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城市空间建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310000
【摘要】近年来,中国建筑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突破发展,建筑与生态环境的冲突也愈发明显。建筑设计的景观生态补偿指的是在建筑设计中,以延长城市生态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的建设和使用,通过适宜的景观设计途径,以缓和建筑及其环境所起的冲突的补偿生态机能。我国目前正处在不可逆的加速城市化阶段,城市要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容纳尽可能多的人口和社会经济活动,就必须推进城市生态化,修复与重建健康的城市,采用学科交叉的理论方法进行城市景观生态补偿是其重要的途径之一。本文结合工作经验对建筑设计的景观生态补偿策略及应用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建筑设计;生态修复;生态景观;补偿性设计
前言
城市化过程中的人为因素,导致城市景观中人为环境因素的增加,自然因素的减少,这是引发城市生态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建筑作为城市景观的主要要素在建筑设计中对城市景观进行格局、绿地、生物多样性和美学等生态补偿,可改善城市生态结构,增强城市景观自然组成的生态机能,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质量,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
一、景观生态补偿设计研究理论依据分析
1、环境敏感性
环境敏感性是区域环境中的一个生态敏感区域,是指生态系统中对区域内自然和人类活动干扰的敏感度,用来反映产生生态失衡与生态环境问题的可能性大小。通过对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功能区发展环境影响预测,依据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级别、类别以及生态环境特征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而进行环境敏感性分析,确定生态环境影响最敏感的地区和最具保护价值的地区。
2、景观动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需求也不断提高,各种各样的信息源源不断进入人们的思维和视野,人们身边的景观环境也正在以全新的方式改变人们的习俗和几千年的生活方式,在空间中景观以其特有的空间排列,来增强空间的感染力,通过视、听、嗅、触等感官体验,达到增强体验者的互动性并加强人与空间的情感交流之目的。人们对于景观的要求不仅仅是舒适,现在更多的要求趣味性与独特性,也更加注重于环境间的情感交流,所以景观的动态性起着搭建景观环境和人之间桥梁的作用,通过对景观动态性的研究能使景观生态补偿的研究更加深入,充分体现景观生态的延续性,保证景观的动态性是景观补偿设计的重要原则。
3、生态完整性
在景观生态补偿设计中应依据生态的完整性对场地进行稳定性的评估,通过现场实地勘测,得出场地的基础环境资源等相关信息,再对区域生态环境现状进行评价,并预测在以后的建设过程中生态完整性的受损程度。区域环境的景观生态稳定性是判定区域生态完整性的主要因素,而景观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包括两个特征,即阻抗和恢复。阻抗是指建设完成的场地面对变化或存在潜在干扰时表现出现的抵制能力;而恢复则是指区域生态环境在被改变后的自我修复回到原始状态的能力。因此,在区域生态环境的评估中,对区域环境的阻抗能力和自我修复能力进行分析就是对整体生态环境完整性的研究,生态系统间紧密联系的加强更能促成景观的可持续性。保证区域生态环境的完整性是景观补偿设计的前提。
三、绿地景观生态补偿设计
1、景观格局补偿
绿地系统是生态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景观的主要构成,在进行景观补偿时,应先确定不同版块的用途与功能,把绿地系统分为休憩绿地、观赏绿地以及邻河道的湿地等功能。在休憩绿地设计研究中应充分考虑游人的舒适度,其中基础设施应尽可能选取环保型材,以体现环境的自然性,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相处。休憩绿地以疏林地为主,在邻河范围内疏林地面向河道开阔,增加游人的亲水性,在其中点缀几棵大型乔木使得环境更加和谐,游人身处其中得到精神和视野的放松,达到生态休憩的效果;观赏绿地主要是以植物搭配为主或是以其独特的地形形成的独特景观,观赏绿地以密林地为主,在多处于地形变化较为复杂的区域,多以花舟、灌木和乔木的合理搭配为主,木栈道或植草阶梯深入其中,能让游人更为亲密的接触大自然,地形的起伏变化能让游人感受大自然的独特之处,并且能使自然的变化更好的体现出来。
2、生态环境补偿
水资源是滨河环境的重要生态资源和景观资源,在对水资源进行改良时可运用雨水公园的理论。由于城市会出现旱涝灾害,故在雨水季节通过对场地雨水进行收集,雨水沿高差进入湿地内,即保证了对河流水量的控制,更使得湿地景观得以丰富。而湿地内对收集的雨水进行净再渗入河流内,不仅对水质进行了改善,更在干旱季节使景观丰富度得以延续。生活污水的排放应避免直接渗入河流内,通过场地原有的污水净化站对污水进行处理,可作为绿地的灌溉用水,实现了对水资源的良性改善和资源的循环使用。
四、建筑设计的景观生态补偿的几点注意事项
1、水的利用与补偿
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中对城市水资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不透水地面面积的大量增加;污水、废水的产生;地表植被减少导致城市水资源涵养量缩减。建筑设计主要通过水的循环利用、雨水收集、中水生态处理回用等方法来保护、节约和涵养水资源,进行生态补偿。以雨水利用为例,目前我国城市雨水资源利用率不到10%,仅北京每年可以利用的雨水就达到0.8亿吨,建筑的屋面、庭院、草地等可以汇聚大量的雨水,在北方少雨地区,可以将草地等绿地标高低于道路,在绿地下方设置渗透式蓄水池,从而提高对水资源的利用率。
2、生物多样性补偿
城市生物多样性是城市居民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求,是维持城市生态系统平衡的基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生态环境的恶化,城市生物多样性在近几十年里急剧下降。建筑设计对城市生物多样性的补偿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建筑设计为生物提供栖息地,二是提高建筑环境绿地整体的栖息地功能。一方面为生物提供生境,另一方面为生物的迁入与迁出提供生存通道。香港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对面积和隔离程度不同的一些森林版块中的鸟类群落的研究表明,在许多类似大洋群岛的大岛上物种较多,较小和更孤立的版块上种类较少。但即便仅约一树之宽的狭窄的通道也对大多数鸟类完全有效,可使小版块林地内的鸟类丰富度几乎和大得多的相邻森林一样,这说明了在城市景观中设置供物种迁移使用的廊道的重要性。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本文旨在提出在运用各种建筑景观设计对景观进行生态补偿的过程中,所有的元素都是有机整体,在建设中不应损坏有机元素的一部分而突出其他元素,运用景观生态补偿的设计原则就是对各个元素进行优化,达到一种预见性,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坚持,景观生态补偿具有延续和前瞻性,常规设计后的修复与保护中运用景观生态补偿或多或少会对原有资源造成破坏,因此希望景观生态补偿这种设计手法能在设计前就纳入考虑,使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向各个方面更好的延续。
参考文献:
[1]杨光梅.阂庆文.李文华.甄霖.我国生态补偿研究中的科学问题[J].生态学报.2007(10):4289-4300.
[2]张长青.城市河流滨水景观规划设计探析[J].山西建筑.2010(26):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