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彩霞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三医院010030)
【摘要】探讨围手术期合理输液输血,有效合理扩容的重要性,尽量减少和防止输液输血导致的围手术期的不良反应。
【关键词】围手术期输液输血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1-0394-02
引言:
通过两年来对91例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的观察,发现有近85%的患者在围手术期合理补液补血,有益手术后恢复,而且减少由于大量输液、输血带来的并发症。我们知道人体的液体分布比例如下:全身体液量占体重的60%,细胞内液占体重的40%,细胞外液占体重的20%,正常血浆血容量与细胞外液比例为0.175至0.2,并且在创伤后会降低,而且据研究表明严重疾患的手术病人在输注500ml的林格氏液后,只有不到100ml保留在血浆中,而其余的400ml进入到组织间液中,所以对围手术期合理输液、输血尤为重要。
1临床资料
91例患者,男性57例,女性34例,年龄38-92岁,其中宫外孕休克患者12例,胆囊炎、胆结石患者为49例,阑尾炎患者为30例,近两年来对外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输液输血的补量观察,合理应用输液、输血可维持患者在术前、术中的生命体征的平稳及减少术后因有效血容量补充不足的并发症。
2每日生理需要量和围手术期失血、血管扩张量
传统概念,补液方式按照晶:胶=1:1或2-3:1的方法。这种方法难以准确、有效应用于临床,而近些年的观察点是:围手术期液体可以按每日生理需要,围手术期失血和血管扩张两部分来补充。每天生理需要量补充,分为12/12小时,即手术麻醉期间和手术后,手术麻醉期间1000-1500ml,并根据术后的情况调整,术后1500ml生理需要量体长采用晶体溶液,补充时根据临床观察的体征、症状等病情。
3围手术期失血和血管扩张
围手术期失血包括以下几部分:围手术期出血、术后渗血、渗出液及可能存在的围手术期溶血,围手术期血管扩张则可能有以下方面引起:麻醉方法、麻醉药物、体温升高、血管活性药物的作用。一般采用胶体液处理围手术期失血和血管扩张。
4围手术期输血治疗的注意点
输注生理盐水其用量应限制在3000ml。注意输血反应的发生,发热、过敏反应,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等。而且输血反应的并发症也特别多,例如:稀释性凝血障碍、肝炎、钾中毒、酸碱失衡、体温过低等。
5减少术中血液丢失的措施
5.1减少手术出血,开展微创外科,减少损伤。及时完善的止血,超声吸引器以及电凝血等均能有效减少手术出血。
5.2提高麻醉质量,降低应激反应,浅麻醉可导致皮肤、肌肉血液增加造成手术出血多,而呼吸道阻力增加,肌松不够,不适当的体位等可造成中心静脉压增高回流受阻,使渗血增多。足够深的麻醉和血管扩张药等可减少失血30%,由于硬脊膜麻醉具有镇痛、肌松,阻断向心的手术刺激和控制性降压的多重优点,可有效降低刺激反应减少出血和渗血。
5.3适当的血液稀释,麻醉后手术开始前,输入胶体和晶体液使血液适当稀释,可相对减少出血量。
5.4合理使用控制性降压技术,临床研究证实,控制降压联合血液稀释可减少失血达80%,比单一技术更有效,但须严格控制血液稀释与降压的时机和程度。
5.5围手术期合理使用止血药物和促进血细胞生成的药物。促凝血药物有纤维蛋白原直接补充,促进凝血功能,立止血;抗纤溶药物有:止血芳酸,止血环酸等;局部止血药物:明胶海绵,止血纱布,凝血胶等。
6围手术期科学输血的原则
尽量不输血,保护血液,减少出血;尽量减少输异体血;尽量展开成分输血,缺啥补啥。
7围手术期血容量补充的注意点
(1)维持有效血容量是非常重要的,必须维持100%正常的有效血容量。强调采用胶体液,避免晶体扩容造成的组织水肿、肠道水肿、脑残水肿或循环不稳定和避免输血并发症。
(2)血容量的补充可选择全血、血制品(血浆、蛋白质)、人工代血浆。如果输注全血,其扩容效果仅为输注量的76%,输注血制品不应用于治疗低血容量和营养不良而没有凝血因子缺乏病例。输注白蛋白疗效较好,但价钱比较昂贵。
(3)胶体液的毛细血管渗漏是一种晚期而不是早期的效应,因此不应该限制早期胶体液疗法。在前瞻性试验给呼吸衰竭的病人在呼吸衰竭发生40小时后输注白蛋白,发现血浆容量、CO、氧输送、氧消耗均升高,而且未出现肺内短路和肺泡毛细血管氧梯度的升高。
8结论
8.1每日生活需要量和围手术期失血、血管扩张量。
8.2重视人工代血浆的合理作用。
8.3加强围手术期对生命体征的监测。
8.4重视输注成分血制品。
8.5加强各级查对制度,避免发生差错事故。
参考文献
[1]潘建辉,围手术期液体保护,医学继续教育丛书,外科学分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