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下求解新能源产业之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5-15
/ 1

低碳经济下求解新能源产业之惑

“二十年前你说你做太阳能,可能都没什么人会理你。甚至在一些大的会议场合,太阳能连议程都排不上,人家认为你就是个门面。现在社会各界都在关注可再生能源,尤其是光伏、风能,这就是一个进步,尽管现在对发展可再生能源还有不同看法,甚至有些人反对,但毕竟已经开始讨论这些问题了,这就是进步了。”5月10日,在搜狐绿色频道的绿色营销讲堂上,中国可再生能源协会副理事长孟宪淦回顾自己20年的新能源产业从业史,颇多感慨。

“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未来中国的能源体系应是一个多元化、多能互补的因地制宜的能源体系。”孟宪淦对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寄望很大。

眼下,虽然发展低碳经济已形成舆论浪潮,但作为低碳经济重要驱动力之一的新能源产业,却仍时有磕绊。中国新能源产业的节点问题当如何应对?

给政策

孟宪淦认为,发展可再生能源,政策的配套非常重要,“政策起作用有一定的条件,如果这个条件达不到,就会影响它的操作性或者效果。”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副主任任东明长期从事中国可再生能源政策的研究,他在上述场合透露,继《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4月份实施后,一些与之相配套的细则也将出台,主要包括《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管理办法》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征收管理办法》。

任东明告诉记者,《可再生能源修正案》规定了国家实行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这种保障性收购即国外的配额制,要求电力公司收购的电力中有一部分电力来自可再生能源发电,或发电企业发电量有一定比例来自可再生能源发电。目前有关部门正在针对这一配额制研究制定管理办法,解决在风电、太阳能大规模并网的过程中,电网公司不愿意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的问题。

任东明澄清,上述要求并非强制电网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根据财政部目前已经完成起草、近期或将公布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征收管理办法》,该基金将对电网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的费用进行分摊,以激发电网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的积极性。据任东明介绍,该基金的资金来源包括国家财政年度安排的专项资金和依法征收的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收入等。任东明表示,政府希望通过该基金来支持包括智能电网、边远地区离网发电以及各种新技术研发。

减成本

国内知名光伏企业英利集团首席战略官马学禄对于降低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成本充满信心。他告诉本报记者,进一步提高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降低成本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他举例说,以太阳能发电成本为例,金融危机之前,一瓦时需要4.2美元,现在则不到2美元。“企业的盈利空间并没有因此受到大量挤压。现在全球的光伏发展势头非常好。”马学禄乐观预计,今年中国的主流光伏企业销售量将在去年的基础上增加500多兆瓦时。“在发达国家,太阳能光伏发电成本已经可以和传统的能源直接进行竞争了,”马学禄认为,中国离这一天已经不远。

孟宪淦则提醒,计算传统能源发电成本和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应以公平的视角,他认为,现在的火力发电成本中,并没有计入环境成本、资源成本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火力发电应当是1度电1元多,而不是现在的价钱。”

降污染

对于业内普遍关注的可再生能源产品是否真正环保的问题,阿特斯(中国)北京办事处主任施亮认为,根据现有的技术水平和工艺改善情况,多晶硅冶炼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正在降低。他举出数字称,现在的光伏发电设备建成后,1.5到2年的发电量就可弥补发电过程的能耗,而太阳能光伏的运营寿命是20到25年,“所以整个太阳能光伏发电完全可以作为非常清洁的可再生能源。”

英利集团首席战略官马学禄也表示,多晶硅生产过程中产生污染的工艺主要是改良西门子法,该工艺产生的四氯化硅对环境污染严重。现在国内采取的主要解决办法是在循环过程中尽可能将其消化,降低最终产生量。马学禄坦陈,减少四氯化硅的工艺中国仍与世界先进水平有差距,如果企业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和实际装备能力,污染会得到很好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