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71024
摘要:作者在文中阐述了执教《机械制图》过程中成功的教学方法,从如何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处理例题与习题的关系、如何分层次地布置课后作业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与同行共勉。
关键词:机械制图教学方法兴趣例题作业
《机械制图》这门理工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对于刚进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是一门全新而且有相当难度的课程。说它“新”是因为初中毕业生主要学习了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课程,从未接触过类似的课程;说它“难”原因有三:一是学好这门课程本身有一定的难度,二是初中生的理解能力和空间想象力普遍不强,三是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文化水平不高且学习能力差。我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逐渐发现,要想达到引导这些学生学好这门课程并不是不可能的,只要方法得当就行。
一、在如何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上多下功夫。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因此教师要在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上多下功夫。
首先要充分利用好模型,帮助学生培养空间想象力,克服学习困难,培养学习兴趣。模型给学生的直观性是其他教学工具无法代替的,课堂上老师先从图形上帮助学生构建物体形状,继而取出模型进行对照说明,给学生以“眼见为实”的感觉,从而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这门课程与实际生活并不遥远。在模型的选择上也要精细,以“常用、简捷、有后续性”为原则。
其次,课堂教学中有机穿插精心设计的互动环节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如提问、学生上台演练、作业、作品展示等让学生体验成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接龙”(或称“开火车”)游戏是我经常采用的活动之一,如在进行形体分析法的教学环节中,在黑板上先绘制一个较复杂的立体的轴测图,由一组的第一桌开始依次回答:是什么类型的组合体——由几部分叠加而成——每一部分是什么简单形体——相互之间是什么样的表面连接方式——又进行了怎样的切割——相互之间的位置怎样……整个一串问题下来,再由老师进行一次汇总,把复杂的问题采用“各个击破”的方式加以简化,达到了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热烈的目的。
第三,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用先进的技术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有效地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之处,可以使静态变动态,使原本难以在课堂上展示的事物易于演示且清晰可见,还有利于突出某些概念的本质特征,起到了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的重要作用。
第四,教师本身的人格魅力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教师要想教好一门课,自己本身要喜欢这门课并把自己的这种喜欢通过肢体语言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从教师身上看到课程的重要性和吸引力。课堂要求一名优秀老师去用心经营。实践证明,良好的课堂氛围不仅可以融洽师生关系、增进师生情谊,还可以让人如沐春风,提高教学效果,突出教师的个人魅力,增强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影响力和感染力,使课堂教学不呆板,从而有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
二、例题与学生习题难度的有机安排有利于习题的正确性。
中职学校学生的文化水平决定了教师为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绘图读图能力的培养目标必须是有针对性的。
首先,例题和习题的安排要有明确的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并要各有侧重。例题的目标有基本目标、整体目标和拓展目标,习题的目标侧重于基本目标和整体目标。所谓基本目标是指难度一般、90%以上的学生教师适当点拨就能够掌握的目标;所谓整体目标是指难度中等、70%以上的学生通过讲解或练习能够掌握的目标;所谓拓展目标是指难度较大、作为本门课程涉及到但大多数学生较难掌握的目标,是为少数的有一定拓展能力的学生准备的“饭后甜点”。例如在学习“组合体视图的画法”有关叠加类组合体的画法时,可先举例图示模型,利用多媒体演示,用较短时间来进行讲解,达到让大多数学生通过例题掌握画图的步骤与方法的目的。可设计组图模型,针对不同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画图,达到分层教学的目的。
其次,例题要有示范作用。例题要体现主要知识点的运用,要体现教学解题方法的训练和解题技能的培养,要揭示例题的解题规律和体现例题的思想方法,这样才能体现例题的典型性。分析例题前可适当回顾知识要点及解题的基本方法,以便例题的学习更自然、更轻松。
第三,对例题和习题的安排数量要适中,例题要精练。例题要涵盖本次课主要的教学内容,结合前次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能结合学生习题中的普遍错误和典型错误就更好了。
三、作业布置的科学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我们面对的是个文化水平参差不齐、上学目的各不相同的群体,因此我认为作业布置要讲究科学性。
首先,作业布置要强调课堂作业与课后作业的“并驾齐驱”。课堂作业不宜耗时长,可针对单一的某个知识点出题;课后作业宜涵盖面广,内容面面俱到又重点突出。两者不可偏废,不可相互代替。
其次,课后作业要针对不同层次来布置。我把作业拉开档次,分必做题、选做题两种。必做题体现了本次课的基本内容和重点;选做题体现了对学生高层次的要求,这类题目不宜过多,每次2-3个即可。对选做题实行“加分”政策,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作者简介
张立,女,1967年9月出生,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人,现工作于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本科,讲师,主要从事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