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承红章志红李菊香(南昌大学抚州医学分院344000)
【中图分类号】R1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9-0035-02
【摘要】目的探讨健康年青人(平均年龄18.81±1.7岁)与健康中年人(平均年龄40.8±3.8岁)含碳脂肪餐后TG的动态变化和差别。方法50例健康年青人(平均18.81±1.7岁)与50例健康中年人(平均年龄40.8±3.8岁)进食含碳脂肪餐后测定空腹、餐后2、4、6小时甘油三酯(TG),观察年龄对含碳脂肪餐后各时间段甘油三酯(TG)的影响。结果(1)健康中年组空腹TG较青年组稍高;(2)健康中年组含碳脂肪餐后3个时间点TG水平增高,而青年组呈下降趋势,反应曲线明显不同;(3)TG2、TG4、TG6以及TG-AUC中年组均明显高于青年组。结论年龄是导致脂肪负荷餐后TG上升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健康年青人健康中年人含碳脂肪餐脂代谢
近年来国外研究已发现血脂致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餐后现象,特别是餐后甘油三酯(TG)及富含TG的脂蛋白,因此餐后高血脂的研究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也可能成为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新的预测指标[1~2]。不少研究通过高脂餐负荷试验以区分不同研究对象的餐后TG代谢的情况。有关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患者脂肪餐后脂代谢变化的研究国内外有诸多报道[3~5]。研究表明,“健康人群”高脂餐负荷试验后也存在餐后高脂血症,但目前国外的脂肪餐负荷试验的总热量和脂肪含量明显高于普通中国人饮食量,属于非生理性状态试验。中国人膳食特点以碳水化合物为主,本研究采用符合中国人饮食特点的含碳脂肪餐进行脂肪餐负荷试验,探讨不同年龄的健康年青人和健康中年人餐后甘油三酯(TG)的变化,旨在探讨健康人群含碳脂肪餐后甘油三酯(TG)的变化及年龄对餐后甘油三酯(TG)的影响。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随机挑选50例健康年青学生(青年组),男25人,女25人,平均年龄18.9±1.7岁。另选择50名30~50岁健康中年人(中年组),平均年龄40.8±3.8岁,性别体重与青年组相匹配,两组对象均无肝、肾、代谢性及心脑血管疾病。两组对象均进行含碳脂肪餐负荷试验。
1.2方法
两组研究对象均进行含碳脂肪餐负荷试验。研究对象禁食12h后于清晨进食含碳脂肪餐。含碳脂肪餐的组成:热量600kal,其中脂肪27g(42%),碳水化合物67g(50%),蛋白质18g(8%)。接近中国营养学推荐的热量需要及营养素热比[6]。具体食品由猪油、鸡蛋、馒头组成。要求在15min吃完。分别采集餐前(0h)、2h、4h、6h血标本。期间受试者统一观看电视,避免剧烈运动。允许少量饮水,不另进食其他饮食。
1.3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表示方法用均数±标准误(x-±s),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中年组空腹TG较青年组稍高,但含碳脂肪负荷餐后2h、4h、6hTG水平增高,而青年组呈下降趋势,反应曲线明显不同(见图1)。TG2、TG4、TG6以及TG-AUC均明显高于配对的青年组(见表1)。表明年龄增加是导致空腹及含碳脂肪负荷餐后TG上升的重要因素,表明中年组TG的处置能力下降。
表1中年组与青年组各指标配对比较(x-±s)
*与青年组比较,P<0.05
图1中年组和青年组餐后TG曲线图
3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发现健康年青人餐后TG水平是下降而不是升高。与黄维嘉,陈宏础等[1]报道的老年人餐后TG升高,TG达峰时间以3~4h为主,8h不能完全复原,且8h仍有持续升高者的结果不同。(其研究对象平均年龄:65.9岁,脂肪餐脂肪量63.9g/m2体表面积,脂肪占总热量67%,碳水化合物占14%,蛋白质占19%)。与黄雪梅、龙国文等[7]报道的儿童餐后TG升高结果也不同(其脂肪餐的配比是:脂肪量69.4g/m2,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产能分别为70%、7%、23%)。为此我们分析健康年青人餐后TG水平是下降而不是升高的原因可能与脂肪餐膳食脂肪构成比的高低有一定关系。有研究表明摄入不同量的脂肪,甚至仅仅0.2g/kg也会引起餐后富含TG的脂蛋白的升高[8]。对比以往的研究,我们的研究中含碳脂肪餐的脂肪量较以往的研究明显降低。
本研究的结果还显示中年组空腹TG较青年组稍高;中年组含碳脂肪负荷餐后3个时点TG呈上升的趋势,与青年组含碳脂肪餐后TG呈下降趋势明显不同。表明年龄增加是造成脂肪负荷餐后TG上升的重要因素。刘爱兵等[9]报道健康人脂肪耐量试验中青壮年对脂肪耐量好,清除较快;Zigas[10]通过对41位受试者的餐后血脂水平的研究发现:久坐少动的人餐后TG水平明显高于经常运动者,参加体育锻练可以降低餐后TG水平。我们分析本研究的对象均为健康年青人,经常参加运动,同时身体的新陈代谢速度快,内分泌和激素水平均超过中老年人,这也是青年组含碳脂肪餐后TG水平下降的原因。
另外,近年的研究表明,胰岛素抵抗(IR)是致血脂异常的主要发病机制[11],脂蛋白脂酶(LPL)是一种TG水解酶,IR时LPL活性下降。严光等[12]报道老年人血脂清除缓慢,与老年人LDL受体活性减退有关。本研究中,健康年青人在进食含碳脂肪餐后,是否存在脂蛋白脂酶(LPL)活性增强,此方面的机理有待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