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山川1文星2
1.岳阳职业技术学院414000;2.解放军第169中心医院影像中心421002
关键词:平滑肌肉瘤;胸椎;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
1病例简介
患者女,44岁,因无明显诱因后胸背部疼痛,进行性加重7个月,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体格检查:体温36.5℃,脉搏62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20/80mmHg,心、腹未见异常;肿瘤标志物及血液生化检查均为阴性。胸椎正侧位片:T8椎体稍变扁,骨质密度减低,其内密度不均匀,相邻椎间隙未见明显变窄(图1A、B);CT平扫:T8椎体骨质破坏,呈虫噬状,其内可见散在砂粒状致密骨样影;椎体右侧缘骨皮质致密硬化,左侧局部骨皮质不连,边缘模糊,椎体周围软组织肿胀(图1C、D);MR平扫:T8椎体变扁,呈“双凹征”,T8椎体信号异常,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相邻段软组织信号异常(图1E~G)。拟诊T8椎体转移瘤并病理性骨折,行胸椎前路病灶清除、取髂骨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患处组织送病理检查。病理切片:T8椎体高分化平滑肌肉瘤,免疫组化:CD34(-),CD68(-),CD99(-),CK(-),EMA(-),Ki-67(-),S-100(-),SMA(++),Vim(++)(图1H)。
图1A、B.胸椎正侧位片显示T8椎体稍变扁,骨质密度减低,其内密度不均匀;胸椎CT平扫横断面(C)及图像后处理矢状面重建(D)显示,T8椎体虫噬状骨质破坏,未见明显骨膜反应,内可见砂粒样致密影,椎体周围软组织肿胀;T2WI横断面(E)、T2WI矢状面(F)、T1WI矢状面(G)示病灶呈稍长T1、长T2信号,信号不均;病理切片(H)显示肿瘤细胞梭形呈束状纵横交错排列,细胞核异型明显,可见多个分裂象(HE,×100)
2讨论
原发性骨平滑肌肉瘤少见,组织来源尚未明确,多发生于长骨,如股骨、胫腓骨,亦可发生于短骨,发生于胸椎罕见,影像表现无特异性,需经病理证实(在肿瘤中观察到来自血管中层的平滑肌纤维异常增生)并排除其他部位原发瘤引起的骨转移。X线、CT表现:①溶骨性骨质破坏呈朽木状;②混合型即有溶骨性骨质破坏并伴有钙化影,有或无骨膜反应;③囊肿型呈中心性囊状、多房性、膨胀性破坏[1]。MRI表现为骨内信号不均匀,稍长T1、长或稍长T2信号,其周围软组织呈长T1、长T2信号,本例影像表现为混合型。CT、MRI无特异性,但显示胸椎原发性平滑肌肉瘤病变部位、范围、大小、界限,能较清楚地观察骨质破坏程度以及周围软组织情况[2]。
原发性骨平滑肌肉瘤需与以下疾病相鉴别:①骨肉瘤:好发于长骨干骺端,影像表现为骨质破坏、骨膜反应、瘤骨和软组织肿块。但骨肉瘤骨膜反应更明显,有相对特征性表现[3]。②骨髓瘤:为溶骨性骨质破坏;X线、CT表现为骨质疏松,为多发性卵圆形或不规则骨质破坏,蜂窝状骨质改变,部分骨皮质中断;MRI一般表现为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或低、等混合信号。③嗜酸性肉芽肿:X线、CT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4];MRI示T1WI呈等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5],增强后病灶强度呈缓慢增加,提示病灶血供丰富。④脊柱结核:X线、CT表现以椎体骨质破坏、椎间隙变窄、椎旁软组织改变(冷脓肿)及死骨形成常见;MRI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椎间盘信号减低,病变部位软组织肿胀。⑤转移瘤:多有原发肿瘤病史。
总之,临床发现单发椎体病变并病理性骨折、椎旁软组织增厚,而临床其他辅助检查不支持骨转移瘤、骨髓瘤、嗜酸性肉芽肿诊断时,要考虑椎体平滑肌肉瘤的可能。
参考文献:
[1]仲召阳,高奉浔,吴晓华,等.骨原发性平滑肌肉瘤8例临床病理、免疫组化研究及文献复习.诊断病理学杂志,2001,8(2):79-81.
[2]宾精文.骨原发性平滑肌肉瘤影像诊断(附3例报告).广西医学,2008,30(8):1218-1220.
[3]许尚文,陈自谦,钟群,等.骨原发性平滑肌肉瘤的X线、CT表现.临床放射学杂志,2010,29(5):647-650.
[4]刘晓光,钟沃权,刘忠军,等.颈椎朗格罕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诊断和治疗.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9,19(6):431-436.
[5]王宏伟,杨军浩,丁长伟,等.儿童脊柱嗜酸性肉芽肿的CT、MRI表现.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8,16(2):121-124.
作者简介:陈山川(1966-),男,湖南华容人,岳阳职业技术学院临床医学系教授。研究方向:医学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