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洁(黑龙江省医院150036)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9-0350-02
【关键词】老年人心绞痛护理
变异型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主支痉挛所引起的。本型心绞痛是由于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该血管发生痉挛引起一片心肌缺血所致,也可发生在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病人。变异型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ST段抬高和ST段明显下降,T波量系冠状动脉主干完全或次全闭塞,引起穿壁性心肌缺血所致。选取临床2008年12月-2009年12月收治的20例交异型心绞痛患者,经应用脉栓通预防和治疗变异型心绞痛发作,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对临床护理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20例病人其变异型心绞痛发作绝大多数均在午夜至清晨之间。20例病人血压均在21.33/10.93kPa之间。伴有心衰5例,心律失常1例。
1.2用药方法20例病人均从90mg开始静脉滴注,根据血压症状逐渐加量,1周为一起点,仅有4例最大剂量到每日3400mg,其他均在3400mg以下,5周为1疗程。
1.3疗效本文20例疗效观察,这种方法预防和治疗变异型心绞痛及心衰效果显著。随访病人,均未发作。
2护理
2.1休息与活动心绞痛发作时立即停止活动,卧床休息,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缓解期可逐渐增加活动量。
2.2饮食宣传饮食保健的重要性,告诉患者应摄入低热量、低脂、低盐、高纤维素饮食,保持大便通畅,戒烟酒,肥胖者控制体重,忌饱餐,以免诱发心绞痛。
2.3缓解疼痛发作时停止活动,卧床休息;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必要时静脉滴注,观察疗效;吸氧;疼痛严重者给予哌替啶50~100mg肌内注射,并嘱患者避免引起心绞痛的诱发因素。
2.4防止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指导患者避免心肌梗死的诱发因素,观察心肌梗死的先兆,如心绞痛频繁且加重等。
2.5积极去除危险因素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定期复查心电图、血糖、血脂。
2.6用药观察与护理给予硝酸甘油或硝酸异山梨酯舌下含服,若服药后3~5分钟仍不缓解,可再服1片。对于心绞痛发作频繁或含服硝酸甘油效果差的患者,遵医嘱静滴硝酸甘油,监测血压及心率变化,注意滴速的调节,并嘱患者及家属切不可擅自调节滴速,以免造成低血压。部分患者用药后可出现面部潮红、头部胀痛、头昏、心动过速、心悸等不适,应告诉患者是由于药物导致血管扩张造成的,以解除其顾虑。第一次用药时,患者宜平卧片刻。青光眼、低血压时忌用。
2.7心理护理消除紧张、焦虑、恐惧情绪,避免各种诱发因素;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心绞痛发作期及预防心绞痛的药物;若心绞痛发作较以往频繁、程度加重、用硝酸甘油无效,应立即来医院就诊,警惕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定期随访。老年心脏病人的心理反应往往有其社会的基础。又由于长期住院和对疾病的认识不够,使他们产生孤独感,以及对疾病产生恐惧、焦虑和绝望等心理反应。为了消除老年心脏病人的不良心理反应。促进病人的早日康复,我们对老年心脏病人做了如下的心理护理。做好老年心脏病人的心理护理的前提条件是做好生活护理,其次是帮助老年心脏病人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第三,加强护理宣教,争取家属亲友密切配合。第四,为老年心脏病人创造一个良好的休养和治疗环境。第五,针对不同的个体,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通过上述的各种护理措施,不仅能消除老年心脏病人的不良心理因素,而且有利于老年心脏病人的早日康复,对疾病的治疗起着很高的疗效,使老年心脏病人的病死率大大下降。因此,做好老年心脏病人的心理护理是十分必要,有待于我们护理人员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3讨论
老年心脏病是目前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较高。接着心输出量增加,因不影响动脉管壁的张力,血压几乎不变。因此不会加重心肌之负担,尤其是5例心衰病人,是既往无慢性心力衰竭者,因此种心衰无水钠潴留,比用强力利尿剂更符合病理改变。该20例病人其心绞痛发作特点及发作时心电图的变化,诊断为变异型心绞痛是无疑的。血压下降甚微,改善冠状动脉血液循环后,心脏输出量增加,这种压力不变而增加输出量,不加重心脏负荷。根据变异型心绞痛易发的时间、特点,选择上述药物,时间是适宜的,且获得了较满意的效果。身心医学研究表明,心脏病是一种身心疾病。因此,做好老年心脏病人的心理护理对于疾病的康复和治疗有着很大的作用。合理安排休息与活动,活动应循序渐进,以不引起心绞痛为原则。避免重体力劳动、精神过度紧张的工作或过度劳累。指导患者遵医嘱正确用药,学会观察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教会心绞痛时的自救护理立即就地休息,含服随身携带的硝酸甘油,可重复应用;若心绞痛频繁发作或持续不缓解及时到医院就诊。防止心绞痛再发作应避免各种诱发因素如过度体力活动、情绪激动、饱餐、便秘等,并积极减少危险因素如戒烟,选择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维持理想体重;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与冠心病有关的疾病。
参考文献
[1]马雯洁.长期住院老年患者心理分析与护理干预.上海:当代护士学术版,2007:3.
[2]贾红芳,邓原琴,李荷玲.老年病人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J].家庭护士,2006,4(10C):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