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心梅(江苏省睢宁县梁集卫生院221245)
【中图分类号】R19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5-0066-02
【摘要】目的了解梁集镇农村居民HBsAg携带状况,为开展乙肝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地区不同在梁集镇抽取4个村14—54岁居民共计5162人,被检者均是静脉取血3ml,应用ELISA检测。结果总HBsAg阳性率为7.40%,其中男性阳性率8.76%,女性为8.83%,34-44岁居民HBsAg阳性率最高;382阳性者中,周庄村的阳性率最高为9.23%,连群村的阳性率最低为6.41%。结论梁集镇农村居民HBsAg阳性率为7.40%,男性高于女性,并且存在地区差异。
【关键词】农村居民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
据估计全世界有3.5亿HBsAg携带者,HBsAg携带数量大,隐蔽性强,活动不受限制而成为乙肝的主要传染源[1]。因此发现并管理HBsAg的意义更大。为了解梁集镇农村居民HBsAg携带情况,为开展乙肝防治工作提供依据,2011年对梁集镇部分农村居民HBsAg进行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调查对象梁集镇14-54岁的居民为调查对象,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该镇东、西、南、北方向分别为联群村、大沙村、周庄村、梁圩村4个村的农村居民进行调查。本次共调查5162人。
1.2方法采取静脉血3ml,分离血清,应用ELISA检测HBsAg。试剂由上海实业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有效期内使用。由检验科专业技术人员按试剂盒说明严格进行操作。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性别HBsAg阳性率本次受检人数5162人中,男性2764人,占53.5%;女性2398人,占46.5%。HBsAg阳性数382人,总阳性率7.40%,其中男性阳性率8.76%(242/2764),女性阳性率5.83%(140/2398),性别间HBsAg阳性率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x2=16.00,p<0.05)。男性感染率高于女性(表1)。
表1梁集镇各年龄、性别HBsAg阳性率
2.2不同年龄HBsAg阳性率各年龄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x2=13.40,p<0.01)。HBsAg阳性率有随年龄增高而增高的趋势。14—23岁阳性率最低(表1)。
2.3不同地区HBsAg阳性率联群村居民HBsAg阳性率为6.41%,周庄村为9.23%,大沙村为7.42%,梁圩村为7.62%(x2=8.259,p<0.05)HBsAg阳性率在4村之间有差异,周庄村的最高(表2)。
表2梁集镇不同地区HBsAg阳性率
3讨论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大医学部教授庄辉介绍,目前中国HBsAg阳性率已由9.75%降至到7.18%[2],本次调查梁集镇14—54岁5162名农村居民共检出HBsAg阳性者382人,HBsAg阳性率为7.40%,略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这可能与农村经济落后、卫生条件差等有关。男性高于女性,与有关报道一致[3],男性阳性率明显高于女性,可能由于男性卫生习惯差,社交活动范围较广泛,接触机会较多,不拘小节有关。也有报道认为男性细胞中具有HBV相类似的抗原而呈交叉反应,当其感染HBV后被机体误认为自身抗原不易清除,从而成为携带者,相反,女性由于类固醇激素对T-淋巴细胞的作用。有抗HBsAg的能力[4]。
HBsAg阳性率有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的趋势,这与低年龄组的接种率高有关。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HBV感染的最有效方法,1992年将乙肝疫苗纳入新生儿计划免疫。2002年将乙肝疫苗正式纳入计划免疫并且免费接种。14-23岁居民是1988~1997年出生的,这一时间段出生的新生儿大部分能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因而14-23岁年龄组的HBsAg携带率最低。
HBsAg阳性率有地区差异,周庄村HBsAg阳性率为9.23%可能与这个村靠近公路,路边小吃较多,流动人口多,再加上农村居民保健意识薄弱,导致感染机会增多,并且不能主动接受乙肝疫苗有关。
HBV可通过多途径传播。主要为医源性传播、母婴传播和接触传播。因此应坚持做好乙肝预防的健康教育工作和各种预防管理措施。
镇防保站要定期在农村开展乙肝等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让居民了解乙肝的主要传播途径。①医源性传播。使用未严格消毒的器件进行纹身、理发等操作以及共用剃刀、牙刷等都容易传播HBV。②母婴传播也是我国的主要传播途径。孕妇一定要做产前检查。对HBsAg和HBeAg阳性的母亲所生的婴儿应进行HBIG和乙肝疫苗联合免疫。对其他新生儿均应在24h内接种首针乙肝疫苗,提高乙肝疫苗的及时率和全程接种率。③注意个人饮食卫生习惯。坚决遏制卖淫嫖娼,吸毒等活动。
参考文献
[1]李立明.流行病学[M].第5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480.
[2]工程院院士.中国乙肝病毒携带者比例降至7.18%.2011-10-08.
[3]崔正洙,李英淑.图门15年中小学乙肝表面抗原携带情况分析[J],中国校医,2004.18(6):543.
[4]武淑兰.现代血液病诊疗手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