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1-11
/ 2

有关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分析

王震

王震(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都医院255400)

【摘要】目的:对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以2014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46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采用中医内科治疗,对照组进行西医疗法,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采用中医疗法的总治愈率为91.3%,观察组采用中医疗法,治愈率为100%。结论: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具有十分明显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内科;慢性;支气管炎【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2-0015-01

慢性支气管炎发病周期较长,由于初期症状较浅不易引起重视,病变持续发展会导致阻塞肺气肿或者肺源性心脏病,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采用中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疗效确切,具体报道如下。[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46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23例。患者年龄为36~78岁,平均年龄51.4岁;患者病程3~12年,平均病程7年。两组患者年龄、病情、病程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参照陆再英的《内科学》(第4版)诊断标准[2]:主诉咳嗽、咳痰及反复发作,或伴有喘息,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并连续两年或者两年以上,并排除其他慢性气道疾病。

1.3临床检查患者肺纹理增粗并紊乱,有条絮状影,呈现斑点,双侧下肺野居多。

1.4治疗方法

1.4.1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方法,给予患者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和支气管舒张药等治疗,并对患者施予卧床、吸氧等辅助手段。

1.4.2治疗组给予中药治疗,根据临床表现将其分为4种证型,并采取相应的中医治疗方法。肺虚型:症状表现为患者脉搏细弱,舌苔薄白,痰液呈白色黏性,可闻泡沫状痰干啰音或哮鸣音[3];治疗方剂:半夏15g、茯苓12g、苏子12g、厚朴15g、桔梗12g、陈皮12g、炙麻黄12g、百部12g、杏仁12g、炙甘草6g、紫苑6g、白前6g,可随证加减。肾虚型:症状表现为动则气短,常咳声噶涩,多为阵咳,痰较多,舌苔淡白,脉多细,夜尿频多并伴随腰膝酸软;治疗方剂:附子15g、熟地15g、陈皮10g、肉桂10g、半夏15g、茱萸10g、泽泻15g、茯苓20g、淮山药25g、党参25g、甘草10g、白术15g,可随证增减。脾虚型:症状表现为连声咳,夜重日轻咳黏液或浆黏液痰,痰量较多,舌苔白,脉濡缓或滑,食欲不振,饭后腹胀,面容虚肿,大便溏软;治疗方剂:党参12g、白术9g、茯苓9g、防风6g、甘草3g、黄芪20g、山药20g、五味子9g,可随证增减。肺肾两虚型:症状表现为干咳无痰或少痰,痰黏稠似盐粒,不易咳出,常动则气短,舌苔光剥或少苔,舌质红,脉细数,口干咽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头晕目眩,腰酸肢软;治疗方剂:太子参30g、茯苓6g、半夏6g、熟地黄12g、甘草6g、枇杷叶10g、陈皮6g、五味子6g、麦冬15g,可随证增减。以上中药方剂均水煎服用,每日1剂,早晚分两次服用,连续治疗5周。

1.5疗效指标参照《中药新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评价标准:治愈:咳嗽、咳痰及喘息等症状完全缓解,肺功能检查恢复正常,肺部哮鸣音消失;显效:咳嗽、咳痰及喘息症状明显缓解,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休息,肺功能检查明显改善,肺部哮鸣音减轻;有效:咳嗽、咳痰及喘息症状减轻,肺功能检查有所改善,但程度不明显;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及肺部检查表明症状无任何改善[4]。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1.6统计学方法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经过5周治疗,对照组患者治愈11例,显效6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1.3%;治疗组患者治愈15例,显效7例,有效1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治疗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3讨论

慢性支气管炎为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其发病原因仍不完全清楚,与多种致病因素有关,如有害气体、颗粒、微尘、细菌等均可引起该病。中医理论认为慢性支气管炎属于“咳嗽”“痰证”“喘证”等范畴,其病机在肺,与肾、肝、脾等器官功能失调有关。由于该病易受外邪或内邪干扰,致使病情反复发作,治疗较为困难[5]。肺为五脏之华盖,专注于气,肺受损,五脏失调,气不顺致使病发。因此,中医治疗常采用桔梗、桔皮等宣清降浊;白术具有破滞行气之功效,黄芩、苏子等可祛痰;阴虚者可适当添加些麦冬。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期治疗以抗感染药物为主,辅以平喘、止咳和祛痰药物;症状缓解后施以补肾益肺、固本养元等药物,彻底根治病情,“发时治标,缓时治本”。[6]与此同时,中医临床研究还发现,慢性支气管炎还应该结合不同的分期进行辩证治疗,在该病慢性迁延期应该坚持标本兼顾的原则,查明病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扶正的同时不留邪,祛邪的同时不伤正,在该病缓解期时,应该检查缓则治疗其根本的原则,将扶正固本作为治疗的根本,主要是进行肾、脾肺的补益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慢性支气管炎应以预防为主,加强身体锻炼,增加自身免疫力。综上所述,中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杨毅勇.慢性支气管炎中医辨证论治[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5):51-54.[2]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60-62.[3]程运乾.新编使用中医内科学[M].西安:西安出版社,1997:188-189.[4]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55-58.[5]田德禄.中医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9-65.[6]姚梅兰.慢性支气管炎的中医治疗方案分析[J].中医中药,2010(3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