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民安徽省无为实验中学238300
摘要:质疑是孩子学习的一个重要能力,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本文深入浅出地论述了语文质疑能力培养的三个渠道:成语中,俗语谚语中,课文中。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提倡质疑问难,让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极培养学生勤于思考问题、敢于善于提出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进而培养学生的语文质疑能力,让他们获得新知。
关键词:质疑问难课文创新能力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宋代教育学家朱熹也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语文教学也该如此。语文新课标指出,初中生要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一、通过成语,培养学生质疑创新能力
成语是汉文化的一大特色,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简短精辟,易记易用,蕴含宝贵的文化财富。几千年来,含义固定;时代发展,可对其质疑问疑,通过思考、辨析,翻出新意。如“缘木求鱼”本义是“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正确,不可能达到目的”,是贬义词。教师可引导学生质疑,反向思考——缘木也能求到鱼;云南有一种石扁鱼到树上产卵,渔民摇树干便能抓到鱼。这样开阔了学生眼界,丰富了他们的知识;更难能可贵的,淬炼了他们的求异思维。成语中,不少可教授孩子质疑方法,训练学生创新能力。
二、通过俗语、谚语培养学生质疑创新能力
俗语、谚语是我国宝贵的语言财富,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些常用义发生了微妙变化。可引导学生反向思考,翻出新意,得到新知。如“天有不测风云”可质疑并反向思考“天上风云可测”——气象卫星能测天气风云,越来越精确。
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头——人在矮檐下,就是不低头。
鸡蛋里挑骨头——即将孵化的鸡蛋,里头就是有骨头!
隔行如隔山——综合科学,发达的通讯,人成了多面手。
酒香不怕巷子深——酒香还怕巷子深,需要加强宣传。
独木也能成林——亚热带一种榕树,一棵繁衍出一片林子。
良药苦口,忠言逆耳——良药不见得苦口,忠言也可以不逆耳。
无规矩不成方圆——有规矩不一定成方圆,还应遵守。
墙倒众人推——碍事的墙、挡道的墙就该众人推。
水火不相容——水火偏能相容。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8000米深处海冰,能在海里燃烧。
纸里包不住火——纸里也能包住火,譬如湿纸。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原则性强。
三、以课文为载体,锤炼学生质疑创新能力
学习新课文时,可以先让学生根据题目及预习的情况提出问题。“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我知道,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学会质疑是创新的开端,学会质疑是启智的关键。所以只有教学生学会质疑,才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才能,才能翻出新声。
《威尼斯商人》:吝啬鬼夏洛克真的那么可恨吗?学生探究质疑:夏洛克固然可恨,也值得同情。
理由:1.他是犹太人,是异教徒,长期受安东尼奥为代表的基督教徒的歧视。2.他是商人,被打上“唯利是图”的记号。3.被鲍西亚钻了文字的漏洞。
《江村小景》:“长子回家,母亲出去借便衣。恰巧妹妹买东西回来,哥哥不知是妹妹,便调戏她。妹妹呼救,弟弟见状,与哥哥发生冲突。兄弟俩手枪互击,双双死亡。”
学生质疑:(1)长子回来,母亲难道不跟他讲家庭成员吗?长子对弟弟、妹妹心里没数吗?(2)长子回来,要穿便衣,弟弟没便衣吗?何需母亲出去借?(3)长子回家乡,肯定对家乡一草一木都充满了感情,何况对自家的人,更是爱屋及乌,绝不会调戏的。
《变色龙》:巡警说:“这不是将军家的狗,将军家没这样的狗,他家全是大猎狗。”奥楚蔑洛夫追问:“你拿得准吗?”巡警信誓旦旦地说:“拿得准,长官。”可是,话没落音,他立马改口说:“不过,也说不定是将军家的狗。前几天,我在将军家院子里看见过这样的狗。”几秒钟说话如此自相矛盾的人,现实中根本不可能有。夸张过度!
《安恩和奶牛》:一开始,老太太就预测会遇到麻烦,为什么不写个牌子“此牛不卖,我带它来集市散心”?这样才合常情。《愚公移山》:愚公批驳智叟时说:“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学生质疑:为什么愚公口口声声只提“子、孙”而不说“女、孙女”?
《孔乙己》《范进中举》:学生生疑:除性格上的原因外,为什么孔乙己只考了一两回,就未能坚持考下去?范兄却能反复考、锲而不舍地考下去,一直考到50多岁,直至中举?
长期这样训练,学生提出问题、质疑的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就让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提倡质疑问难,让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极培养学生勤于思考问题、敢于善于提出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进而培养学生的语文质疑能力,让他们获得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