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中旬福建省泉州市培元中学362000
摘要:如何创建高效的课堂教学,同时落实“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关键在于教师的观念转变,包括要改变教学组织形式、转变教学行为和关注学生的个体需求,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通过有效教学让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科文化素养得到发展。
关键词:转变教学形式教学行为学生主体
课堂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在新课程改革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及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模式的背景下,如何通过常态的课堂教学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将新课程标准中的“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最大化、最优化?如何通过教师的导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获得高效收获、高效提高、高效进步、高效发展?这应是高效课堂的最基本要求,作为课堂教学组织者的教师,是课堂改革的最直接的一环,或者讲是高效课堂实现的关键因素。
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谈谈创建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一、要改变教学组织形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大班为对象,课堂教学以教师的讲述为主,以教师和教材为主体,教师制定教学目标和要求、教学方法和设计主考考虑全班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学生的个体需求不能得到很好地体现,学生学习中面临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地解决;同时课堂教学及课后辅导很难关注到每位学生,而且很难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为此应改变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实施小班化教学。
经过教学实践证明:小班化教学利于营造和谐的课题氛围、关注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及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等独特优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根据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难度,能根据学生的个性需求结合课标要求较好地把三维目标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二、教师要转变教学行为
1.教学观念的改变
首先,教师的角色应由知识的灌输者、守护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共享者,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依学定教,学生可以用自己的心灵去领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课堂不再是格式化程序的场所,而是学生自主发展的舞台。要做到这一方面,教师要及时转变观念,真正实现从传统到高效课堂的意识转变,平时教学应侧重于研究如何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何通过有效的引导让学生掌握学科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由“学会”变成“会学”。
其次,要注重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是师生关系,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决定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每一名教师都应该真心地走进学生,真情地亲近学生,深入地了解学生,平等而理解地对待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构建融洽、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只有在这种师生关系下,才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和谐、高效教育。
教师要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呢?一是要真心热爱学生,赢得学生的信任,这是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的前提。为此,应注意做到理解和尊重学生,要以客观公正、一视同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全体学生,这也有利于学生正确看待自己,找准自己的位置,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二是要利用课余时间,尽量去了解学生,充分地接触是建立平等师生关系的基础。
2.教学策略的改变
构建高效课堂需要充分的课前准备,为此在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要紧盯教学内容。
“不打无准备之仗”,课堂要高效,课前教师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设计出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置性作业。其次知识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还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也要兼顾各个层次的学生需求。同时在备课时,教师要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预测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之处,研究如何通过教材知识点的整合来突破重点难点知识。
二是要紧盯教学对象。
在备课时,更应把“备学生”落实到位,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学要求和目标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如果不符合,就必须修改,因为这是关系到教学内容能否让大部分学生掌握、教学目标能否基本达到的关键之所在。当然这也给我们的课堂管理和教学提出了挑战: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
三是要创设活跃的课堂气氛。
教师要善于根据具体教学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与合作者,要重视课堂民主平等氛围的营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自由表达、愉快合作,让学生在心理上处于兴奋和抑制的最佳状态,让学生充满求知的愉悦感,调动起学生的良好情绪,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让每个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都动起来。
四是要实施分层次教学。
由于学困生对知识的学习及掌握也存在差异,有些是学习能力上的差异,有些是对不同模块知识点掌握及知识运用的差异。因此,教学中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到“以生为本,有得放矢”。如对于那些对概念、基本原理易产生混淆的学生,教师在教学中就需有意识地帮助他们构建主干知识框架,形成知识思维导图,理清知识点之间的因果关系,并要求学生强化记忆,总结规律,完成适当的知识储备,力求在考试中能基本懂得运用。而对于那些不能学以致用的学生,则要重视平时训练,训练时要精选题目,做到精讲精练,利于把基础知识变为测试性知识,通过训练提高能力,形成对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和程序,把握答题的方法;而且对学生经常犯错或理解不清楚的知识点要多次重复,做到每周一练,且练习的题量和难度也要有层次,这样才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五是要侧重于学法的指导。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要创建高效的课堂,除了教师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外,更应该做的是让学生拥有科学的学习方法。为此,课堂教学要坚持以学为主,以练为辅。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提高学习的整体效果。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都是教学的主导,以点拨启发为主,通过合适的形式使学生完全动起来,积极参与到学习之中,让这种主动的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习惯。课堂上学生的练习是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及知识应用情况的手段之一。练习的形式多种多样,设计的题目要求要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层次性,通过练习达到课堂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同时教师能很好地把握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三、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等。有效的课前预习可以使学生在听课时有的放矢,还能做到抓住重点、克难点;而课堂学习则要求学生要积极思考,主动探究问题、回答问题,参与到教学的环节中利于学生将知识理解于课内,能与教师密切配合,跟着教学进程不断理解和掌握课堂所学知识;课后复习则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再现,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再整合、再思考,从而变为自己的知识。
2.关注学生的个性特征
“关注每一个学生,不放弃每一个学生”是新课程教学的理念之一,而每个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分析等在能力都存在差异。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可以采用自学式、启发式、探究式、师生讨论式等方法来解决每个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可以针对学生听课或讨论中提出的问题或遇到的困难及时进行沟通,帮助他们及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把问题解决在课堂教学中,从而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3.应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问的产生能促进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的思考才能激发学生去探究问题的根源,才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科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有动力去学习、去探究问题。而来自学生身边的问题是产生学习兴趣的最直接源地,因此,结合教学内容挖掘学生感兴趣的又是实际生活中的地理问题是提高同学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之一。为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该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从身边生活中找些案例、创设情境来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地理课在学习“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时,可以问学生火灾时是风大还是火大?在学习“大气水平运动”时,可以让学生思考:台风登陆前后风向是怎样变化的?为什么夏秋多台风?台风有哪些利与弊等;为什么天气预报时经常说到沿海大风警报,而内陆地区为什么没提呢?这些问题都是学生常见的,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符合课标中提出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要求,同时还可以让同学加深对所学地理知识、地理原理的理解及应用。
总之,在创建高效课堂的教学中,应侧重于让学生能很好地把握学科的基本概念、规律和原理,即学科的知识目标;掌握学科学习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情境、案例进行灵活运用,做到提高答题能力和促进学科思想和价值观的提升,从而使学生的学科学习能力和学科文化素养得到发展,这应是创建高效课堂教学策略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