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位产钳助产术应用于产科分娩中的效果及并发症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0-20
/ 2

低位产钳助产术应用于产科分娩中的效果及并发症探讨

袁美王善容

(四川省大竹县人民医院四川达州6351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低位产钳助产术在产科分娩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将我院产科接收的600例产妇随机等分为两组,为参照组行剖宫产手术分娩,针对研究独实施低位产钳助产术分娩。结果:研究组产妇的产后出血发生率指标、产褥感染发生率指标,以及软产道出血发生率指标低于参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研究组新生儿的头皮血肿发生率指标,以及窒息发生率指标均显著低于参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结论:低位产钳助产术在妇产科临床中的运用,能取得较好结果。

【关键词】低位产钳助产术;剖宫产手术;产科分娩;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分析

【中图分类号】R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0-0036-02

分娩是产妇在妊娠终末期时间阶段必须要经历的生理过程,而在产妇产程持续过程中,切实结合产妇自身实际展现的妊娠生理特点和临床表现状态为其选取和运用恰当合理的分娩结果,降低产妇自身及新生儿群体的并发症事件发生可能性,具备不容忽视的支持和保障作用[1-3]。本文以我院妇产科收治的部分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为其在分娩过程中运用了低位产钳助产操作技术,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5年1月—2017年12月作为研究背景,将我院妇产科接收的600例分娩产妇随机等分为两组,每组各300例。参照组年龄介于20~37岁,平均年龄为(29.6±5.2)岁,孕周持续时间介于36~40周,平均孕周(38.3±0.96)周,体重介于62~73kg,平均体重为(69.7±4.1)kg。研究组年龄介于20~38岁,平均年龄为(30.1±5.8)岁,孕周持续时间介于37~40周,平均孕周(39.1±1.12)周,体重介于63~73kg,平均体重为(70.1±4.2)kg。研究组与参照组在年龄、孕周,以及体重等方面不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1.2临床分娩处置干预方法

为参照组行剖宫产手术分娩,要在为产妇实施连续性硬膜外麻醉处置基础上,借由在产妇子宫下段位置取横向切口的方式,协助产妇完成新生儿娩出生理过程。

针对研究独实施低位产钳助产术分娩,要指导产妇于产床之上选取和保持截石体位,在针对产妇的会阴部实施无菌消毒处理基础上,依次完成铺巾和导尿处置过程,继而为其实施基于双侧会阴部位的神经阻滞麻醉处理,针对产妇的会阴部进行适当侧切,放入产钳,保持产钳顺应产妇的骨盆方向呈现弯曲状态,在胎头弯曲用力条件下,将产钳匙放置在新生儿的胎头两侧位置,等候产钳匙处于完全扣合状态条件下,要仔细确认人字缝是否严格处于两叶片的上方位置,要确保新生儿胎头顶端位置与产钳匙孔结构之间的距离严格被控制在一指之内,最大限度规避产钳对新生儿面部所造成的损伤。在实际化的手术操作过程中,要切实保障产钳工具的牵引操作方向能够与产妇自身骨盆轴的方向保持充分一致,在新生胎儿的胎头部分被完全牵出条件下,将产钳取下,在此基础上针对新生儿在分娩初期的生理状态表现特点展开检查确认。

1.3临床评价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指标(产后出血发生率指标、产褥感染发生率指标,以及软产道出血发生率指标)和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指标(面部擦伤发生率指标、头皮血肿发生率指标,以及窒息发生率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择取统计学软件包——SPSS19.0,针对计数资料(n,%)行卡方检验。在P<0.05条件下,证实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别。

2.结果

2.1两组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指标比较

研究组产妇的产后出血发生率指标12.00%(36/300)低于参照组18.00%(54/300),统计学有差异(卡方=2.118,P<0.05)。研究组产妇的产褥感染发生率指标6.00%(18/300)低于参照组10.00%(30/300),统计学有差异(卡方=1.630,P<0.05)。研究组产妇的软产道出血发生率指标8.00%(24/300)低于参照组12.00%(36/300),统计学有差异(卡方=1.333,P<0.05)。

2.2两组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指标比较

研究组新生儿的头皮血肿发生率指标2.00%(6/300)低于参照组6.00%(18/300),统计学有差异(卡方=3.125,P<0.05)。研究组新生儿的窒息发生率指标2.00%(6/300)低于参照组6.00%(18/300),统计学有差异,卡方=3.125,P<0.05)。

2.3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选择调查

在我院医护人员征询本次研究中所有入选产妇的分娩方式选择意愿过程中,有584例产妇明确表示,其在没有产钳辅助生产的临床技术条件下,会优先考虑运用剖宫产手术分娩技术方式,揭示了低位产钳助产术的应用,对于控制和降低产科剖宫产手术发生率所发挥的重要价值。

3.讨论

分娩方式的合理选择对产妇实际获取的临床分娩结果具备直接深刻影响,做好分娩过程中的技术性控制工作,对于降低产妇和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具备重要意义,且能优化产妇及新生儿群体的综合性生存质量,值得引起广泛关注。

本次研究中以分组对比的研究方法,借由统计学数据分析手段,直观揭示了低位产钳助产操作技术在孕产妇分娩过程中的引入运用,在保障产妇获取良好分娩结果,控制产妇和新生儿各类并发症事件发生可能性方面,以及降低产科临床并发症发生可能性方面的重要价值,相关研究经验适合临床推广。

4.结语

为产科分娩产妇运用低位产钳助产操作技术,与运用剖宫产手术分娩操作技术相对照,能够在支持产妇顺利获取到最佳临床分娩结果条件下,有效降低分娩产妇和新生儿群体中的产科临床并发症发生可能性,优化分娩产妇和新生儿群体的综合性生存质量,降低剖宫产发生率,为我国妇产科临床医学事业的良好稳定发展创造支持条件。

【参考文献】

[1]曾晓明,郭红艳,万虹,等.Kielland产钳“改良牵引法”用于持续性枕横位低位产钳助产术的研究[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7,26(04):302-303+306.

[2]罗桂兰,黎凡.改良式低位产钳术与会阴侧切低位产钳术助产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7,29(04):89-91+98.

[3]迪丽奴尔·吐尔逊,苏萍,付亮,等.产妇进行胎头吸引助产与低位产钳助产的临床效果分析[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7,1(02):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