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市民族医院;甘肃临夏731100)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腹腔镜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86例胆囊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的方法将全部患者分成各自43例的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患者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状况、患者的术后康复状况以及并发症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32.5±7.5)min、切口长度为(3.2±0.5)cm、术中出血量(15.3±5.4)ml,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为(25.8±12.4)h、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为(18.3±3.8)h、总住院时间为(4.1±1.6)d,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均具有显著优势,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7%同样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6.3%,P<0.05。结论:治疗胆囊结石患者,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相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效果更好,患者康复更快,且能够更加有效的控制术后并发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小切口手术;胆囊结石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尤其通过饮食摄取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越来越高,使得胆囊结石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相关数据表明,胆囊结石在我国的发病率将近15%,特别在四十岁以上群体中发病率更高[1]。临床上治疗胆囊结石最有效的的方法是手术疗法,小切口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均有较好的疗效,并且作为微创手术,都能够让患者在较小创伤的条件下得以康复[2]。为了进一步探讨和分析两种手术的临床效果,我院特实施此次研究,现就此做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86例胆囊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B超检查,确诊为胆囊结石。以随机的方法将全部患者分成各自43例的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中男性为25例,女性为18例;最大年龄者为57岁,最小年龄者为35岁,平均年龄为(45.9±3.7)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为26例,女性为17例;最大年龄者为58岁,最小年龄者为36岁,平均年龄为(46.5±3.4)岁。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患者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首先为患者实施硬膜外麻醉,选择右肋缘位置做出5厘米切口,然后将皮肤、皮下组织、腹肌和腹膜依次切开,使得胆囊三角区完全露出后,对其实施解剖,指导胆囊动脉与胆囊管完全暴露,使用电刀对其实施切除。完成引流管置入后,实施缝合。术后以抗生素防止发生感染。
观察组患者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患者采取平卧位,接受全身麻醉。脐部切开1厘米,将Trocar置入,人工气腹完成以后,使用腹腔镜对腹腔做全面检查;对胆囊动脉、胆囊管、胆总管等完全显露。夹闭胆囊动脉和胆囊管以后,剥离胆囊,以电凝的方式止血,然后将胆囊去除。观察术野是否有流血现象,最后根据患者的实际状况决定是否需要置入腹腔引流管。将CO2排出后,实施关腹。
1.3观察指标
(1)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状况,包括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2)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包括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总住院时间;(3)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状况。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采用SPSS19.0作为数据统计分析的工具。计数数据表示为(数量/百分比),以卡方检验验证组间差异;计量数据表示为(平均数±方差),以t检验验证组间差异。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手术状况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32.5±7.5)min、切口长度为(3.2±0.5)cm、术中出血量(15.3±5.4)ml,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均具有显著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如表1所示。
3讨论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总住院时间等质保,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均具有显著优势,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7%同样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6.3%,P<0.05。
综上所述,治疗胆囊结石患者,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相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效果更好,患者康复更快,且能够更加有效的控制术后并发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汪渝,王海军,李婷等.腹腔镜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疗效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5,36(12):37-40.
[2]李文强,吕娟,王凯辉等.腹腔镜与小切口手术切除胆囊治疗胆囊结石临床疗效分析[J].吉林医学,2014,35(32):7163-7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