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产后出血39例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产科产后出血39例临床分析

周迎春

周迎春(青海省民和县巴州中心卫生院妇产科青海民和810800)

【中图分类号】R714.4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7-0206-01

【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减少产后出血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对我院2006年5月至2012年7月分娩697人中发生产后出血的39例产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首位因素,其他原因有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等。手术产是不可忽略的因素。结论产后2h严密观察,尽早发现产后出血,抢救措施及时,效果良好。

【关键词】产后出血危险因素处理措施

产后出血是产科分娩期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镇地处偏远农村,村民居住分散,少数民族较多,大多数村民缺乏自我保健意识,常常在家中分娩,发生产科出血后或发生失血性休克后才送医院救治。因此防治产后出血已越来越受到产科医生的高度重视。本文回顾我院7年来收治的39例产后出血患者临床病历资料,以探讨产后出血原因、危险因素和防治措施,现将39例产后出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6年5月至2012年7月我院住院分娩总数697例,发生产后出血39例,发生率:5.6%,年龄最小17岁,最大43岁,平均30岁,孕周36-42周,初产妇30例,经产妇9例,有人工流产、引产史者37例,出血时间发生在产后2h内者25例,超过2h者14例。

1.2诊断标准产后出血诊断标准产后出血指胎儿娩出后24h内失血量超过500ml者,失血性休克指低血容量致血压下降、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头晕、脉搏速弱,严重时伴有烦躁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少尿等临床表现。出血的测量方法为胎儿娩出后用溶积法和面积法测量。

2结果

2.1产后出血的原因子宫收缩乏力18例,占46.15%,其中精神因素3例;胎盘因素12例,占30.76%。软产道损伤6例,占15.38%,凝血功能障碍3例,占7.69%。

2.2产后出血与分娩方式剖宫产总数225例,产后出血12例,发生率5.33%,阴道分娩472例,产后出血27例,发生率5.72%。

2.3治疗与转归部分患者在输血、补液抗休克的情况下,根据病因给予相应的处理,对宫缩乏力给予加强子宫收缩剂,针对胎盘因素进行清宫、徒手剥离胎盘、宫腔填塞纱条、缝合或子宫切除等处理措施。对软产道损伤给予裂伤缝合处理,对凝血功能障碍的给予输血,补血浆。给予子宫切除2例,平均出血量1350ml,输血800ml,均痊愈出院。

3讨论

从以上可以看出本院产后出血原因依次为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其他为凝血功能障碍,资料显示的产后出血,病因与国内情况基本相同。

本组资料产后出血发生在2h内25例占64.10%,所以应在产后2h内严密观察病情并及时处理。产妇在产程中应严密的监护及处理。去除一些可能引起产后出血的因素,对有子宫过度膨胀(如巨大胎儿,多胎妊娠,羊水过多),或产程延长的产妇,应尽早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产程中消除精神紧张,鼓励进食,减少产妇疲乏,建立静脉通道,胎儿娩出后立即注射缩宫素,舌下含化或肛门放置米索前列醇,按摩子宫促进子宫收缩。如上述处理无效,应及时行宫腔填塞纱条的方法,宫腔填塞纱条是治疗产后出血的一种古老的方法,尤其适用于前置胎盘,胎盘剥离面出血的患者。但应注重把握适应证和填塞的方法,填塞时一定要自上而下有顺序填塞,且要填满整个宫腔,术后需应用宫缩剂和抗生素,24h左右应及时取出纱条。本组采用此方法治疗的12例患者中,10例有效止血,且无并发症,术后一周B超检查子宫恢复良好。如果此效果不佳,则应行子宫次全切除或子宫切除术,但应注重的是,子宫不仅是激素的靶器官,其本身也产生生物活性物质及激素,如泌乳素,前列腺素等,参与机体生理生殖功能。有报道说即使保留卵巢的子宫切除患者其冠心病的发生率是正常妇女的33倍,因此,对于育龄妇女应设法保留子宫。本组39例产后出血的患者中,全部行保守治疗痊愈,说明保守治疗,宫腔填塞方法治疗产后出血是保留子宫的有效措施。

软产道损伤者及时行修补术,资料显示剖宫产的产后出血发生率较高,这与手术时子宫切口的创伤有关,故应严格把握手术指征,减少因因素导致的不必要的剖宫产,提高手术技巧,可在手术前10%葡萄糖酸钙10ml静脉推注减少术中出血。对其他发生凝血功能障碍的病例,应及时处理相应的疾病,促进凝血功能。

产后出血的治疗应针对出血的原因进行相应的处理,迅速止血,补充血容量,纠正失血性休克,预防感染。产后出血与失血性休克,DIC,产褥感染,产后贫血等密切相关,是严重威胁产妇生命的产科主要并发症,并可出现严重的后遗症如席汉氏综合征。目前我国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是产后出血,所以做好产后出血的早期识别,早期预防,早期处理是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94-356.

[2]张惜阴.实用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