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健康教育对糖尿病的干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论健康教育对糖尿病的干预作用

黄桂清

黄桂清

(广西柳州柳东卫生院545006)

【摘要】目的:通过健康教育达到减少糖尿病的发病率或延长糖尿病患者的寿命及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通过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及早发现血糖偏高人群,对高危人群做针对性宣教;采取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方式:健康讲座、板报、一对一指导、宣传手册的发放、养生专栏等,宣传糖尿病的危害性,防预方式,增强人们的防病意识,如何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结果:通过定期检测血糖可以有效的控制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结论:通过健康教育,糖尿病的发病率得到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可以延长寿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使高危人群轻发病、少发病和不发病。

【关键词】健康教育糖尿病干预作用

【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2-0022-02

我们先看一组数据:中国高血压病人口达1.7亿人,高血脂病人1亿多人,糖尿病9240万人,治疗费年耗高达1734亿元人民币。肥胖及超重人群达7000万—2亿人,血脂异常1.6亿人,脂肪肝1.2亿人,每30秒就有一个人患癌症或糖尿病,每30秒至少有一个人死于心脑血管病。据最新资料得知严重威胁中国居民生命的前三位疾病分别是: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心脏病。而且这些病都是不良的生活方式导致的,也称生活方式病;很多人还不知道其危害性,预防的重要性,这就有待于医务人员做好宣传教育,提高社区居民的防病意识。做到未病先防,已病放变。

2002年—2003年,35岁至46岁死于心脑血管病的人,中国高达22%、美国12%。中国一年用于治疗的费用高达3000亿元人民币,中国因疾病导致生产力丧失,将在2005年—2015年间给中国造成55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中国肝炎的直接经济损失达3600个亿。《2009年中国城市白领健康状况白皮书》说:亚健康人群占76%,处于过劳状态的白领接近六成,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人比例不足3%。白领女性更易受妇科、心脑血管疾病的威胁,男性则面临猝死、过度疲劳、癌症等问题的威胁。健康是一种责任。健康的生活方式是糖尿病防治的基石,持之以恒将终身受益,还可以提高抗高血糖药物的疗效。

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限酒、合理膳食、坚持适量体力活动、限制钠盐及脂肪的摄入、多吃蔬菜和水果、保持正常体重指数、心理平衡—关键是有正确的人生观、培养良好的适应和自控能力、对工作与生活保持良好的心态。人人参与,共同行动,提高对糖尿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2002年调查显示:人们对糖尿病的知晓率只有30%、治疗率只有25%、控制率只有6%。加强宣传教育和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是有效的糖尿病防治措施。动员身边的每一个人,普及糖尿病健康知识,提高保健意识,宣传防治糖尿病知识是每个家庭、学校、社区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一个人的健康在不能选择先天基因的前提下,后天的生活方式和医疗保健则是完全可以采取的自主行为,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后天努力促进健康。健康分三个层次:个人健康、家庭健康、社会健康。个人健康的60%掌握在自己手里,而家庭健康几乎全部掌握在自己手里,自己就是家庭健康的主人。妇女则是家庭健康的核心;是家庭健康的主要因素。所以有健康意识的妇女不但可以拯救一个家庭甚至可以拯救一个家族的健康命运。

糖尿病的发病因素有:1先天禀赋(这是遗传问题是不可控因素)、2饮食不节、3情志失调、4食欲过度等。后面几点是完全可控制的,只要我们积极努力,就能把这些因素减少到最低。发病因素减少发病的预防当然成为可能。

糖尿病的预防可归纳为四点:一、多懂一点:对糖尿病的知识、危害、防治措施要多懂一点;二、少吃一点:让摄取的总热量少一点,不只是主食要少吃,副食、特别是高热量副食也要限制;三、勤动一点:要经常保持一定的运动量,这样控制了饮食,再加上增强了锻炼,体重不至于过胖;四、放松一点:是心理调节方面的问题。一个好的心态对糖尿病的预防也是有其积极作用的。因为吃的多锻炼少容易引起血糖高,各种心理不平衡会进一步加强胰岛素抵抗,促使糖尿病发生。

治疗原则:1教育与心理治疗,通过健康教育让糖尿病病人了解糖尿病的有关知识,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和决心。2饮食治疗,指导糖尿病病人学会计算每天饮食的热量,做到合理用餐,饮食有度,以便与运动治疗有机结合;早在黄帝内经中就说到:不节饮食“纵有金亦不可救!”足可见饮食治疗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3运动治疗,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和全身状况,酌情制定适当的运动计划,以免盲目锻炼带来危害。4药物治疗,用单纯饮食及运动治疗不能使血糖维持基本正常水平时,依据血糖水平和个体特点,适当选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并根据临床需要服用降压、调脂、降粘及其它药物。5病情检测,定期给病人查血、尿各项指标,心电图以及眼底检查,根据病情发展情况,指导治疗。

饮食疗法:以清淡为主,定时定量少食多餐,主食可分5-6餐食用,食用适量的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50—60%,250-300克,肥胖者酌减约150-200克,多吃富含食物纤维的食品;不吃或少吃高糖食物或油腻食物,不饮酒、不吸烟,总的原则是应符合平衡膳食的要求,并在控制总热量的前提下,供给足够的营养素,达到并维持标准体重。

早餐后是运动的最佳时间,运动疗法需要长期坚持,而且必须与饮食治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医院不仅是治疗疾病、护理病人的场所,也是开展健康促进的重要场所。创建健康促进医院是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未来医院的发展方向。医院不仅依靠传统的生物医学理念和方法去解决群众遇到的健康问题,还需要通过健康教育、沟通疏导、自我调节以及改变不良生活行为和习惯来预防和康复。医护人员不仅要对患者进行疾病诊疗,还要对患者、家属、社区居民以及医务人员自身开展健康教育、疾病预防和疾病康复等综合服务。开展形式多样的宣教活动,加强医院与社区、糖尿病专科医生与糖尿病患者之间的互动,大力宣传糖尿病的预防知识,提高认识改变糖尿病认知上的误区。医学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健康,让健康不变成亚健康,亚健康不变成早期病,早期病不变成晚期病。使整个人群健康水平提高,发病率下降,死亡率下降,寿命延长。但人与人的悟性是有区别的,对健康理念的接受也是有悟性的差别的。健康传播中,受者在接触信息时,普遍存在的心理包括求真、求新、求近。其实最重要的是健康意识,让人们一定要意识到生命和健康都是单行线,是一江春水向东流,一旦逝去,永不复返,因此再忙也不能透支健康、浓缩生命。

很多人都认为医生的职责是治病救人,而实际上,这并不是做医生的根本目的,医生的真正职责应该是促进健康,因为我们关注的不是疾病,而是健康。作为一个好医生,首先应该学会的是“简爱”二字,也就是“大道至简,大医至爱”,用一颗博爱的心去关心病人、爱护病人、引导病人、帮助病人建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形成良好的健康习惯。从现代医学模式来看,防病比治病更为重要。中国目前正处于疾病模式从传染病为主向慢性病和传染病双重负担转变的过程中,慢性病患者越来越多。使患者的疾病康复是医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天职,而唤醒普通百姓的防病意识也是医务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以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能使高血压减少55%,脑卒中、冠心病减少75%,糖尿病减少50%,肿瘤减少30%,平均寿命延长10年以上,而且不花什么钱,可见健康的方式很简单。重要的是提高人们的防病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做到控制嘴,迈开腿,就能很好的控制糖尿病的血糖值,延长患者的寿命,提高其生活质量;改变生活习惯是治疗慢性病的最好处方。而生活习惯差异极大,只有靠自己关爱自己才是最实在的。最好的运动方式是步行,步行最好的方式是三、五、七。即:“三”一次三公里三十分钟以上;“五”一周最少运动五次;“七”运动到你的年龄加心跳等于170。据调查,我国人群中慢性病患病率正有逐年上升趋势,每天有1.3万人死于慢性病,占全部死亡人数的80%以上。如果没有健康教育,就没有民众自觉的生活干预,今后慢性病及其治疗费用还将显著增长。进入21世纪以来糖尿病已成为世界公共卫生问题,各国实践证明糖尿病自我管理是当前较为理想的防控模式,糖尿病自我管理水平提高与患者疾病知识自我效能感等密切相关。前卫生部副部长殷大奎认为现在是大张旗鼓搞健康教育的时候了,然而光有政策和好形势是不够的,还要有社会各界的参与。

正确认识不良生活作息可能造成的伤害:不良作息会使气血不断下降,造成各种慢性病,年轻时种下的病因,中老年时必需付出极大代价,不良作息会使老化加速。我国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40年来一直持续上升,而在美国和日本,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却保持下降趋势。究其原因,我们认为美国日本把较多的卫生资源用在健康教育和预防上,而我国卫生资源的大部分用在医疗上,其中的大部分又用在疾病晚期、终末期的治疗抢救中。所以说预防远远比治病重要的多。进行健康宣教迫在眉睫。通过对糖尿病高危人群的自我管理,从而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病逝率及由此而产生的巨额医疗卫生费用。

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注重知识改变和行为改变。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预防疾病,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健康。通过健康教育,让老百姓明白自己的病根在哪,让人们从“知道”变为“做到”才能真正达到预防的目的。这就要给人们提供行动计划,并落到实处,效果自然就出来了。因为慢病本来就是一种生活方式性疾病,只要人们把不良的嗜好改掉,坚持正确的生活方式:保持愉悦的心情,做适当的运动,保证充足的睡眠加上均衡的营养,哪有不健康的道理?将这些理论付诸行动,还要与别人分享你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持之以恒;这看似简单的一切,如果运用到位的话,将会改变你的一生。而且这一切必须是受教育者发自内心的想要改变,而不是外在力量的意愿。善念感召的是健康和吉祥,恶念感召的是疾病和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