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诗歌赏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3-13
/ 2

浅议诗歌赏析

丁洪琴

丁洪琴(开阳县龙岗镇第二中学贵州开阳550300)

【摘要】加强对中学生诗歌赏析能力的培养,这既是由语文的性质和任务所决定的,更是由素质教育对人的素质培养的要求决定的。诗歌赏析教育不仅能使学生陶冶情操,净化灵魂,也能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形象思维能力以及刨造想象能力,因而它是我们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指出,将文学作品单纯用作读写训练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这无疑是对加强诗歌赏析教育的迫切呼唤。

【关键词】语文教学;诗歌赏析

近年来,贵阳市初中语文升学考试试卷中有一道常规题“诗歌赏析”,并且在阅读考查中也有文学作品鉴赏题。这说明诗歌赏析尤为重要,当然也与《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吻合的。

《语文课程标准》中两次提到“鉴赏”一词:“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第四学段,“可通过考查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以及自己的体验,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品。”

《课标》在“鉴赏”前加了“初步”作为定语,考虑到初中学生的欣赏能力有限,更别说评鉴能力了。而大部分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美学特点,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但这也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忽视诗歌赏析的重要性。如果教师不能在解读课文时从鉴赏的高度来把握文学作品,学生就意识不到这文章有多好,学它有什么趣味。这样一来,知识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完成也不会很顺利,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得不到提高。

诗歌赏析能力如此重要。但就目前的形势看来,当务之急:一是尽快提高教师自身的文学修养,二是培养学生的诗歌赏析能力。2011年6月15号(初中学生升学考试)贵阳市教育局开展了师生同考一张试卷。考完后教师们交流认为诗歌赏析比较难做,都知道诗歌赏析从主题、语言、意境、内容、意象、修辞、艺术手法等方面进行,但具体的表述就无从下手了。试想,教师的鉴赏水平是这样,学生就可想而知。如果教师对文学作品的美学特征深有体会,则可以根据学情,讲解时可深可浅,可详可略。所以,提高教师自身的文学修养迫在眉睫。这样,它就要求教师必须有史学的修养,方可知人论事,以及其文;必须有哲学的修养,方可高屋建瓴,明辨是非;必须有文学的修养,方可体察情伪,曲尽其妙。教师们要利用时间多读书,“操千曲而后晓音,观千剑而后识器”。

诗歌赏析能力包括文学欣赏和评论能力,不仅我们语文教师必须具备这种能力,并且也要能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鉴赏。落实到语文教学中,教师不妨有所侧重。即侧重背景知识,有助理解作品内容;侧重批判性阅读,有助于把握作品主题思想;侧重反复涵咏,有助于感受文章艺术特征。具体来说,文学作品鉴赏可从四个方面入手:样式、意象、语言、意境。样式好比是文学作品的骨架,意象好比是身体,语言好比是血肉,意境好比是灵魂。

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可以说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作者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余光中的《乡愁》就借助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意象来抒发深深的乡愁之情。冰心的《纸船》也是如此。

文学作品是讲究意境的。意境好比是文章的灵魂,颇具韵味,看后给人留下无尽的想象。作品没有意境,就如同没有灵魂一样,显得苍白无力。按照传统的说法,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比如诗句“明月松间照”、“大江日夜流”、“中天悬明月”等,就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凡是优秀的文艺作品都讲究意境。我们读到一首好诗,看到一幅好画,常常会赞叹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就是评价艺术意境的形象化说法。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长天共秋水一色”,其意境雄伟壮阔,明快高旷;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意境恬淡闲适,安谧闲静;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意境则显得雄浑壮美,空旷苍凉。没有意境,或者意境有欠缺,就不能成为好作品。文学作品的意境,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对事物仔细观察,捕捉到美的画面,准确地把握其特征,然后将感情色彩融于其中,用精当的词语传神的勾勒出这幅画面,做到情景交融,从而创造出一种深远的意境,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与丰富的想象空间。

文学作品的语言具有多彩性,每一篇作品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或朴实无华、妙语天然;或文气袭人、艳光四射;或飘洒闲逸、情趣盎然;或豪迈奔放、其语惊人;或含情脉脉、曲折有致。品味文学作品,语言是鉴赏基础。无论是体会作品深刻的思想感情,或者是赏析其艺术表现手法,都与语言密切相关。不同的作品,语言上各具特色,有的语言明白、晓畅,简洁清丽,充满了诗情画意,展现出优美的画面有的语言通俗易懂,形象生动,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崇高人生境界的热烈追求。

遣词造句的角度去鉴赏,包括用词、句式;如叠字叠词、动词形容词量词的选用、整句散句、长句短句等。

从修辞的角度鉴赏;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引用、对偶、借代等,这些修辞手法本身具有典型的作用。如比喻的作用是化此为彼,形象生动,想象力丰富;拟人的作用是化物为人,亲切自然,人格化等。

从语言风格的角度鉴赏;语言风格:自然淡雅,如朱自清,用工笔写意蕴。平和冲淡,如周作人,用淡笔写浓情。苍劲雄健,如鲁迅,刚健之中见哲思。绚丽浓艳,如徐志摩,用诗意写浓情。清婉隽永,如冰心,用婉笔抒写柔情。形象含蓄,如茅盾,用形象表达主旨。

另如:准确简练、生动形象、描写逼真,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幽默辛辣,含蓄隽永,耐人寻味,平实自然质朴,清新明快,典雅厚重富有书卷气,凝练传神……。

从语体的角度鉴赏;如:书面语与口语、普通用语与专业术语等。

从情感的角度鉴赏;要善于体味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表露出来的感情,或含蓄,或直露;或奔放,或细腻等。善于分析品味景中情、事中情、理中情等。

在样式上,可分析结构布局:整齐对称之美、残缺之美、曲径通幽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