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8-18
/ 2

浅谈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杨梅芳

(湖北省通山县厦铺小学)

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学生阅读潜能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那么,怎样才能充分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关键词:小学阅读;提高能力;阅读兴趣

一、营造学习氛围

学习环境是一种特殊的生存环境,特别是作为按照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需要而设置的专门育人的学习环境,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思维、行为、习惯以及气质的形成。

阅读课上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自己用心读课文,调动各种感官,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学生只有在良好的个性化阅读氛围中,才会有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感觉,才能积极地思考,去把握、分析和赏析课文,使阅读成为个人化的行为,只有学生主动、自由地个性化阅读,才能在其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要尊重学生,体现以学生为本,充分认识学生是一个有着自主意识的生动活泼的人,教师要坦率真诚地面对学生,信任与鼓励多于指责,允许学生犯错误,对于学生的错误回答不全盘否定,而是鼓励学生通过与同学和老师的交流,逐步明确正确的答案。教师还要主动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与学生平等对话,与学生多向交流,形成一种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情境,可以是教师提问学生答,可以是学生提问教师答,或者是学生提问学生答。在课堂上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多向交流。形成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始终保持轻松、愉悦的心理状态。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师生之间互相交流、互相质疑,共同探讨问题,使师生成为交流的伙伴。把课堂还给学生,这样学生就会有阅读的兴趣与欲望。

二、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用搞笑的谜语、生动的故事、巧设的问题、创设情境开展竞赛、电教手段等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好奇、兴奋、激动,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阅读情境中。如在学习《桂林山水》这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视听结合的特点来向学生形象、直观地播放能够展现桂林山水秀丽风光的各种图片、图像与视频资料,并配以优美动听的音乐,从而将学生带入如诗如画的优美情境中,学生如同身临其境,置身其中,感受着桂林山水风光的秀丽与优美。这比起枯燥的讲解更加富有吸引力,更能引起小学生的关注,使学生对文本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进而在好奇心与求知欲的驱动下主动而积极地展开阅读活动。

在阅读教学中,师生应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进行读书、讨论、研究、争辩。教师是一名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并起着用心的引导作用。学生也正是在互相问答、互相讨论、互相作用的共同活动中,成为能动的学习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倾听同学们的见解,使学生在课堂上敢说爱说,甚至提出不一样想法。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用心参与。我在教学《麻雀》一课小结时说:“读了这篇课文,从麻雀奋不顾身抢救小麻雀的一事中,我们感到了那种伟大的母爱。”话音刚落,一位叫陈婷的同学大声而认真地说:“老师,这不一定光是说母爱,因为课文里没有写老麻雀是公还是母的!”我听后微笑着点点头说:“你读得认真,想得好。老师的概括,看来不准确,那么怎样说才确切呢?”课堂顿时活跃起来了。最后,同学们总结出:这篇课文表现了一种亲子之情。在这种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学生的用心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合作精神自然而然地发挥出来了,同时也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如:在《乡下人家》一课教学的开始,我用课件展示一组乡下美景的图片,让学生谈谈对乡下的印象和疑问,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把读书看成是一大乐事,就会释放巨大的潜能,觉得越读越有兴趣,越读越想读。在阅读教学中,引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还可以在以下三个阶段下功夫。1、阅读教学前,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已知,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产生猜想。最常见的方法是让学生看着课题,想想会产生什么问题,或想知道些什么?或读读课题,猜一猜课文会怎么写?当学生带着一种强烈的疑问进入阅读,其效果必然是最佳的。2、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文本中心意图,不断提出疑问或话题,使学生不断产生阅读愿望。当学生怀着某种愿望或为达到某种愿望而进入阅读活动时,他的整个阅读过程会始终充满着阅读的期待、思索和探索,始终保持着阅读兴趣,阅读就成为学生轻松愉快自主建构的过程。3、阅读教学结束后,教师要根据所学内容,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相关内容的兴趣,将学生阅读的视野拓展到更广阔的领域。这样,学生就会始终保持自主探索的浓厚的阅读兴趣,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三、培养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的好坏对于学生的阅读效果十分重要。如果不培养学生养成自觉、专心地思考习惯,阅读就会毫无效果。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就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时不好一心多用,要静下心来阅读文章;然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提出问题,以达到明白文章的目的;最后,还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与作者产生共鸣。

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还要培养学生勤动笔的习惯。动笔的方法有很多,如:摘抄优美的词句、段落;在文章中作些记号和批语;有必要时还要写读后感等,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让阅读教学更加省力、高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教给阅读方法。

作为读书的指导者,应教给学生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1、精读法。是培养学生阅读潜能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语言深奥,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针对这类作品,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2、略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3、默读法。默读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地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

4、摘抄评价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丰富的语言积累。

5、写心得体会法。教师要鼓励学生经常写日记或读后感。也就要求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后,用日记或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资料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并在课外阅读活动课上进行交流。

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循序渐进,使其保持良好的阅读兴趣,长期坚持必能使阅读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