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旭凯
摘要:在本文中,笔者从初中阶段的“概率与统计”的教学案例入手,通过整体设计,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方法明确,学习能力得到提高,进而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关键词:认知结构;整体认识;欣赏学生
一、设计思路
在“概率与统计”这一课中,学习整体性认识统计和渗透统计的思想观念尤为重要。因此,笔者通过让学生观看视频、整体感受,通过实际问题来认识统计调查的整体过程和方法;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整体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让学生始终带着明确的目的、整体的思路、自然的思考去认知。体现“整体—局部—整体”的认知过程。
二、课堂实录
1.视频引入—整体感受
师:请大家观看我国今年第一季度经济情况的新闻发布会片段,请注意片段中出现的数据:今年以来,国民经济运行出现了积极变化,整体表现好于预期。初步核算第一季度国民生产总值65745亿元,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700亿元……
师:片段中有许多数据,为了清楚了解,我已将它们做成一张表格
师:该发言人得出的第一季度经济情况是好,还是坏?他的依据是什么?
生:好,根据很多同比增长的数据。
师:这就说明了,我们在生活中需要一些数据来了解世界的现状以及变化规律。这些数据这么重要,它是怎么得到的呢?
生:应该是调查后,统计得到的。
师:你真棒,已经具有统计的思想观念,请大家用掌声对她表示欣赏。(同学们掌声热烈,表情愉悦)由此引出所讲的内容。
2.解决问题——整体认识
师:首先来解决身边的问题,我们学校重视文化建设,每年举办科技节、读书节、体育节、艺术节4个“文化节”活动。如果班长想了解全班同学对这4个“文化节”的喜爱情况,然后在班级举办一些活动,你认为他该怎么做?
生1:可以找个时间在班里表决一下。
生2:可以用问卷调查统计。
师:大家的方法都对。实际上大家都是想得到数据,即收集数据。
那么,怎么去收集数据呢?方法有很多,例如刚才这位同学说的问卷调查就是常用的方法。如果用问卷调查,我们先要做什么?
生:设计问卷。
师:怎么设计?问题是什么?选项是什么?
生:问题是:下面4个“文化节”中,你最喜欢的是什么?选项:A科技节B体育节C读书节D艺术节。
师:如果大家都将问卷写好交给课代表,他能直接看出情况吗?
生:不能,答案还没有整理,可用表格整理。
教师赞赏同学们的讨论能力、学习能力,并说明用计算机制做表格方便,出示:
教师介绍设计表格的横、列内容,以及用划记法记录数据。
师:刚才我们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数据,针对这个问题有其他更简便的方法收集数据吗?
生:可以让大家直接举手。
教师按照他的方法现场得到表格:
师:如果要更直观地看出表中的信息,你有什么办法?
生:可以用条形图。
师:对,可以用条形图直观描述数据,如律画条形图呢?
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画条形图的方法。并出示:
师:由图得出大家最不喜欢的“文化节”是什么?喜欢它的有几个人?你是怎么看出的?
生:大家最不喜欢的“文化节”是科技节,只有4人。我是先找到最矮的条形,它标示是4人,对应横轴是表示“科技节”。
师:正确,大家的思维都很有条理性。每个条形既要看它横轴表示什么,也要看它纵轴的高度表示的数值。在条形图中能看出各部分占总数的比例吗?
生:不能,可以用扇形图直观反应。
教师赞扬同学们反应真快。并出示:
师:你能根据扇形图得出大家喜欢“文化节”的情况吗?
生:由图可知,大家最喜欢体育节,喜欢它的人数占总人数的41.2%。
师:如果让大家自己画扇形图,你会怎么画?
师生共同探讨画图方法,并强调关键是计算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圆心角=360°×比例。
师:现在有两种统计图都可以直观描述数据,它们有什么异同点?
生:相同点是都很直观,都能反应各部分的大小;不同点是条形图是反应具体的数值,扇形图是反应各部分占的百分比。
师:你的比较能力、概括能力好强啊!最后,你根据这些数据分析得出什么结论?建议班长在哪些“文化节”中多举办活动?
生1:我得出的结论是大家最喜欢“体育节”,所以建议班长在“体育节”中多举办活动。
生2:我建议学校取消“科技节”。
生3:不行,我建议改正“科技节”,让更多的人喜欢它。
师:大家说得都对,只是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都是根据数据的分析来决策的。回顾这次统计调查,经过了哪些步骤?
生:就是黑板上写的这些过程。
师:在这次调查中,全班同学是要考察的对象,我们对全体对象进行了调查。像这样考察全体对象的调查方法叫全面调查。例如:2010年我国进行的第六次人口普查,就是全面调查。
3.巩固检测——发展能力
由学生独立完成课本课后练习:1、2.
激趣应用:如果想通过了解全班同学对《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唐僧(道德)、孙悟空(能力)、沙僧(规矩)、猪八戒(性格)的喜爱情况,来判断大家的价值取向。你会怎么做?
学生口头表述解决过程,完整地应用本节的内容。
4.小结提升——形成结构
学生独立回答,教师边引导边出示课件反映主要知识框架:
三、体会与反思
1.整体性教学有效
学生在视频引入中有效地整体感受知识;从整体过程中学习局部知识,表现为学生对每一环节目的明确,从一个环节到下一个环节过渡自然,整个过程始终保持学习的主动性;在知识应用中,学生条理清晰、知识提取流畅,充分说明了整体性教学的有效性。
2.抓住内容的本质
统计调查的核心是“让数据说话”。本节课借助计算机统计数据和绘制统计图表,将学生学习的重点放在理解统计思想和从事统计活动上来。
3.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渗透了统计的观念
本节课通过问题的解决这一核心,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通过合作、交流用统计调查的途径发展了各方面的能力,渗透了统计的思想观念。
4.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充分满足
本节课教师用欣赏的眼光积极评价学生的表现,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特别是热烈的掌声既是学生思维充分打开的体现,也将学生的情感一次又一次推向高潮。
5.教学设计和实施的不足之处
为了强调整体性设计,本节课的容量偏多,还有进一步推敲整合的空间。由于是公开课,过多重视课堂完善,个别环节不够开放,例如应用问题只是让学生口头分析讲述,没有实际实施。
参考文献:
[1]吴亚萍.“新基础教育”数学教学改革指导纲要[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张奠宙,李士锜,李俊.数学教育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浙江省台州市仙居二中31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