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初中作文教学中的赏识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9-19
/ 2

也谈初中作文教学中的赏识教育

张素波

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栾川乡一中张素波

〔摘要〕赏识教育要把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放在首位。所谓赏识,也就是让学生在内容上敢于拓宽、在形式上能够放开,最大限度的激励学生敢写,勤写,善写,促使学生领悟、掌握,运用写作规范,逐步引导学生养成写作的良好习惯,最终使写作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

〔关键词〕赏识激励规范

培养学生写出文质兼美、富有个性、具有创意表达的文章,是语文教师探索的重要课题。探究农村中学生厌恶、惧怕、憎恨写作文的根源,是因为学生根本就体会不到写作乐趣,享受不到写作成功的快乐。在作文教学中运用赏识教育,既可以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写作,也可增强学生写作的自信心,从而使学生热爱写作,达到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要求要将作文教学的重点放在写作兴趣和自信的培养上,而写作的兴趣和自信是来源于写作所产生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特别需要教师的赏识。

1赏识使学生敢写、想写

1.1多角度赏识学生的习作。“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你的一次赞美与鼓励会改变孩子一生的态度,会铺就孩子一生的道路。在几十篇作文中,只要我们抱着欣赏的态度,肯定能找到一篇习作的妙处所在,就可以发现,几乎每一篇作文都有它的精彩和成功之处。语文教师所做的,就是找出它,不吝惜赞美的语句,让学生享受到作文的成就。“生活中不是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我们肯定学生习作的某方面时,会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快乐,有利于学生养成独立写作、独立修改的习惯。大范围多角度地从正面评价学生的作品,对学生的正确的写作观的形成是有重要意义的。

在作文讲评时,要不断的赏识敢于写出真情实感的作者。情感,只要是真实的,哪怕是一点点,也会使作文通体生辉。作文里,有时会流露出一些低调的甚至庸俗的情绪,不要着急,让学生在争议中辨是非,明道理。讲评争议的过程,又是真情实感流露的过程,更是将思维转化为语言的表达过程。只有敢于赏识学生的真情实感,才能使学生在写作中喷薄出更炫丽的个性色彩,才能更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真情实感,是作文的灵魂。激发学生写出真情实感,是作文成功的基础。学生有了表达自己情感的强烈欲望,作文教学就成功了一半。

1.2内容上敢于拓宽。作文教育专家刘德斌曾提出“先放后收”的教学原则,其中的“放”指的是放开心灵,放开手脚,放开笔墨,不拘格套,放胆为文。只有放,才可能去收。古人也有这样的论述“作文必须放,放之如野马,跑跳咆嗥,不受羁绊,久之必自厌而收束矣”(王筠《教童子法》)而这种“放”极需要在作文教学中创造民主、和谐、轻松的写作氛围,这种氛围须由教师的赏识来创造,须由作文教学的评价来掌控。

每一个人都有表达的愿望援要赏识学生,先让所有学生有表达的愿望。教师在指导写作时,要大胆鼓励写作内容丰富的写作者,应该承认学生写作的任何内容,都是有其现实基础的。要知道,只有学生写作的内容丰富了,作文的其他要求才有基础,作文训练目标才可能实现。因此,应该鼓励学生敢写、多写。

作文训练中,尤其是作文训练的前期,要特别注意在写作内容上给学生以最大的自由空间,让学生尽可能多的进行写作,特别要注重赏识在短时间内写出丰富内容的学生。

1.3形式上敢于不受约束。《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写作教学要“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作文写作中的赏识教育,要求教师敢于让学生在作文形式上不受任何约束,能长则长,能短则短,想详则详,想略则略。只有学生写的出,训练要求才有可能得以落实。在讲评争议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讨论作文应该达到什么样的要求,让学生从写作逐渐过渡到训练要求上来。作文训练中,尤其是作文训练的前期,要特别注意在形式上要给学生以最大的自由空问,让学生毫无羁绊的进行写作。要知道,只有学生的写作积累到一定量的时候,形式上的要求才有可能结合内容得以依存。只有在考虑内容的前提下,形式上的要求才有可能落到实处。

2激励使学生能写、勤写

在充分激发、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后,教师就要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最大限度的激励学生,使学生能写,使学生勤写,逐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2.1挖掘记忆,抛晒大脑的库存,能写的就尽可能多的写。农村中学生大多阅读面窄,阅历简单,认识肤浅,如何帮助农村中学生搜索到丰富的写作内容是农村中学语文教师需要共同解决的问题。

挖掘学生的记忆,是农村中学语文教师丰富学生写作内容的首选。学生的记忆,往往埋藏着许多珍宝,只有你放下为师者的尊严,与学生一道进入学生记忆的深处,你才会得到出乎意料的收获。尊重学生的独特经历,诱导学生大胆的挖掘记忆,再现生活,学生就会有丰富的内容需要表达,就会有习作接连不断的出现,就会有可能尽早的实现教学目标。

学生记忆的库存是芜杂的。既有五彩缤纷的锦团花簇,又有暗流涌动的黑沟污渠。有光亮,也有灰暗,才是完整的生活。教师要善于诱导学生挖掘记忆的库存,勇于抛晒阴暗的一面。我们应该知道,学生写作的任何内容都是写作训练的有机组成部分。只有学生敢于写作,写出了东西,写作训练目标才有可能得以实现。常规的课堂作文和随时的课外练笔,教师都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学生有不同于其他人的思维和表达方式。写作训练中,要不断的激发学生,多角度的赏识学生,使学生抛却种种顾忌,彻底放开手脚,尽自己所能,尽可能多的进行写作,尤其注重赏识和激励写作量较大的学生。每一个人都愿意得到别人的认同。

2.2抓住思想的火花,能写多少就写多少。面对纷杂的生活,多变的中学生不断的涌现出对事物的不同看法,就是同一件事,同一个人也会在不同的阶段产生不同的看法或思想。基于中学生敏捷的感应社会的能力,不断产生新思想的阶段特点,中学语文教师应激励学生进行课外写作,写随感就是一种很好的训练手段。

在课外练笔中,教师要注意激励学生随时抓住思想的火花,放飞自己想象的翅膀,尽可能多的进行写作,应给学生以极大的写作空间,最好没有任何限制,让学生想写多少就写多少,能写多少就写多少。应该承认,学生所有的写作训练都是有益的教学活动。

2.3随时整理自己的思想,随时记录观察的结果。作文传达的是学生自我表白和交流的欲望,这是学生作文的动机。中学时期,是不断接受外界新事物、不断出现新思想的阶段,语文教师应该激励学生随时整理自己的思想,随时记录观察的结果,应该允许学生有自己的隐秘空间,用以存放学生个人的思想和感情。学生的日记,信件等隐秘性较强的阅读材料,精明的教育工作者是不应该随便翻阅的,即使有了解的必要,也应该在写作者同意的前提下进行。因为我们应该知道,让学生随心写作更符合教学的规律。学生写了,才有提高写作能力的可能。

随时整理自己的思想,随时记录观察的结果,应该成为中学生经常性的行为。教师,应该尊重和理解学生,不断赏识和激励学生坚持写作,建议学生将记录的文本整理成册,作为中学时代美好生活的回忆。

3规范使学生会写、善写

在作文教学中要把握学生心理,满足学生发表欲,给学生创设张扬的平台,在习作的讲评诱导中,在语文课堂的阅读点拨中,一步步的促使学生自觉规范写作行为,使学生的写作最终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3.1在写作中诱导,促使学生感悟写作规范。首先传统的作文讲评课应成为作文欣赏课,让学生把自己习作的特色介绍给大家,教师加以正面的肯定与评价,特别是那些写作文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想方设法找其作文的局部妙处,并将成功的经验介绍给大家,这种积极向上的课堂会激发每一个学生努力写好作文。

其次在班内设立优秀习作展示栏,可以分类把习作中每一个好的方面都在那里展示,教师要挖空心思找学生习作的闪光点。让每个学生每一个学期把自己的作文编成一本书,老师或家长为其作序,在班内或校内展览。学校建立学生优秀习作专栏,以较规范的习作引导学生。利用现在中学生的电脑热,建立网站、网页,让学生在网上发表作品。通过网上交流,促使学生逐渐感悟写作规范。鼓励学生参加作文竞赛或向报社投稿发表作品,促使学生有意识的规范自己的写作。丰富多彩的展示学生习作活动会使得每一个学生的写作欲望愈来愈强,规范性习作巨大的榜样力量会促使学生自觉感悟写作规范。学生在习作中自觉感悟到的写作规范,是学生习作时最巨大的约束力量,会影响到学生一生的写作实践。

3.2结合课文有目的的进行点拨、指导。中学语文教材是中学生学习写作的最规范的读物。教材选用文质兼美的文章,不但文章的阅读难易程度与中学生的接受能力相吻合,而且能很好的指导、规范中学生的写作训练。

中学作文教学中,写作知识是必须传授的。写作知识是培养写作能力的基础。训练中,技能达到了知识点的要求,可以不再训练;未达到知识点的要求,则必须依反馈情况补授或回授知识,使其训练最终达到知识点的要求。写作知识,要以教材范文为例证,并且只有与学生的写作实际紧密结合,再加以教师适时的点拨,才有可能完成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3.3学生自我规范,写作成为一种自觉行为。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热爱生活、留心观察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写规范字的习惯,翻查工具书的习惯,作文列提纲、打草稿、多修改的习惯,勤笔勉思的习惯,质疑问难、寻根究底的习惯,切己体察、贵有创新的习惯等等,激励学生在日常的观察、思维和写作中,有意识的进行自我规范。教师要及时赏识学生己养成的良好习惯,要注重已养成良好习惯的学生的示范作用,要不断强化己养成的良好习惯对学生今后写作的深远影响。

教师要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采用朋友谈话式的教学方法,循序渐进,不断使学生品尝到进行自我规范的甘甜,不断使学生体味到自我规范带来的写作乐趣。激励养成自我规范习惯的学生,以自身的写作经验向其他未养成自我规范习惯的学生推广,以自身的深切体验影响其他学生早日养成自我规范习惯,最终实现所有学生养成自我规范习惯,真正使写作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

作文训练中的“赏识、激励、规范”一个渐进而不能截然分开的过程,由于个性差异,文体区别等,受训练者会呈现参差不齐的写作状态,应该说,又是一个纷杂而绵长的过程。训练中,要求教师依据学生呈现的写作态势不断调整训练计划,把赏识当作手段,用激励强化过程,以规范作为目标,通过三年的训练,确保农村初中学生写能力达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