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效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0-20
/ 2

如何提高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效率

李涛齐瑞丽于锐锋卓海峰

李涛齐瑞丽于锐锋卓海峰上蔡县环境保护局中国河南463800

[摘要]环境监测对改善生活与生态环境,保持经济快速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环境监测;工作效率;问题;主要措施

引言: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类对环境的一切破坏都会引起环境的反作用。环境监测是人类监控、测定周围环境质量状况的一种活动,是环境保护的基础性工作。当前我国的环境监测取得了一定成绩,然而环境监测现状并不乐观,环境监测的效率和质量仍有待提高。

1.我国环境监测的现状环境监测指的是使用物理、化学、生物等分析方法监测环境质量,对违反相关法律的行为给环境带来的影响进行监测,为环境管理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由于受污染源、气象条件、地质地理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污染的范围有局部、区域和全球性之分,程度有短期、长期、急性、慢性和潜在性之分。不可否认,我国的环境监测能力日臻完善,监测网络覆盖面不断扩大,自动监测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然而,当前我国环境监测的队伍与配套设施都未能达到相关要求。一方面环境监测的资源配置投入资金不足,基础设施的配置难以满足现阶段的监测要求,另一方面,各基层监测站在资源配置手续及相关制度并不完善,运行成本较大。

其次,长期以来我国的环境监测对污染源的监控及流动监控能力薄弱,预警应急措施不得力,环境监测工作的效率始终得不到提高,导致我国的环境监测难以适应环境管理及决策的需要。

2.环境监测工作开展的影响因素分析2.1环境监测技术的影响。影响环境检测工作开展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监测技术的水平。因为环境监测环境分析为基础开展的,而环境分析监测的对象一般要包括大气、水质污、土壤和固体废弃物、生物、生态、噪声振动、放射性与电磁辐射、热污染等。分析这些不同方式不同物质所产生的污染需要的都是各自不同的技术,而且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监测工作开展的顺利与否。

2.2环境监测执法管理的影响。环境监测工作是综合性科学技术工作与执法管理工作的有机结合体。一般来讲,环境安全检测工作,属于质监、农业、水利、环保等多各部门的联合监管之下。但各个部门自身发挥的作用,以及联动效果对环境监测工作起到的作用就非常大了。但实际上众多环境监测以及执法管理部门却并没有发挥出多部门的联动优势,相反最大的症结就出现在了多头监管,互相推诿上。

2.3监测人员的整体素质的影响。在众多影响环境监测工作开展的影响因素中,环境现场监测、采样及后期分析等步骤的工作人员素质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从监测计划的制定,监测仪器的购买与使用、监测方法的选择、采样点位选取的方法、采样具体操控情况、固定方式的实施、质控措施的执行、标准曲线的绘制、实验条件的控制、观测结果的读取、数据的计算处理,甚至到监测结果数字小数点的保留取舍,所有这些过程,都离不开分析人员的参与实施。

3.提高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效率的主要措施3.1加强培训,提高监测人员的整体素质监测包含了很多步骤,例如监测工作开展前的设计,布局,样品采集,监测流程对于仪器设备的选择,方式的判断,后来的分析等环节,都必须要有工作者的参与。所以,监测人员的素质是重要的影响因素,这种素质包括技术水平的高低、责任心的强弱、工作态度等各方面。以大气污染情况监测为例,因为空气是每时每刻都在流动的,所以选取样点的时候,高度、地点、时间的把握是至关重要的,而且对于仪器的开关时间都有严格的要求,所以监测人员的采样就显得尤为重要。若从根本上提高环境监测的质量,就必须要注意培养环境监测人员的业务素质,各环境监测部门要定期考察其环境监测人员的业务水平,组织环境监测人员定期进行业务学习,保证监测人员能够对环境监测结果进行正确的分析,这样才能保证环境监测的质量。

3.2加强研发,推动环境监测相关技术与仪器的研究工作环境监测工作的有序开展必须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与仪器设备为支持,并根据监测工作的实际需求,不断完善环境监测仪器的调研及应用工作。环境监测是以环境分析为基础而开展的,主要针对大气、水资源、土壤和固体废弃物、生态、辐射、热污染等,通过对不同物质在不同环境中的污染进行监测分析,从而进行有目的性的环境保护与治理策略。分析这些不同方式不同物质所产生的污染需要的都是各自不同的技术与仪器,而且技术水平的高低,仪器的性能会直接影响着监测工作开展的顺利与否。以水质监测为例,主要监测项目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反映水质状况的综合指标,如温度、色度、浊度、pH值、电导率、悬浮物、溶解氧、化学需氧量和生物需氧量等;另一类是一些有毒物质,如酚、氰、砷、铅、铬、镉、汞和有机农药等。为客观的评价江河和海洋水质的状况,除上述监测项目外,有时需进行流速和流量的测定。

3.3完善环境监测监督立法,推进环境监测制度化环境监测之所以出现数据不准确、监测不及时等问题,这与法律制度不健全有很大关系。监测人员普遍认为监测结果是否准确无所谓,上级部门来检查时做好点,不查的话就不管它,导致监测人员工作不积极。另一方面,亟需完善环境监测监督体制,这是由于监测监管体制不顺,表现为整体性、全局性监管机构相对缺乏。各地节能工作仍然分散在环保、农业、质检等各个部门,还缺乏统一、权威、强有力的节能协调体制,难以适应节能工作的整体要求。另一方面表现为监管职能缺位、错位。环境监测监督的立法应当对主客体责权进行界定划分,对职能交叉的地方特别予以制度说明,让检测监督体制流畅的运行起来,权责明晰,责任到人,建立完善的监督工作奖惩制度,让工作人员有充分的积极性投入工作。

3.4推荐环境监测工作市场化,加强第三方环境监测机构的建立推进环境监测机构脱离政府控制,建立第三方检测机构,维护检测结果的公平是推进监测工作改革的重要举措。也只有依靠市场调节的,不受外来各种因素干扰的监测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安全检测”。

第三方监测机构,作为本行业的代言人,政府和企业沟通的桥梁,维护着的是自身检测的权威性,而且为了生存必须要保持检测的公平合理,对自身的行为会严加监督和约束,维护机构的整体形象,否则就会失去人民群众的信任,因此也没有了发展的可能。

3.5建立环境监测预警系统,重点整合环境监测力量为及时有效的告知环境监测的结果,需要建立健全环境监测预警中心,不断完善环境监测的预警系统。把环境监测结果按严重程度进行分级,根据问题危害性、紧急程度、涉及范围及可能造成的影响等因素确定预警的等级。也可以参考灾害预警的机制,建立环境安全黄色、橙色、红色预警。对于定期的监测来看,在监测中出现较大为题,要马上发出预测警报,交出有一定安全隐患的食品的详细列表,具体情况进行专门的分析,并划分危害等级,指出如何处理。此外,对于危险情况更严重的环境,要马上聚集人员进行治理,调配各方人员,共同开展工作。

4.结语环境监测是否有很高的效率,与环境的改善处理有直接影响,这项工作的开展关乎到民生,因此环境监测单位一定要把社会环境考虑为重要工作目标,并将人民的幸福作为思考的出发点,提升环境质量。

环境监测效率的提高也是一个相对的过程,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环境监测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只有不断地加强环境监测能力的建设与相关技术的研发,才能让环境监测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1]杨娟娟.浅谈如何提高环境监测质量[J].科技资讯,2011(10).[2]徐丽.浅谈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和发展[J].环境科学导刊,2010,29(增刊1).[3]刘蓉.浅谈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硅谷,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