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药物经济学与人口老龄化关系的思考

/ 2

关于药物经济学与人口老龄化关系的思考

赵明庆张丽余正

赵明庆张丽余正(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江苏南京210009)

【中图分类号】R9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11-0079-02

上个世纪90年代初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率先应用药物经济学指导药品报销目录的制定,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国家通过应用药物经济学来制定本国的药物经济学评价标准,从而指导本国选择报销药品、审评新药、制定药品价格等实践活动。我国因人口众多,人均资源有限,加上国内对药物经济学的认识和研究不足等原因,以致于药物经济学在我国的应用不仅起步晚而且进展慢,并且与发达国家应用状况及指导实践所获得的实效相比差距甚远[1]。纵观目前我国主体用药人群,主要以中老年人居多,并且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情况已趋于严峻,相当大比例的医药资源需要投入到老年用药人群中去,所以应用药物经济学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在中老年患者的用药过程中体现“安全、有效、经济”的理念是医疗卫生事业的重点所在。

一药物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方法

药物经济学(Pharmcoeconomics)是药物学和经济学相结合的一门边缘学科,它是指在医疗系统中利用经济学的原理,研究药物的开发和利用,对药物产品和服务进行的经济评价,并以流行病学的人群观为指导,全方位分析药物治疗的备选方案,以求最大限度合理利用现有医药卫生资源,为人类的健康产出提供最具有成本效果的治疗方案。

药物经济学分析方法一般包括最小成本分析(CMA,costminimizationanalysis)、成本效果分析(CEA,costeffectivenessanalysis)、成本效益分析(CBA,costbenefitanalysis)和成本效用分析(CUA,costutilityanalysis)四种。事实上,药物经济学就是提供了一个在成本和效果之间取得平衡的理论框架。最小成本分析(CMA)是最方便的方法,它是比较何种药物治疗,包括其它医疗干预方案的成本最小,但是它只是针对不同品牌的通用名药物进行分析,评估其投入或成本,不涉及产出和结果,应用范围较为局限;成本效果分析(CEA)是最常用的药物经济学分析方法,它采用临床指标,比较健康效果差别和成本差别,其结果以单位健康效果增加所需成本值即成本效果比值表示[2],但是它不能对两种效果完全不同的药物进行比较;成本效益分析(CBA)是CEA的发展,它是将成本和效益都转换为货币单位以便可以计算成本与效益是否相抵,成本效益分析使得不同领域的药物可以进行比较,但是健康效果的货币化测定是一项更为困难的工作,因此并未得到广泛运用。成本效用分析(CUA)理论上比较完善,它与CEA不同的是在效果指标上需要通过一定转换得到可以客观定量的指标,最常用的产出指标就是生命质量调节年(QALYs),由于该指标同时测量了生命的数量和质量。因此,被认为是一个更全面的产出测量指标。

二我国人口老龄化情况概述

(一)未来半世纪我国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

有数据显示(图1)我国人口结构将有重大比例的变化,未来半世纪老年人的数量将会猛增,据国家人口计生委预测,到本世纪20年代,65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42亿人,比重将从2000年的6.96%增长到近12%。到本世纪中叶,老龄人口将达到峰值平台,65岁以上老年人口达3.36亿人,比重达24.41%。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比重将达到目前的三倍!所以,2010年后我国将不得不面临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加速的局面,这是未来半个世纪中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道路上的一道棘手难题。

图1我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增长趋势情况

资料来源:国家计生委国家统计局东方证券研究所

(二)老年患者作为医院用药主体的比例持续加大

众所周知,慢性病患病率高低与年龄呈现高度正相关,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减退,易于出现各类急慢性疾病,尤其是心血管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以及周身骨骼退行性病变等。卫生部统计数据显示,我国65岁以上老龄人慢性病患病率是25-34岁青壮年人口的12.6倍(见图2)。并且65岁以上的老龄人的两周就诊率为30.29%,住院率达到了15.32%,均远远高于

图2各调查年度我国各年龄段居民慢性病患病率

资料来源:国家计生委国家统计局东方证券研究所

青壮年人口。所以说,从这两个角度看,老龄人口的医药消费需求大增。

(三)医疗费用的增长与老龄程度呈现高度的正相关

医疗作为人类具有显著的刚性特征的一种基本需求,医药需求往往随着支付能力的提升较先得到满足。1990年至2007年间,我国居民人均卫生费用与人均GDP基本保持增速同步的态势[3]。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未来将涌现大量的就诊与住院需求,60岁以后个人卫生医疗支出将大幅度增加,老龄人口会越来越多的占用医疗卫生资源和设备,并且成为购买医疗服务的最大主体,从而直接带动处方量增加和处方药消费金额上涨。所以说,在面临老龄人口急剧增长伴随疾病治疗需求膨胀的形式下,国家有限的医药卫生资源应该合理利用,优化人员配备。

三应用药物经济学促进老龄患者合理用药

(一)应用药物经济学优化医保报销范围。由于老年患者是医药卫生费用支出的主要人群,若药品占医疗卫生费用比例过高,医疗保险制度则需面临适当的改革。老年患者是医院用药的主体,但是收入不多,所患疾病基本都是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病,因而笔者认为要应用药物经济学根据将来老年患者的用药需求,选择有效且经济的治疗慢性病的药品。适当进行医疗调整,优化医保目录,减轻老年患者的用药支出压力。同时为避免社会医疗保险的负荷过大,解决的出路除了采用科学合理利用国家卫生经费外,还应提高商业医疗保险的覆盖面。

(二)应用药物经济学制定安全有效、经济的治疗方案。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严重,老年患者的疾病很多且复杂,通常伴有并发症。要使老人们病有所医,就要选择最为合理的治疗方案。在卫生资源有限的大环境下,对于药品或者治疗方案的评价只局限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是不够的,还要考虑成本,但只考虑成本,忽视了病人、社会和国家的承受能力也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在对多种临床治疗方案评价时,最佳的治疗方案未必是实现特定治疗目标费用是最低的。所以我们要应用药物经济学方法,综合考虑效果与成本在临床治疗方案评价中的作用,使患者得到既安全、有效又经济的临床治疗方案。

(三)注重相关职业人员的药物经济学理念的深入培养。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将药物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实际当中,而我国起步较晚,为了能将药物经济学研究的成果应用到临床工作中来,首先应该对医护工作人员进行药物经济学理念的教育。在临床实践中,如果医生能够为病人提供安全有效的药物和治疗方案的同时,充分的考虑到经济性这一指标,将会规范临床医生的处方行为,促进临床的合理用药,提高职业道德。

(四)用药物经济学进行患者教育,促进合理的用药需求习惯。患者的教育不仅仅要注重药品知识和用药注意方法的宣传,同时要教育患者避免有“药贵疗效才好”的偏颇想法。随着社会的进步,群众保健意识到加强,医疗体制改革的层层推进,会有更多的人一分为二地认识药品,理性、客观地看待疗效和副作用,药物经济学能在指导患者正确选择使用的药物和评估药效和健康产出的关系等方面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利华.我国应用药物经济学起步晚、进展慢的成因分析及对策建议[J].中国药房,2008,19(25):1930-1932.

[2]张文玉.浅议药物经济学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刊,2009,11(8):1361-1362.

[3]佚名.处方药的黄金十年.东方证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