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难点及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难点及对策研究

安鹏

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院四川成都610051

摘要:事业单位应当进一步加强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视,对预算绩效管理难点进行深度剖析,从而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保证事业单位能够健康发展。加强对预算的评价有利于促进预算管理体制改革,是事业单位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降低工作成本,促进单位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事业单位;预算;绩效

引言

全面推行预算绩效管理是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建立权责清晰、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的新时期财政管理工作的新要求;是以结果为导向的预算管理新模式;是综合考虑了当前我国实施的部门预算改革、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和社会发展实际的基础上确定的,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调整和完善。如何有效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工作,是当前和今后较长一段时期事业单位全面推行和思考的重点。

1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难点

1.1项目支出预算编制严肃性不强

各事业单位的项目支出预算编制一般要求各业务科室对下一年度的工作计划进行系统科学的预测,并就所需要的经费分类别分项目提供给财务部门,最后由财务部门汇总并经相关领导审核后形成单位预算进行上报。在这个编制过程中,各业务科室普遍认为预算编制是财务部门的工作,一般编制的积极性不高,导致预算中的一些项目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项目支出预算资金申报内容比较简单,部分项目预算可能存在论证不充分,编制过程简单粗糙,特别是对项目依据、实施内容、支出标准、实施期限及效果缺乏论证。另外,部分事业单位对项目预算编制工作缺乏统筹安排,可能造成各业务部门项目内容存在重叠、交叉现象,影响编制预算的效率。

1.2项目支出预算绩效申报和评价形式化

目前,财政部门要求事业单位在编制项目预算时同时申报绩效目标,包括长期绩效目标和年度绩效目标。填报过程中要求对各具体目标进行量化,但很多事业单位承担公益性社会职能,部分支出可能只是维护正常工作运转,因此很难准确去预计每个项目支出带来的绩效,事后要开展绩效评价也困难重重。正因为如此,目前的项目支出绩效目标申报和评价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趋向于形式化。

1.3预算执行过程中资金使用效率较低

事业单位编制预算时,一般难以对下一年度的各个项目支出金额进行准确预测,而且在执行过程中还可能会遇到特殊情况,导致单位有些项目会形成结存资金,还有些项目可能出现资金缺口。在当前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制度中一般是限制资金结转,对于没有用完的资金往往要求收回,因此各单位在预算执行中首先考虑的是如何把预算执行完毕,而不是支出效益,对于缺乏资金的项目,就会不断的申请追加预算。由于预算单位非常关注预算执行的进度,以便在以后年度预算申报中获取更多资金,没有改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压力,从而导致预算执行效率低下。

2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对策

2.1完善预算绩效管理政策法规体系

目前预算的绩效管理制度主要散落在以《预算法》为统领的政府各种文件中,尚没有形成预算绩效管理独立的法制体系。2011年出台的《财政部关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意见》(财预[2011]416号)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财预[2011]285号)是政府出台的相对独立的关于预算绩效管理的最高准则,但法规体系尚不完整,推广力度还有限。因此,应从顶层设计角度进一步完善预算绩效管理独立法规体系,从预算绩效管理组织体系到预算编制、指标建立、预算执行、绩效评价、评价结果应用等全过程建立健全相应的法规准则体系,并从上到下进行大力推广。进一步理顺预算绩效管理的工作体系,明确预算绩效管理单位的主体责任,从制度上明确单位为绩效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和“牵头部门”,减少单位与上级财政部门的博弈空间,真正形成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自我约束能力。

2.2创新预算编制管理模式

一是改革当前部门预算编制固有模式。当前部门预算编制的基本支出“定员定额法”和项目支出“项目库”管理方法,目标与结果导向不够,与绩效管理思想存在差距,不仅不利于事业单位的减员增效,反过来助推事业单位争人争资、“摊大饼”的行为。按照绩效管理原则,事业单位的“人头费”不应按实际人数作为分配标准,而应按照事业单位实际承担的功能进行“标准人员”的测算,再按标准人员及标准工资和公用经费定额测算单位的基本支出。而项目支出应引入第三方论证评审机制,只有得到充分论证,目标明确、绩效达成度较高的项目才能列入预算项目。二是完善绩效评价工作,扩大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绩效评价工作是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当今财政部门开展预算绩效管理最重要的抓手。尽管目前还不具备对财政支出全面进行绩效评价的能力,但对绩效评价的面应该逐年扩大,并实现对事业单位的全覆盖,以形成对事业单位持久的影响,有利于事业单位固化绩效管理的理念。科学制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通用指标尽量统一化、标准化,个性指标要通过专家论证,尽量缩减“自问自答”的空间。三是全面建立第三方评价体系,提高评价的公正性和科学性。建立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机制,改变绩效评价结果的不了了之,必须将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到单位年度考核、领导人经济责任制考核和单位下一年度预算安排上,逐步建立事业单位绩效审计制度,形成单位绩效管理自我约束机制,推动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常态化、正常化。

2.3改革专项资金投入和使用机制

要改变政府专项资金“遍地开花”和“锦上添花”的投入模式,转变为“好中选优”、“雪中送炭”的精准投入模式。引入竞争机制,采用招标评审制择优选择,保证专项资金投入对象的最优化。专项资金投入规模上必须与任务相匹配,避免不顾实际的“一刀切”,要根据地区、单位、项目的不同性质差别对待。减少“先有钱后有事”的奖励性质的专项拨入,避免造成单位无所适从,导致过剩资金被闲置浪费。适度改进专项经费“专款专用”的使用机制,适度提高财政与单位对专项资金的统筹能力,允许专项资金在相近项目间调剂使用,允许专项资金跨年度结转,避免专项资金制度性的“僵化”和“碎片化”,以削减单位的沉淀资金和财政的存量资金。转变财政资金年度内“头轻脚重”的拨款模式,优化年末资金的管理模式和过度的“预算执行率”考核,缓解单位年底“突击花钱”压力。

2.4落实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反馈和应用

结果应用是绩效管理工作的落脚点。绩效评价结束后,一是将评价情况反馈给实施单位和主管部门,需要实施单位说明情况和限期整改的,必须限期说明和整改。二是对绩效评价情况进行认真分析和总结,并形成评价报告。三是将评价结果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四是将评价结果作为政策调整、预算安排、年终考核和行政问责的重要依据。五是将评价结果主动报送上级主管部门和本级政府、人大审核备案等。通过采取一系列的“倒逼”方式,不断完善预算绩效管理、优化支出结构、增强绩效意识、提升绩效管理水平、切实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结束语

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体系必定会通过全面预算管理体系选取出关键性的绩效成绩,并取得高效的企业管理。绩效管理和全面预算管理的相互结合促进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绩效的提升,还使事业单位逐渐的走向管理流程化、业务流程化的道路,并为事业单位发展进行精准的定位。

参考文献

[1]蔡辉云.浅议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考评.中国农业会计,2010(9).

[2]郭海霞.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难点及其对策研究.财务与管理,2016(04).

[3]毛成银,任蓝青.从绩效视角论我国事业单位预算评价.财会月刊,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