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几何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2

小学几何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莫君媚

东莞市长安镇中山小学广东东莞523000

摘要:新课标下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多方面要求,尤其是要培养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这对于提升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很重要的意义。小学生在联想空间状态时,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更有利于形成几何概念的初步构建。小学数学教师也要侧重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多多激活学生的思维,为初高中的数学学习提供帮助。本文对培养小学生的空间想象力的必要性作了简要分析,也结合实例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对小学生的数学水平的提升有帮助。

关键词:小学几何;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是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小学生如果具备了这种能力,在遇到几何问题时,可以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高效的解答。节省了答题时间,也不会让学生苦于作答。培养小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要循序渐进的教,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能力的提升。

1.培养小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必要性

1.1可以培养小学生的联想能力

小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不是单纯的凭空想象,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所学的图形形成空间化的立体模型。首先,学生要对事物的大致轮廓有初步印象,其次,对这些图形形状的变化要在大脑中“加工”,整合成新的图形。所以教师要让小学生了解更多的基本的物体模型,通过观察培养小学生的联想力[1]。

1.2促进小学生对事物形状的研究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事先引导学生对物体形体形状有初步的理解,并归纳总结相关物体的共性,通过数字和线面结合的方式共同表达出物体的形状特性,从而加深对图形的认识,实现空间想象,并画出想象中的图形[2]。

2.提升小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办法

2.1培养小学生的观察习惯,增强度对物体的认识

教师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这是实现空间想象力的前提。很多小学生没有仔细观察事物的习惯,时长忽略生活中的细节。其实在生活中会有大量的几何图形出现,比如长方形的地板,圆形的轮胎等等,很多物理的形状都夹杂着几何形状和几何知识。学生如果留心观察生活中的点滴,并多多思考,就会发展更多的图形在自己的周围出现过。因此,当教师讲到这些形状时,学生的潜意识里就会出现各种见过的图形,对知识内容就更加容易理解,并且印象深刻。所以说,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是形成空间想象力的前提。比如在《物体分类》的教学中,教师主要让学生知道正方体,长方体,球体和圆柱体的形状和名称,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出篮球、积木块、茶叶罐和文具盒等多种物品,引导学生通过多角度观察,感知这些几何物体的主要特征,从而培养学生的图形概念,形成良好的空间感。除了观察之外,教师还要让学生对物体依据形状进行分类,让学生在摸一摸,猜一猜等环节说出物体的形状,并对这种形状在生活中事物举出几个例子,加深学生对形状的认识。比如教师可以问学生体育场的跑道是什么形状的,水立方外面的构造是什么形状连接而成的,内部泳池是不是长方形的,学生只有在课堂学习和生活中观察观察各种几何图形和几何物体,才能因此培养空间想象力,会因此更加热爱数学,对之后的数学问题也会更深入的思考[3]。

2.2采用情境教学法,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所处的阶段正是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的阶段,课堂教学如果不生动,学生也会觉得学习枯燥,情境教学是提升小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对于培养小学生的空间想象力的有很好的效果,在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可以发现很多和“空间”有关的例子,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物体和场景打开教学的突破口,例如小学三年级学习“面积”这一章节时,小学生很容易和“周长”的概念混为一谈,很容易导致面积和周长的公式不能熟练使用。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联想生活中的事物实现教学活动的开展,比如通过和教师对比手掌大小,黑板面和板擦面的大小,也可以让小学生找到有什么物体的表面比板擦面还大,或者找到比自己手掌面还小的面。这样学生就能对面积的基本概念有初步认识[4]。

2.3通过多种多种方法激活小学生的空间思维

教师要循序渐进的培养小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让空间意识慢慢加深。很多几何问题要对立体图像平面展开,重新分析图形结构,但是,很多小学生思维能力尚未成熟,分析图形结构也不透彻,对几何问题的解答容易做出错误的判断。这时,教师就可以举出一些典型题目引导学生的空间想象力,通过逐步分析,找到错误的根源,构建出思考几何问题的方法。随着训练次数的增多,这种空间能力就会变强。具体的训练可以在课堂中进行,也可以在课后进行集中的训练,比如通过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学习,学生就可以利用州长公式和面积公式去计算生活中出现的简单问题,实现数学教学的生活化。除此之外,教师要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让他们感受到测量的重要性,加深对长度单位的理解和如何选择测量单位。比如一本书的面积测量后会是300CM2,如果用成M单位就可以想象是多大的规模。当小学生积累的知识开始增多,和相关能力的提升,教师就可以多借助实验操作来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小学阶段知识的难度不会太大,但是知识的变化形式却很丰富,这就要要求学生的解题思维要更加灵活。很多看起来比较困难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动手操作进行解答,比如,可以根据题意进行简单的动手画图,或这通过折叠、拼接等方式帮助问题的解答。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空间思维会得到质的提升,更容易产生对知识的联想和想象,利于问题的解答。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对长度的估测能力,比如,让小学生测量自己的文具盒长度是零点几米,课桌的长度和宽度是多少,自己的身高大约是多少厘米,通过估算和实际测量,学生对单位及长度的掌握情况会更加深刻,空间想象力也会加深[5]。

2.4采取评价措施,提升小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

空间想象力的培养一些普遍的教学方法,也可以采用评价的方式。首先,教师用最传统的试卷问答的形式可以考察小学生的掌握情况,在小学生学习新的几何知识之后,教师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在试卷最后一道题中加大考察力度,以此来反应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其次,要在平时的教学中保留对空间能力的培养,在进行不同章节的教学中,不时的灌输空间思维。实现几何教学的“温故而知新”,比如在讲到圆形的章节时,小学生在相互问答时,就可以想到诸如灯笼、汽车轮胎、脸盆等和圆形有关的事物,这也是对想象力的扩展。

2.5利用多媒体技术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建立几何直观

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数学教学的开展提供了便利条件。多媒体信息技术打破了传统课堂死板的教学模式,实现了数学课堂视听结合转变。多媒体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让小学生对物体的观察更加直观。比如在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的教学中,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尚浅,通过自己从不同角度对形状的观察,并掌握相关的知识,具有很大的难度,但是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这样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应用多媒体技术,实现数学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结合、多维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感官,激发小学生学习的欲望,实现思维的发散。比如在一节《认识分数》的教学中,教师通过黑板上的的演示操作,让小学生直观的观察到,平均分出的份数越来越多,分母就会越来越大,分数就会越来越小。然后,教师利用多媒体的动态演示,弥补了传统方法的不足,通过改变份数的方法,学生就可以发现,随着份数增多,每一份圆的面积就越小,同理,分数的分母变大,分数的值就会减小。教师通过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巧妙地化解了教学难点,通过多媒体生动的演示,学生就把抽象的知识为具体化,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几何能力。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空间能力是认知不断加深的过程,对小学生的培养要善于观察生活中事物,形成整体感知;教师还要丰富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还要适当的采取评价措施,潜移默化的提升想象力,对于小学生而言,空间想象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慢慢培养的过程。当小学生最初接触到几何知识时,教师就要注重这种能力的培养,并耐心引导,这样才有利于提升数学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刘燕.小学几何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J].西部素质教育,2017,3(8):172-172.

[2]袁泉.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J].科普童话:新课堂,2017(5).

[3]李瑜晴.小学数学中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J].数学大世界(中旬),2017(8).

[4]王晓玲.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力[J].好家长,2017(30).

[5]张慧.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空间与几何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策略[J].速读旬刊,2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