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实施绩效管理的地方实践及理论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2

全面实施绩效管理的地方实践及理论思考

1李明2仇卉

南京市财政局210005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财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将绩效管理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按照中央部署,各地按照全方位、全流程和全覆盖的要求全面推进绩效管理,强化预算主体绩效观念,推动提升财政预算管理水平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在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全面绩效管理改革也面临着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集中表现为目标设定、指标考核和评价结果运用三大难题,影响着全面绩效管理落地见效。未来应在准确认识绩效本质基础上,针对绩效产生来源,构建科学的绩效管理方式方法,建立预算主体责任落实和能动性激发的管理体制机制,推动公共主体像市场主体一样不断改进技术和加强管理,降低公共事务成本,提高财政资金绩效,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更好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关键词:全面绩效管理;地方实践;理论思考

引言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关键时期,经济快速增长,现代财政制度的建设对预算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预算绩效管理作为预算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大作用,十九大报告对于预算制度的建立和绩效管理的全面实施也提出了明确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对于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和构建和谐社会,促进高效、责任、透明政府的建设具有重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

1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更高层次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西工作的重要要求,紧紧围绕省委“二十四字”工作方针,按照“五型”政府建设要求,着力打造“创新、创造,精明、精准,公正、廉政”财政,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创新预算管理方式,更加注重结果导向、强调成本效益、硬化责任约束,为加快建设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江西、共绘新时代江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新画卷提供有力保障。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及“有评估、有目标、有监控、有评价、有应用”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实现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着力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改变预算资金分配的固化格局,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和政策实施效果。坚持总体设计、统筹兼顾,全面推进、突出重点,科学规范、公开透明,权责对等、约束有力。

2地方全面实施绩效管理的实践做法及经验

2.1政府预算绩效管理

将各级政府收支预算全面纳入绩效管理,制定和完善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各级政府预算收入要实事求是、积极稳妥、讲求质量,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严格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严禁脱离实际制定增长目标,严禁虚收空转、收取过头税费,严禁超出限额举借政府债务。各级政府预算支出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量力而行,着力支持国家、省重大发展战略和重点领域改革,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同时不得设定过高民生标准和擅自扩大保障范围,确保财政资源高效配置,增强财政可持续性。

2.2从事后支出评价向两端伸展

从事后支出评价往两端伸展至预算编制和预算监督,推进绩效管理的全过程。一是做实绩效目标管理,促进绩效理念与预算的融合。如河北省在预算项目审核上强调“先审绩效、再审额度”,偏离政府工作部署和部门总体绩效目标的项目不安排,绩效指标不明确的不安排,绩效偏低的少安排或不安排。山东省2017年起在省级将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项目支出全部纳入绩效目标管理。二是探索开展绩效监控,保障预算执行不偏离目标。如福建省在主管部门自行监控的基础上,根据预算安排、绩效目标、国库管理等,对项目执行进度、绩效目标实现程度进行的绩效跟踪管理。上海市针对项目特点优化跟踪方式和流程,将动态跟踪和定期跟踪相结合,把绩效跟踪与加强当年预算执行、实施预算调整、优化项目管理结合起来,提高绩效跟踪针对性和有效性。广州市对全过程试点部门整体支出的重点项目开展第三方绩效监控。三是强化绩效结果应用。如湖北省印发多项制度,规定了省财政厅和省直部门各自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的职责,明确结果应用的主要方式和工作要求。广东省探索将评价结果作为下一年度预算的重要依据,逐步建立和完善绩效评价问责制度。

3地方实施全面绩效管理的经验

3.1提升工作人员整体素质

部分工作人员缺乏预算绩效管理意识,行政事业单位需给予高度重视,并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干预解决。可组织工作人员参与专家讲座、专题讲座、调研活动等,增强工作人员预算绩效管理意识,同时提升其预算绩效管理的能力。适当调整人员配备、资金使用,根据工作人员自身能力进行合理配置,使其优势、能力得到充分发挥。

3.2加快构建相关基础要件,夯实绩效管理的技术和制度支撑

一是强化预算评审工作,加强预算评审与项目库管理同步规划、同步实施、相互配合,建立财政部门内部的预算评审工作协同机制。二是加强财政绩效管理制度的建设,按照全面实施绩效管理意见的整体部署,把各项要求细化成可行的制度,形成体系。三是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指标库的建设,加快构建分行业、分类项目的绩效指标体系和指标标准。四是进一步加强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使各信息系统实现业务流和数据流双融合,并推动不同层级财政信息系统的互通互联。

3.3强化绩效管理激励约束

强化财政部门在绩效管理中的综合协调、规划指导、示范引导、监督管理作用。各级财政部门要抓紧建立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挂钩机制,将本级部门整体绩效与部门预算安排挂钩,将下级政府财政运行综合绩效与转移支付分配挂钩。对绩效好的政策和项目原则上优先保障,对绩效一般的政策和项目要督促改进,对交叉重复、碎片化的政策和项目予以调整,对低效无效资金一律削减或取消,对结余结转资金按相关规定执行,收回资金按照有关规定统筹用于亟需支持的领域。

3.4运用现有的财政改革措施,推动科学预算绩效评价

国库支付部门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系统控制预算执行,并对执行过程实施动态监控,发现问题及时反馈,通过指标和计划控制财政拨款。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管控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优化配置情况,对于未按预算编制进行的资产购置不予批准,并将信息反馈国库支付部门,杜绝单位自行购买行为发生。实际工作中,要从如何进行系统对接,实现数据共享方面入手,运用采集的数据对预算绩效评价指标进行量化。对于无法量化的指标,定性要具体,划分相对细化合理的等级评价,并且要针对不同的部门设置不同的评价指标。例如,教育部门要重点看家长和学生的满意度;环卫部门则要看环境卫生和垃圾清运情况。

结语

只有在对科学的绩效管理方式方法认识基础上,建立健全有效的全面绩效管理体制机制,正确运用绩效评价手段,从注重结果的评价方式转变为作为绩效管理有效手段的评价方式,以评价促管理,借助人大、审计和社会第三方等机构智能和力量,落实财政活动主体在每一项财政活动中的责任和激发能动性,才能抓住绩效管理的主要矛盾,不仅顺利解决原有绩效评价模式下的结果运用难题,而且能够更好发挥项目库、中期财政规划、加强信息公开和预算监控等财政预算制度和管理技术手段的作用,形成叠加效应,如此方能事半功倍。唯有这样,全面绩效管理才有了有效抓手,全方位、全流程、全覆盖的全面绩效管理格局才能加快形成。

参考文献

[1]李烝.加快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J].中国财政,2018(20).

[2]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人民出版社,2017.10.

[3]白彦锋,姜哲.我国财政动态平衡问题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