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冲动行为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1

精神科冲动行为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

谢晓燕邢丽

谢晓燕邢丽(内蒙古包头市第六医院014010)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7-0245-01

【摘要】目的对精神科冲动行为患者要加强组织管理,消除不安全因素;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及时发现冲动的先兆;密切观察治疗及用药的护理、重视心理护理;及时健康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防范意识。

【关键词】精神科冲动行为护理干预

冲动行为是一种发生较急,历时短暂的精神运动性兴奋,同时伴有激动和口头或躯体攻击行为,这种情感和行为可起源于内部感受或外部影响,此时自控力降低。严重者可有情感爆发(愤怒、激越),甚至导致自伤或伤人的暴力行为[1]。

1.潜在冲动行为的处理

做好冲动的风险评估:根据患者的外表、动作和姿势、情感、言语、及对周围人的反应进行全面准确评估是防范冲动攻击行为的基础。

1.1加强组织管理,消除不安全因素: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严格执行危险物品管理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尤其是新入院及外出活动回病房的患者要严格检查,防止携带危险品入病房,去除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是减少危险行为发生的保证。特别对有暴力行为的患者安置于重症室内,专人看护,必要时保护性约束,确保患者及工作人员的安全。

1.2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环境对患者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环境对患者起着积极地作用,病房的空间与床位避免过分拥挤。保证病房环境安全、舒适、安静、空气流通、光线柔和、温度适宜、物品陈设简化、整洁,尽可能减少刺激性噪音。能使患者心情放松,减轻陌生感,消除紧张情绪。使其能够安心住院治疗。

1.3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有效地控制精神症状对减少患者的攻击行为至关重要。加强服药监护,防止吐药、藏药,以尽快控制病情,有效地降低冲动行为的发生,尤其是入院初期兴奋冲动的患者要尽早有效用药,同时观察药物的副作用。

1.4加强病情观察,做好症状护理:冲动行为一般多发生于新入院及病情有波动的患者当中,并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绝大多数发生毁物、伤人暴力冲动行为的患者都有表情、情绪、行为等异常反应的先兆,对入院初期精神症状丰富及幻觉妄想明显的患者进行重点看护,严密巡视观察患者的语言和非语言性暗示信息,了解病人的心态,防止冲动行为的发生。

1.5重视心理护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针对不同患者的不同症状和特点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也是预防医患冲突,避免患者发生暴力行为的有效措施。护士要掌握接触患者的技巧,尊重、关爱病人,做到耐心、细心、温心,不歧视,侮辱,指责病人,尽量传达出护士接纳患者的态度,取得病人的信任,使其明白护士所进行的对其行为的护理都是为了协助患者控制其不稳的情绪及行为,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

1.6及时进行健康教育:针对不同患者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提高其对自身疾病的认识能力,以达到主动配合医疗护理的目的。健康教育内容包括:①疾病知识教育,如疾病发生前的征兆、心理感受、情绪反应,预后及预防,讲解暴力行为发生的后果。让患者了解疾病,从而安心住院、配合治疗;②用药指导,讲解药物的知识,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及处理方法;③指导宣泄情绪的方法,引导患者适度的发泄情绪,如拍打枕头、沙袋,愤怒时从1数到100等,引导患者参与喜爱的活动,如简单的小手工制作以分散注意力;④向家属进行精神病科普知识教育,多给患者一些关怀,使其感受到温暖和亲情,一方面可以激发生活的信心;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地减少冲动行为的发生。

1.7提高护理人员的应急能力和自我防范意识:加强精神科护士暴力行为相关知识的学习,严密观察病情,准确辨认患者发生攻击行为的特征并掌握具有潜在攻击行为患者的特点。要善于发现病人瞬间的变化,从而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

2.暴力行为出现时的处理

一旦病人发生暴力行为,当班护士立即呼叫其他工作人员,同时稳定病人情绪,疏散围观病人及家属,保证病人及其他患者以及工作人员的安全,沉着冷静,坚定果断地处理并保持与患者的安全距离,如病人手中有危险品,应与其他工作人员设法夺取,对于此类病人必要时遵医嘱采取保护性约束,并用药物控制其情绪,同时要注意保护性约束给患者带来的损害及药物治疗的作用及不良反应。

通过上述对冲动行为的干预及处理措施,针对不同病人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防范措施不仅能够有效地防范病人发生自伤、毁物及伤及他人等冲动行为的发生,也能尽早地帮助病人走出精神疾病的困扰。作为精神科护理人员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及素质,熟练掌握冲动行为患者的防范措施,才能更好地为精神科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申文武,李小麟.精神科护理手册.科学出版社.201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