上我们达不到要求时,老师不要那么着急,多给我们一些时间。”“老师,您笑起来的时候真漂亮,希望您有的时候不要那么严肃,多笑一笑。”还有一些学生比较腼腆,我让他们以不记名的形式写下对我的建议。最后我们达成共识,“以后老师有做的不恰当的地方,同学们不要放在心里,课后来找我沟通,老师一定认真聆听。老师对同学有建议的时候如情况允许,也尽量一对一跟你们交流,有任何问题,我们说出来都会豁然开朗。”

通过这次和学生的交流我发现不能以传统师生观念看待现在的孩子,当你武装成严肃的老师样子时,学生同样会设立一道屏障与你敬而远之。当老师以朋友的心态与他们真诚交流时,孩子们很容易打开心扉与你沟通。孩子们是最天真无邪的,他们的情感最真挚,毫无掩饰。作为老师要以同样的真诚情感去沟通,才能起到最好的教育。

(四)善用非语言符号与学生沟通

在师生沟通过程中,教师最常用的沟通方法是语言表达,但在有意无意间会伴有大量的非语言沟通。美国专家博德慧斯特尔研究表明:语言仅仅代表我们思想中很少一部分,只占30%~50%。非语言沟通具有语言沟通所取代不了的效果,所以教师运用非语言符号与学生沟通的能力是教育沟通成功的重要因素。

非语言交流以眼神、面部表情、手势等作为手段来表达信息,要想在师生沟通教育中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就需要掌握非语言交流的技巧和方法。

1.眼神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的心理活动可以透过眼神表达出来。教师对学生的注视可以分为这几种:亲切注视、严肃注视、关注注视等,亲切注视的目光柔和、亲切,让学生很放松很舒适,教师在与学生个别谈话时,除了以批评为目的之外,一般都可以使用这类注视,会产生温暖效应,有利于沟通顺畅,增进师生感情。严肃注视的目光一般要直,眼珠不能乱转,目光要带有锐利感,面部表情要严肃认真,严肃注视可以让学生认识到错误的严重性,可以让学生心灵震撼,吐露实情。关注注视目光柔和、自然、友好,表情不能过于严肃和随便,用关注目光注视学生目的是让学生感到收到注意或得到鼓励等,从而使学生能更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或与教师的交流中。

2.面部表情

表示满意和赞扬的面部表情,嘴角上扬浮出微笑,明显的赞扬还伴有点头动作,这是一种带有评价意味的面部表情,这种表情对学生具有很好的鼓励效果。

表示注意或感兴趣的表情:眉毛上扬,眼睛略睁大,嘴巴微张并带有笑意。在特定的情境下,这样的表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她的做法感兴趣,使学生感到得到认同,拉近师生距离。

表示疑惑的表情;眉毛上扬、眼睛略睁大、嘴巴微张,此表情与关注的表情相似,只是去掉了微笑的嘴型以疑惑的嘴型取代之。这类表情用于与学生谈话时询问情况,鼓励学生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严肃的表情:眉毛微皱、嘴唇紧闭,眼神严肃或者带着些犀利。一般严肃的表情运用于讲严肃的事情或者批评学生时。教师要注意的是严肃的表情不能成为常态表情,这样会使学生害怕而疏远你,从而影响了你的教育行为。在批评教育学生时也不能一直用严肃的表情,建议严肃表情和亲切友善标枪巧妙结合运用,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心和爱,同时也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3.手势语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会运用到许多手势语,比如大拇指的运用,翘起拇指向上表示肯定赞赏;比如手掌的运用,单手上抬,指向某学生表示介绍、邀请发言的意思。教师平时与学生见面时亲切的招手,或在学生课堂表现出色的时候带头鼓掌,都是积极的手势语,给予学生正面的力量,加强学生信心,同时促进师生关系健康发展。

4.音乐语言

笔者作为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音乐元素的优势,进行了音乐语言的运用,效果显著。比如运用上行音阶表示让全体学生起立,下行音阶表示让全体学生坐下。当学生吵闹的时候,用拍手打节奏的方式提醒学生安静,老师用手拍一遍节奏,听到的学生拍一遍节奏,在说话的同学听到拍手节奏就安静下来。或者用一条音乐旋律让学生安静,此条旋律短促有力,有一定震慑力,告诉学生听到这条旋律表示老师对于你们违反纪律已经生气了,请立马坐正。这些课堂音乐语言的运用避免了老师在课堂上因组织纪律而提高分贝大声说话,用轻松方便且有趣的音乐方式告诉学生信息,这样的交流也非常有效。

(五)班级日记,师生信箱——搭建有效沟通的桥梁

高段青春期的学生偏向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很少会主动跟老师交流他们发生的趣事儿,教师为了跟了解学生,可以建立班级日记,让学生轮流每天记录班级中发生的奇闻趣事,每位同学都可以在日记下评论互动交流,既是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又加强了班级凝聚力,也是他们小学成长时光美好的印记。笔者的班级的班主任就是这么做的,我作为副班主任也很关心他们的成长,经常在下面评论,学生也会回复我的评论,慢慢的发现跟他们多了许多共同话题,交流更融洽了。实践证明,班级日记是教师很好的融入班级融入学生的一种方式。

书信交流一般是用于相距较远的两人交流方式,每天见面的人们很少用书信交流,但书信交流用于师生交流却是别具一格。由于学生人数众多,教师很难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情绪变化,内向的学生也不善于向老师倾诉,基于这样的情况,书信交流成为一种适合的沟通方式。学生觉得这是一种既新鲜又亲切的沟通方式,有些许生想说又不敢说的话会在信里跟老师谈心,这种方式可以让老师了解到平时所了解不到的情况,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可以更好的为学生提供全方面的帮助,促进了教师有效的教育沟通。

四、结语

成功的教育,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质量。没有有效的沟通,就没有真正教育的意义。教师在教育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师生间沟通障碍及沟通低效问题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本文通过分析高段师生低效沟通的原因也提出相应的对策:同理心——有效沟通的前提;弯腰聆听——平等沟通;真诚沟通——用真诚唤起学生的信任;善用非语言符号与学生沟通;班级日记、师生信箱——搭建有效沟通的桥梁。

只要教师重视教育的力量,重视有效沟通的力量,注重以生为本,学习有效师生沟通技巧,师生关系就会更加融洽,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美.卡耐基.沟通的艺术.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7.5

[2]唐思群屠荣生.师生沟通的艺术.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3

[3]林丽丽.构建以沟通为基础的新型师生关系[D].北京师范大学,2005(5)

[4]孙晓云.教育的秘诀是真爱[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