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红(河南中医学院河南郑州450000)
【中图分类号】R44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10-0157-03
【摘要】目的研究丁苯酞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纤维蛋白原(FIB)的影响,探讨其在急性脑梗塞早期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梗塞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丁苯酞组及常规治疗组,分别在确诊后24h内和治疗2周时测定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血清Hcy、hs-CRP及FIB水平。结果丁苯酞组治疗后较常规治疗组ADL评分明显升高;血清Hcy、hs-CRP及FIB在治疗后两组均显著降低,且丁苯酞组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早期应用丁苯酞可以显著降低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Hcy、hs-CRP及FIB,减轻炎症反应,对改善脑梗塞病情及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脑梗塞丁苯酞Hcyhs-CRPFIB
脑梗塞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复发率的特点。急性期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塞的主要病理基础,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增高是动脉粥样硬化、脑动脉闭塞性疾病等脑血管疾病的一种重要危险因素[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是炎症反应的敏感性指标,而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纤维蛋白原(FIB)的降解产物可直接损害血管壁,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丁苯酞软胶囊是一类新型抗脑缺血药物,可以阻断急性缺血性脑损伤的多个病理环节。本文旨在探讨丁苯酞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Hcy、hs-CRP和FIB的影响,探讨其在急性脑梗塞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本组病例共60例,均为首次发病的住院患者。临床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制定的急性脑梗塞标准[2],且经头颅CT或MRI确诊,均排除急性感染性疾病、急性心肌梗死、脑出血、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严重心肝肾疾病等。按入院先后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51~78岁,平均年龄(66.5±6.8)岁。对照组30例,行?8例,女性12例;年龄51~79岁,平均年龄(65.6±6.9)岁。一般临床资料比较显示丁苯酞组与常规治疗组患者在入院时一般临床资料的比较,表明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年龄,病情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常规治疗组予脱水、降颅压、活血化瘀等治疗。丁苯酞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软胶囊,每次200mg,日3次口服。
1.2.2观察指标两组治疗前后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Brathe指数评分;分别在确诊后24h内及治疗2周时进行血清Hcy、hs-CRP、FIB检测。Hcy、hs-CRP检测采用日本OLYMPUS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其中HCY采用酶法,试剂盒由北京九强生物公司提供,CRP采用免疫比浊法,试剂盒由北京九强生物公司提供;FIB检测采用M6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测定,试剂盒由北京世帝科学仪器公司提供。
1.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2.1治疗前后ADL评分比较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ADL评分均显著增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且丁苯酞组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治疗前后ADL评分比较(分,X-±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常规治疗组比较,#P<0.05。
2.2治疗前后血清Hcy、hs-CRP、FIB变化两组患者血清Hcy、hs-CRP、FIB治疗后均显著降低;治疗后丁苯酞组血清Hcy、hs-CRP、FIB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丁苯酞组和常规治疗组间有显著差异。见表2。
表2两组治疗前后血清Hcy、hs-CRP、FIB水平比较(mg/L,x-±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急性脑梗塞是一个复杂的、有多个病理生理环节参与的过程。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表明血清Hcy、hs-CRP及FIB水平与脑血管病的发生、演变、预后密切相关。
Hcy是一种含硫基氨基酸,为蛋氨酸代谢的中间产物。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Hcy的代谢异常导致的高Hcy血症与脑梗塞密切相关,是脑梗塞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3]。高Hcy血症可能通过各种机制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及脑梗塞:①血Hcy水平升高可促使氧自由基和过氧化氢的生成,损伤血管内皮细胞,降低后者释放一氧化氮,使内皮依赖性的血管舒张反应明显减弱[4];②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迅速增殖,增加泡沫细胞的形成,从而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5];③Hcy还可使TXB2合成增加,促进血管收缩和血小板聚集,破坏机体凝血和纤溶之间的平衡,并损伤血管内皮,最终导致血栓形成。
hs-CRP是炎症状态血栓形成疾病的介导和标志物,目前研究证实炎症反应贯穿着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而hs-CRP作为血管炎症反应的敏感性指标之一,其水平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预后密切相关[6,7]。hs-CRP主要通过促进活性因子释放、激活补体和促凝等多种途径共同参与炎症反应损伤的发生、发展,还可能与炎症反应斑块的不稳定性有关,进而增加缺血性卒中的风险。急性脑缺血发生后,在脑梗塞中心区早期神经元损伤引起兴奋性氨基酸释放、Ca2+内流、超载,可触发花生四烯酸代谢级联反应,形成具有高度生物活性的物质,如白三烯、血栓素等,引起局部白细胞增多,释放IL-6刺激肝细胞加速合成hs-CRP,其水平升高提示体内炎症反应的强烈程度。如果缺血性脑梗塞炎症反应过强,可导致缺血区梗死范围扩大和脑组织损伤加重[8]。同时在缺血期,花生四烯酸在脑组织包括脑微血管中的代谢加速,脂质过氧化,活化氧化酶系统,产生大量自由基。其中氧自由基,特别是超氧阴离子是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水肿形成和细胞凋亡的主要原因。脑花生四烯酸代谢系统的激活是脑缺血特别是再灌注后脑水肿和组织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9]。
FIB是由肝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在凝血酶等因子的作用下形成不可溶解的纤维蛋白多聚体,具有沉积于血管壁中促进动脉硬化及刺激平滑肌细胞增生迁移的作用,还可与血小板膜上受体结合导致血小板聚集,在凝血系统的激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0]。同时又是常见的炎症反应标志物,其增加往往是机体的一种非特异反应,炎症、感染、外伤可使其水平升高。其水平上升已被证实为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11,12]。
本研究证实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Hcy、hs-CRP及FIB明显增高,说明炎症反应在急性脑梗塞的病理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治疗后血清Hcy、hs-CRP及FIB显著下降,提示血清Hcy、hs-CRP及FIB水平变化可作为反映急性脑梗塞病情的指标。本研究还显示丁苯酞组治疗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常规治疗组有所好转,同时测定血清Hcy、hs-CRP及FIB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提示口服丁苯酞对急性脑梗塞患者是有益的。丁苯酞降低血清Hcy、hs-CRP及FIB可能是通过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炎症反应,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稳定斑块,从而减轻缺血半影区损害,降低梗死的风险,改善预后。总之,急性脑梗塞患者早期给予丁苯酞软胶囊可减低炎症反应,检测血清Hcy、hs-CRP及FIB可更好地了解病情、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DurandP,ProstM,LoreauN,etal.Impairedhomocysteinemetabolismandatherothromboticdisease[J].LabInvest,2001,81(2):645-672.
[2]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要点.中华神经科学杂志,1996,29(6):379-38.
[3]TempleME,LuzierAB,KazieradDJ.HomocysteineasariskfactorforAtherosclerosis[J].AnnPhamacother,2000,34(1):57-65.
[4]FaraciFM,LentsSR.Hyperhomocysteinemia,oxidativestressandcerebralvasculardysfunction[J].Stroke,2004,35(1):345-347.
[5]KossiMM,ZakharyMM.Oxidativestressinthecontextofacutece-rebrovascularstroke[J].Stroke,2000,31(8):1889-1892.
[6]DirnaqlU,IadecolaC,MoskowitzMA.Pathobiologyofischae-micstroke:anintegratedview[J].TrendsNeurosci,1999,22(9):391-397.
[7]FaraciFM,LentzSR.Hyperhomocysteinemia,oxidativestress,andcerebralvasculardysfunction[J].Stroke,2004,35(2):345-347.
[8]孙国兵,赵薛旭,李作汉.脑缺血后炎症及其治疗对策[J].国际脑血管疾病杂志,2005,13(3):194-198.
[9]刘秀坤,董志.治疗急性脑梗塞药依达拉奉应用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2005,32(5):314-317.
[10]BosevskiM,KostoskaS,TosevS,eta.lUsefulnessofD-Dimersandfibrinogenplasmadeterminationinpatientswithpolyvasculardisease[J].AngiolSosudKhir,2006,12(2):9-15.
[11]SpadaRS,ToscanoG,ChiarenzaS,eta.lIschemicstrokeandfibrino-genintheelderly[J].ArchGerontolGeriatrSupp,l2004,(9):403-406.
[12]孟红.缺血性脑卒中与血浆纤维蛋白原的相关性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8(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