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数学新课标,突破教学“瓶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实施数学新课标,突破教学“瓶颈

孙成洲

山东临沂郯城县郯城街道办事处初级中学孙成洲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本人曾遇到过许多遗憾,甚至困惑和不满.这些感受来自于教材、教学过程,也有来自于自已和学生的表现.通过自学新课程标准、参加新课程培训、教研观摩、专家指点、活学活用等途径,不断总结经验,从而逐渐打破了较多制约数学教学的“瓶颈”,现谈谈个人的一些做法:

一使用教材要力求创造性

新课标把教材定义为“一种育人的媒体和手段”,教材是为教师完成教学目标而提供的范例,打破了教学一定要“以本为本”的传统观念.因而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实际需要,灵活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以更加适合学生的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可对教材内容的顺序进行适当地调整,以更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也可根据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以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另外可在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使教师变成课程的主导,乃至课程本身,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新课程精神,实现新教材所体现的课程目标.同时在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今天,有些自己常用的教学方法不一定适合现在实际教学的需要,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也要注意随时调整自己过去的教学方法.总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仅要考虑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二注重情境创设中的问题价值

新课程实施以来,数学教学更加重视和发展情境创设.我国传统教学重视情境创设,常借助数学内部的旧知和问题来引入新知,使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困惑中学习并形成认知,这是中国特色的教学策略,也是“知识结构化”下的必然产物.新课程实施以来,课程标准、教学理念、数学教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材是在经验本位观下,更多地根据实际问题需要产生新的知识和学习内容,体现知识源于需要和“知识问题化”的特点,其教学形态为“问题情境——学生活动——意义建构——数学理论——数学运用——回顾反思”,因此这样的问题情境立足于实际生活背景、学生已有的经验、数学本质的研究、对知识的再认知等,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情境设计,素材应该是生活中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真实问题,内容关注学生学习的新问题,目标瞄准教学时的核心问题,方法体现怎样合理地解决问题,呈现方式贴近情境中的大问题,操作解释需要随机进入新问题.总之,问题应该是情境的核心要素,科学有效应该是情境的价值体现.

三正确认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把握好多讲与少讲的关系.几次观摩活动后发现,设计得好的以讲为主的“接受型”学习课,同样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达到好的教学效果;而相反,如果在以学生活动为主的“发现型”学习课上,创设的问题情境、提出的问题、活动的组织等方面不恰当的话,也可能会导致学生被动地学习,教学效果就会受影响.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后,我切记做到:无论哪一种类型的课,都要留给学生适当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让学生在自我反思及辩论中理解、掌握和运用数学,让学生真正体验和经历数学化的过程.

四不可或缺的课堂教学程序——课堂小结

过去,可能因为时间不够,课堂小结来不及完成.也可能问学生:这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学者无心,教者有意,学生还没有来得及思考,教师就自问自答.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对学生学习的效果概莫能知,随后的作业错误较多,必然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补课,得不偿失.现在,这一不可缺少的课堂程序可由学生或师生共同完成,从而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有的放矢地查漏补缺,对教学效果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新课程作为一种开放度更大的课程,不仅要赋予学生充分、自由思考的权利,也在试图启动我们教师的思考力,它要求教师具备更大的教学自主权,更多地从新课程的高度来理解和思考教学.更要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提高学习品质.

五数学作业的布置与批改的原则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贯彻落实这一精神的同时,更不应忽略作业这一贯穿数学教学始终的重要环节.布置作业应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布置作业应力求把握好数量限度、难易程度和时间跨度;布置作业应贴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的内容,通过在作业中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性问题,让学生去认识生活,寻找生活中的数学,体验数学的生活;新教材在很大程度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作业的布置也应在形式和内容上创新,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的发展,力求所有学生都能上手,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传统数学作业的批改方法多采用“全批全改”,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这种方法既束缚了教改的手脚,又束缚了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可实行学生校对与老师抽查相结合;学生互批与教师辅导相结合也可采取重点面批法等,作业批改的重点不应放在判断结果的正误上,而应放在解题思路上.这样能及时地、真实地获取信息反馈,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能使教师有足够时间钻研教材,研究教法,教得轻松,学生也能减轻课业负担,学得愉快.

总之,只要我们树立新的课程观,善用新课标,在充分理解教材编写意图、教学要求和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好教材;注重教学方式的转变;在更人性化的发展观的评价理念下,真正认识到学生具有多元的学习方式和能力,就一定能在课改的征程中乘风破浪,不断突破教学的“瓶颈”,促进学生智能、才能与人格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