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伟(哈尔滨市阿城区亚沟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黑龙江哈尔滨150321)
摘要:我国是世界上人均水资源最为缺乏的国家之一,作为农业大国,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70%以上。21世纪我国农业发展将面临严峻的水资源供求矛盾的挑战。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已引起中央和各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就农业节水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节水农业;田间节水;自然降水
我国人均拥有水量2200多立方米,是世界上13个缺水国家之一。美国年取水量不足5000亿立方米,国民生产总值超过8万亿美元左右,我国年取水量6000亿立方米,国民生产总值仅1万亿美元左右。我国又是一个水资源浪费极为严重的国家,我国农业用水利用率仅为40%~50%。此外,我国7大水系重点流域极地表水普遍受到污染,达到Ⅰ、Ⅱ类水质流域极少。地球上人类可以直接取到的淡水中,用于生活的不足1/5,而用于农业的至少点到3/5,因此,农业节水成为节水的关键。
节水农业就是在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中,厉行节约用水、高效调节和充分利用土壤水分,并获得较高粮食产量的农业生产模式。这一概念强调通过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各种措施的综合使用,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解决未来中国的食物安全问题。从节水农业的生产环节来看,节水农业的研究范围较广,它包括作物需水量小、产量高和抗旱性好的品种培育研究、节水型灌水方法及其技术设备的研究、节水型输配水方法的研究、节水型灌溉制度的研究、保水型田间水分管理的研以及水肥合理配置的研究等。
1不能就节水论节水
节水农业,不只包括渠道防渗、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措施。实际上节水农业还有更广泛、更综合的内容。如节水工程措施要与农艺、生物措施相结合;有灌溉条件的地区要节水,没有灌溉条件的地区也有如何充分利用天然降水的问题。节水农业从根本上讲是提高农业用水的有效性和农业的产出效益。
从1996年开始,农业部累计投资1亿多元,建设了一批旱作节水农业范基地和行走等综合措施的应用,完成了一批以坡改梯生化农田工程、集雨节水补灌等为重点的高标准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改善了旱区农业基本条件。农业部还在全国各地累计推广了水稻“浅湿晒”灌溉、“坐水种”、“行走式节水”、施用抗旱保水剂、地膜与生物覆盖等节水农业技术措施3.4亿亩左右,发展田间及大棚集雨节水和喷、微、渗灌等技术措施1000万亩。与此同时,形成并在生产中推广应用的旱作节水农业科技成果4000项,其中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的重大科技成果五百多项。全国农业部门从中央到地方,有一套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机械化管理体系,拥有农机推广人员近40万人,其中从事节水农业推广取务人员有20万左右。同时还拥有排灌动力机械近1500万台,逐用水泵47万台,节水灌溉类机械48万套。然而,我国的节水农业还存在一些问题。
1.1农业部门需要从投入和产出两个方在兼顾节水和农业双重效益,但目前投入和工作力度不够。
1.2节水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结合不够紧密。如果就节水谈节水,农民看不到实惠,难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各项节水措施也难以实行。
1.3节水的工程措施与农艺、生物措施脱节,整体效益难以发挥。例如喷灌设施的应用,必须考虑土壤、耕作制度、作物品种等,如果单纯考虑工程技术,弄得不好,不但不会节水,反而会降低产量和提高成本。
1.4节水农业管理体制还有不协调之处,尚未建立起有效的节水农业调控机制。
2如何有效加强节水技术
2.1要把立足当前和着眼长远结合起来,转变发展方式。要教育引志农民群众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确立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生产、生活的思想观念,在组织实施规虹中,不断总结既能逐步关闭现有机井、有效减少地下采水量,又能以水定发展规模、以水定产业布局,调减高耗水农作物种植,压缩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有效办法。
2.2把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灌溉措施结合起来,突出推广各种先进适用技术,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一方面,要通过宣传教育和制度建设,切实改变大水漫灌的习惯;另一方面,要注意总结推广节水增效明显的成功经验,大力扶持发菜高效节水设施农业,确保关井压田后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2.3把恢复生态和优化调整结构结合起来,加快产业结构、种养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和二三产业。要积极发展饲草业和以舍饲养殖为主的草食畜牧业,提高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同时,要围绕种植产业,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和流通,不断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通过发展壮大二三产业,为农民增收开辟新的渠道。
2.4把劳动力培训和劳务输转结合起来,发展壮大劳务经济,下功夫减少农村人口中。要把加强技能培训、促进劳务输转和减少农村人口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一项战略性的任务来抓。市县党委政府和劳务主管部门,要结合省内铁路、公路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把劳务输出的着力点放在组织地开展就近就地转移上来。
2.5把发展节水农业和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结合起来,努力做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要加快建立水资源宏观总量和微观定额分配指标体系,坚定不移地推进水权制度改革,形成约用水的价格机制,以发展节水农业带动节水型社会建设,统筹兼顾生态用水、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努力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统一。
3节水农业技术创新的研究重点
3.1作物需水量小、且具有抗旱性和产量高的作物品种三,这一研究的成就将会直接降低农业灌溉需水量、扩大有效灌溉面积或缓解水资源紧张局面。
3.2适用于清水或浑水的新的节水型灌水方法和技术的研究,尤其是节水型地面灌水方法的研究更应受到重视。
3.3运行可靠、造价低廉、管护运行费用低、操作方便简单的灌水设备及输配水设备研发。
3.4对应于节水型灌水方法的灌溉制度的研究。
3.5保水型田间水分管理措施的研究,包括各种保水农艺措施和土壤保水剂等。
3.6雨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方式和水资源系统良性循环的研究。
3.7为实现一定作物产量的水肥合理配置的研究。
4我国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趋势
4.1从我国的水资源分布来看,清、浑水均有,而且多数灌区以浑水灌溉为主。目前的节水型灌水方法主要适用于清水,而适用于浑水的节水型灌水方法较少,有待加强研究,只有这样才能使节水农业真正地“火”起来。
4.2我国农村经济较为落后,近年来,尽管各级政会出台不了少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和措施,农村人口收入增加,但种植业在增收中所占的比重并不是很大。因此,节水农业中的技术及设备研究应以经济廉价和技术简单为特点,方能够得到推广应用。
4.3山丘区的灌溉系统应能够充分利用雨水资源、防上水土流失。比如适用于果林灌溉的蓄水坑灌法在山丘区的应用,不仅具有灌溉功能而且能够通过节蓄水坑集纳雨水,起到防止水土流失和涵养水源的作用。
结语:实现节水农业,要从节水综合技术推广与培训、田间节水配套设施、节水农业机械和自然降水的蓄积等小型工程设施四个方面加强建设和示范,引导农民自觉节水;在节不灌溉技术研究与设备开发、抗旱作物品种的选育及产业化技术、抗旱优持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人工增雨技术等方面加强开发推广;以农业部300个县农情网、农业部遥感应用中心和现有的科研、教学单位为基础,建立全国的墒情监测系统,并配套建设决策支持系统,实现节水农业的实时监测与管理;会同水利等部门研究拟定农业用水价格调控政策,利用价格杠杆调节用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