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艾青诗歌中色彩的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1-11
/ 2

浅谈艾青诗歌中色彩的运用

杨莲花

◎杨莲花(重庆三峡学院,重庆404000)

中图分类号:I0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1-097-02

摘要:色彩是艾青诗歌形象的主要构成要素之一。他追求强烈的视觉艺效果,充分发挥色彩的情感、心理功能,赋予意象、主题以相应的色调,把色彩这一视觉艺术要素成功地运用到诗歌艺术中,使其诗歌产生了丰富而独特的美感,同时也使感情的表达独特而浓烈。

关键词:艾青;诗歌;色彩运用;感情

艾青是现当代诗坛上的杰出代表,富有创造性的一代巨匠。他的诗不仅在内容上始终抒写民族、时代的博大情怀,是人民的歌手,而且在艺术形式上作出了卓越的创造,特别是大量的形象与意象的精心营构,不拘一格、自由挥洒的诗歌形式,融朴素与华美为一体的语言表达等,形成一种情绪饱满、形象鲜明、深沉而热烈的风格。关于艾青诗歌创作中的形象思维与形象的创造,已是评论者早已论述的了,这里仅就构成其诗歌形象并成为其形式特色的重要因素——色彩的描写来作一番较为具体的分析,从色彩的角度来看艾青诗歌的审美特征及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可以说,古今中外,对色彩的描写是文学创作中常见的现象。因为,大千世界,自然万物,无不具有形状、色彩,对于它们的感受与表现自然也就离不开其外在的形色特征。绘画、摄影等造型艺术可以直接展示物象的色彩,而文学作品则借助文字符号,通过读者的想象,可以在美的色彩世界中感受美的愉悦。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万绿丛中红一点”、“桃含可怜紫,柳发断肠青”等古诗名句就是以色彩为主要感情特征的。在艾青的笔下,无论是主题的孕育、形象的构成、情感的内涵、语言的表达,无不与对色彩的观察与描绘紧密相联。可以说,如此重视并大量运用色彩语汇进行诗歌创作的现代诗家唯艾青一人。以丰富、细致的色彩描写构成鲜明的画面,具有强烈的视觉艺术效果,这是艾青诗歌创作的一大特色。下面就从美术学和情感两方面对艾青诗歌的特点进行浅析。

一、从美术学的角度来分析

艾青原是一位画家,国民党的铁窗囚禁剥夺了他的作画权,他转而借助文学来传达思想情感。但他画家的惯于感受和涂抹色彩的特有禀赋还是充分显露出来,并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果说诗画结合是中国传统诗歌美学的一大要理,那么艾青则对之作出了新的阐释与提升。

看看《向太阳》中第二小节:

早安呵/你站在十字街头/车辆过去时/举着白袖子的手的警察

早安呵/你来自城外的/挑着满箩绿色的菜贩

早安呵/你打扫着马路的/穿着红色背心的清道夫

早安呵/你提了篮子/第一个到菜场去的/棕色皮肤的年轻的主妇

我相信/昨夜/你们决不像我一样/被不停的风雨所追踪

被无止的恶梦所纠缠/你们都比我睡得好啊!

这其中对于颜色的选取显得独特。画面本来是无色的,但是如果从一个无色的画面直接转换到一个全彩的画面就显得让人的眼睛接受不了。并且还会在总体感官上造成一种混乱和不自然。艾青这一点做得很好(相比于其他的诗人——颜色从意象身上被剥离),他只是选取了很具有代表性的颜色,用颜色来体现诗歌思想化的东西。“警察的白袖子”,“菜贩的满筐绿色”,“清道夫的红色背心”,“棕色皮肤的主妇”——全部是单一的纯色的并列,这是印象派绘画中的又一个典型特色。这里面白色与绿色是单色调,也是光色。而红色与棕色是深色和暗色调。而且关键是色彩的堆砌,这中间的过渡是巧妙的——白,绿,红,棕。没有一个巨大的落差。

还有一种极为巧妙的地方就是利用色阶的变换和融合,在深色中发现光芒。这句话怎么理解呢,我们还是来看个例子:《大堰河——我的保姆》大堰河,今天,你的乳儿是在狱里/写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

关键就在这里:黄土下面紫色的灵魂。这两种颜色本来都是暗淡的色调,但是在这样的一种组合后便发生了质的变化,我们发现了隐隐的光在文字的下面萌生。紫色是由红色和蓝色组成的,那么黄色又可以将这样一种组合打破,同时黄色自己也能成为光点。那么这个时候整体的色彩就变得丰富并且具有光明的成分,而且这种光芒仍然是一个坚强的过程。

二、从色彩所代表的不同感情来看

在艾青的诗歌中,不同的色彩所代表的阶层和感情也截然不同。纵观艾青的全部诗歌创作,有一个大致的规律:明朗、积极的情感往往用黄、红、蓝、绿来形容,忧郁、消极的情感一般与灰、黑、土、紫色相对应。诗人以灰色系即:灰、灰黄、灰白、黑等暗色调来表现土地、旷野、北方、道路、穷苦人的脸及衣服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民族苦难的深深忧虑和对祖国母亲的无限眷恋之情。如《旷野》:“一条渐渐模糊的灰黄而曲折的道路”,“在广大的灰白里呈露出的到处是一片土黄,暗赭,与焦茶的混合啊……”,这灰蒙蒙的旷野与乌暗的田亩、黑色的石碑、褐色的山坡以及笼罩一切的灰白而混浊的雾,组成一幅贫瘠、荒芜、废墟般的画面,它不是诗人对北方土地的自然写真,而是整体性象征,是祖国饱受侵略、生灵涂炭的不幸命运在诗人忧郁的眼中的映照。

又如《北方》:“一片暗淡的灰黄,蒙上一层揭不开的沙雾;村庄呀,山坡呀,河岸呀,颓垣与荒冢呀,都披上了土色的忧郁”,“灰暗的天幕下......惶乱的雁群,击着黑色的翅膀,叫出它们的不安与悲苦”。同样以灰、黑、土等灰暗的色彩渲染北方农村的破败与诗人的忧郁。

明朗、积极的情感往往用黄、红、蓝、绿来形容,如《生命》中“楮黄的健康”、“蓝色的静脉”、“跃动的鲜红”等,通过这些鲜艳的颜色来表达新生生命所带来的希望,和敢于与黑暗作斗争的精神。而这鲜红色的生命也暗示着在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中广大民众的觉醒与奋起,暗示着诗人对民族前途的乐观和信心。

三、色彩与感情的结合

艾青的诗歌不仅仅只是单纯的写色彩或表达情感,还将色彩运用和情感的表达结合得天衣无缝。以《当黎明穿上了白衣》为例:

紫蓝的林子与林子之间/由青灰的山坡到青灰的山坡/绿的草原/绿的草原/草原上流着/新鲜的乳液似的烟……

啊/当黎明穿上了白衣的时候/田野是多么新鲜

看/微黄的灯光/正在电杆上颤栗它的最后的时间

诗从一开始,就把读者带进了辽阔而美丽的景色中去。“紫蓝的林子”、“青灰的山坡”、“绿的草原”,色彩丰富而鲜明。构成这一美丽图画的原因,不仅在于诗人精心地选择了三个色彩鲜明的词:“紫蓝的”、“青灰的”、“绿的”,而更在于诗人在诗句上的精心安排。“紫蓝的林子与林子之间/由青灰的山坡到青灰的山坡/绿的草原,绿的草原……”这有层次的诗句,把画面有层次地展开了,诗句的层次和画面的层次极为和谐。而且好像是随着诗人的眼光,一层一层展开的,自然而贴切。

艾青的主色调是一种浑浊、阴郁的冷色:紫色,灰色,铁黑的天与地;;“土黄、暗褐与焦茶色的混合“的旷野,”褐色的阴暗的山坡“(《旷野》)。在这些色彩的涂抹中,我们感到的是诗情画意的结合,是人深沉的感情蕴含在油画般的形象描绘之中。

《大堰河我的保姆》里写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写“长了青苔的石椅”,写大堰河的具体的劳作,都呈现出一种油画的色彩,写马赛城街道的“摆荡”,货车的“颤仆”,市场上的“喧声”,太阳的“混沌”,像“弃妇之批发般的煤烟”,像“肺结核病患者的灰色痰似的”“装货的麻袋”——无不给人一种明晰的立体感,同时也仿佛使人看到了那流动其间的血:带着温暖,带着爱憎,带着生命力的诗的血。

又以《生命》为例,它是对生命的呼唤,是对民族新生的渴望。诗人通过人体的色彩特征,化抽象的“生命”为“新鲜的红色”,并以灰白为衬托,“赭黄的健康”则代表着中华民族,这样的表达比起直白的抒情可谓新颖而又亲切,具体而又概括,具有别样的美感。

四、结语

综上所述,色彩描写是艾青诗歌创作中重要的表现手段,是他诗歌艺术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把造型艺术的主要手段——色彩作为有独特功能的语言符号,使之传情达意。他把天地间丰富绚烂的颜色化为美丽的诗花,用“燃烧的笔”“蘸着燃烧的颜色”谱写成光辉的“彩色的诗”。

参考文献:

[1]郭竹平、王婷.《唐诗三百首》[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59

[2]《艾青诗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3]《艾青全集》(第3卷)[M].河北:花山文艺出版社,1991.

[4]陈志华.《论艾青早期诗歌中色彩与意象的绘画性表现》[A]德州学院学报第21卷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