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孔雀东南飞》:正视焦仲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3-13
/ 1

再读《孔雀东南飞》:正视焦仲卿

胡春燕

胡春燕河南省滑县第一职业中专河南安阳456400

中图分类号:I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41-1413(2012)03-0000-01

摘要:近日,重新品读《孔雀东南飞》,内心波澜起伏。和往日粗浅的学习相比,而今的斟酌细读却另有一番余味。在解读这篇课文时,我觉得教学参考书上的观点过于偏激,尤其是对男主人公焦仲卿的解读,说他是笼子里长大的金丝鸟,是个怯弱的书生,少刚气,忍辱负重,似乎不够完美。在文学评论中,有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知人论世”即分析评论一个人物必须结合他生活的时代。

关键词:重新品读;《孔雀东南飞》;正视焦仲卿

封建社会,经西汉初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整合,到了焦仲卿生活的东汉末年,封建礼教、家长专制不仅在社会制度和法律层面得到严格的维护,且儒家的“尊亲孝悌”“长幼尊卑”等思想观念也早已深入人心。当时“孝”是压在人们头上的一座大山,是察举选荐官吏的一个重要方面,分析焦仲卿不能脱离这个社会背景。古代孝道最大,如果父母控告子女不孝,是大辟之罪,按照当时的法律应凌迟处死。无论任何人一旦被指责为不孝,在社会上立刻没有立足之地,越是身居上层越重视孝道。焦仲卿是个服务于公门的人,有人抓住他不孝这点,前途和声誉立刻扫地,还会被控罪,轻则流徙,重则杀头。在那个时候,婆媳有了矛盾,儿子要是为妻子说几句公道话,简直就是大逆不道。焦仲卿敢于为兰芝辩解,敢于质问母亲“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体现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能够不惧担当不孝的罪名,完全站在妻子的立场当面指责母亲,请求母亲收回“遣妻”命令,这能说不是一种反抗吗?

在古代,孝道为先,只要公婆不满意,任何理由都可以叫儿子休妻,且儿子媳妇没有反抗的权利。当焦母让焦仲卿休妻再娶时,他说:“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娶”。焦仲卿以终身不娶反抗母亲的家长专制,在封建礼教控制下的社会是不“尊亲事孝”的行为,是让自己背上了有违人伦道德的罪名的,也是他在血亲关系中,以个体形式反抗焦母这个专制家长最强有力的手段。他不复娶既表明他忠于爱情的坚定决心,又是一种战略上的威慑,希望母亲回心转意,这是除去自杀以外最强有力的威慑了,这难道不是一种坚决有力的反抗吗?

当他与刘兰芝团圆的希望完全破灭后,“自挂东南枝”,以生命殉爱情。古代社会,男女地位不平等,女人就是货物和玩物,即使她是皇家公主,也一样地位下贱。汉景帝就将自己的亲生女南宫公主送去和亲,汉武帝也做过同样的事情,贵为公主,也只是交易品,何况平民女子。男女贵贱根本不同。因此,在社会伦理里,女人为男人死是天经地义,男人为女人死是不值得。所以,要为妻子殉情,焦仲卿在心理上不仅仅要突破孝道和社会舆论,还要突破男尊女卑的等级观念。当焦仲卿听说妻子改嫁的消息后,第一表示让自己去死而祝福妻子幸福,这样的反抗难道还不够勇敢,还不够直接和彻底吗?

虽然很多人也肯定焦仲卿的反抗性格,但大都认为在面对压迫和不满时,焦仲卿的反抗行为似乎永远比兰芝慢一拍。先有兰芝的自动“遣归”,再有焦仲卿的“堂上求母”;先有兰芝的“举身赴清池”,再有焦仲卿的“自挂东南枝”。无需否认,自杀时焦仲卿不像兰芝那样毅然决然,他犹豫过,但任何问题都不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更不能简单的从现象上下结论,这也要做具体分析。面对死亡,刘兰芝没有什么留恋和牵挂,因为兰芝在兄长眼中不过是一个“吃闲饭”的人,无足轻重,可谓来去无牵挂。但焦仲卿却不同,他是焦家的顶梁柱,他上有寡母,下有小妹,他不能不顾念以往的母子之情,他的自杀会使母亲无以为生,他死后要背上比兰芝更坏的名声。按封建道德,他是要“遗臭万年”的,他失去的比兰芝多,压力比兰芝大,但他最后还是以死来表示对爱情的忠诚和对罪恶社会的反抗,这不是对封建社会更大的控诉吗?更值得肯定吗?我们何必再去指责他自杀前的这一点点“徘徊”呢?再说,如果你要自杀,不会思前想后,心潮起伏吗?而且人在临死前多少都会有所留恋,他决心已下,但对于生命的自然的流露使他未免再延长一会儿,这也是人之常情,要是此刻他丝毫不念及老母小妹,那他还算人吗?所以焦仲卿的“徘徊”让我们感到更真实。如果以此认为焦仲卿“懦弱”,认为他不敢死,那是对他的误读。

在那个社会,把爱情放在孝道之上的人是不能活下去的,焦仲卿的死是作为对扼杀了他的爱情的孝道的回答。这样的一个男人,是极其悲壮的!他把爱情看得比传宗接代更重要,具备了当时人难以具备的思想和勇气,是一个情深至死,以行动验证爱情的男人。焦仲卿和刘兰芝,他们都是那个时代的牺牲品,对于这对不幸的人,这样一个有勇气的男人,我只能说:我敬佩!

作为老师,尤其是职业高中的老师,在解读课文的时候,可以参考教学参考书,将所谓的“标准答案”告知学生,但是,更重要的是要尝试多角度多层面的分析,相信经过不断的训练,必能扩展学生的思维,给予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提高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