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联合检测同型半胱氨酸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应用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1-11
/ 2

分析联合检测同型半胱氨酸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应用价值

丁峰

丁峰

(汉中市洋县人民医院检验科陕西汉中7233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联合检测同型半胱氨酸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12月被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93例患者设为实验组,按照患者发病时间长短可分为早期组(<3小时)34例、中期组(3小时~6小时)30例和晚期组(>6小时)29例,同时匹配选择同期体检健康志愿者30名设为参照组,均进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浓度检测,统计分析检测结果。结果:早期组、中期组和晚期组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与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浓度水平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项指标呈现逐步上升趋势(r=0.9866和r=0.9977);早期组、中期组和晚期组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与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阳性率均在80.00%以上,两项指标的晚期阳性检出率达到100.00%,各组两项指标分别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两项指标检测阳性检出率均在90.00%以上,其中早中期组患者联合检测阳性检出率较各组单项指标检测具有显著性提高(P<0.05)。结论:同型半胱氨酸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对于辅助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疾病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且在早期均有较高的灵敏度,联合检测更能有效提高阳性检出率,对于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筛查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同型半胱氨酸;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5)02-0039-03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急性冠脉综合征,是突发性的心肌持续缺血性而坏死,主要发病机理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而继发性的引起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或中断,心肌持续而严重缺血引起心肌坏死,从而引发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1]。该病的主要致病基础是患者存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少见炎症、冠状动脉栓塞、痉挛等因素[2]。临床诊治特点以早发现早治疗为主,及时的确诊和进行溶栓或防止再灌注对于疾病的治疗具有极大的意义。本文旨在探讨分析联合检测同型半胱氨酸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依据,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12月在本院门诊和住院患者、病情符合《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3]诊断要求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93例设为实验组,根据患者发病时间可分为早期组(<3小时)34例、中期组(3小时~6小时)30例和晚期组(>6小时)29例,其中早期组男20例,女14例,平均年龄(62.75±7.11)岁,中期组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61.94±7.29)岁,晚期组男17例,女12例,平均年龄(62.04±7.63)岁。同时匹配选择同期体检健康志愿者30名设为参照组,志愿者均排除各种急慢性感染性疾病、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干扰,且无心脏病史,其中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62.17±7.82)岁。四个小组成员的年龄、性别等情况经统计分析无明显区别(P>0.05),具有可比性。

1.2样本收集

患者由于突发性胸痛等原因在诊疗时即刻由专业护士采集静脉血5.0毫升,而参照组志愿者于次日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5.0毫升,分离出血清后待测,若不能及时检测,则将样本暂时置于2℃~8℃的冰箱保存,但保存时间不能超过样本中待测物质的规定保存时间。待测样本均排除溶血、黄疸、脂血。

1.3仪器与试剂

仪器为AU6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同型半胱氨酸测定试剂盒(循环酶法)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测定试剂盒(免疫增强比浊法)及其配套校准品和质控品均由四川新健康成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同型半胱氨酸检测系统已溯源至NISTSRM1955,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检测系统已溯源至企业标准。

1.4方法

由持证上岗的专业技术人员按照AU6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标准操作规程和试剂说明书进行参数设置,检测样本前均进行室内质量控制,在控的情况下然后检测样本。

1.5结果判断

同型半胱氨酸健康人参考范围<25.0μmol/L,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健康人参考范围≤6.32ng/ml,检测结果超过参考值上限为阳性。

1.6统计学处理

用SPSS19.0继续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的t检验,率的统计用x2检验,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参照组和三个实验组小组检测同型半胱氨酸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浓度水平结果分析,见表1。由表1可见,早期组、中期组和晚期组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与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浓度水平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项指标呈现逐步上升趋势(r=0.9866和r=0.9977)。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主要以急性剧烈而持久胸骨后痛、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发热等为特点的急性综合征[4]。早发冠心病的家族史、高脂血症、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和缺乏运动等都是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原因。

同型半胱氨酸是一种含硫的氨基酸,是蛋氨酸的代谢产物,人体血液中大部分的同型半胱氨酸是以和二硫键结合的方式存在,只有少部分游离参与到血液循环。该指标目前已有多篇文献报道称其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辅助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对于疾病的早期辅助诊断和疾病监测也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5-7]。脂肪酸结合蛋白是一种重要的可溶性的小分子细胞内脂肪酸结合蛋白质,其分子量为12KD-16KD,是长链脂肪酸的载体,具有调节脂肪酸代谢的作用,大量存在于心肌、小肠、肝脏、脑、表皮、骨骼肌等组织中,目前已鉴定出9种不同类型的脂肪酸结合蛋白,各型均有组织特异性[8]。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由于体积较小,是心肌细胞中含量最丰富的蛋白质之一,较骨骼肌中含量高10余倍,具有较强的心肌特异性。正常情况下人体血液中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含量较少,只有在心肌细胞损伤时才会快速释放到血液中,心肌缺血早期的30分钟后即可检测出明显变化,且浓度水平能稳定保持。研究发现它不仅能快速发现心肌损伤状况,反映心肌梗死的量,还能推测心肌梗死范围,可做为判定冠状动脉再通与否及作为心外科手术中心肌保护指标[9]。

本研究结果显示,早期组、中期组和晚期组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与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浓度水平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项指标呈现逐步上升趋势(r=0.9866和r=0.9977),说明当患者出现急性心肌梗死疾病时,同型半胱氨酸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含量会出现明显的上升改变,能够对临床疾病的辅助诊治起到一定的帮助,且对于疾病发生发展的情况也可以做初步判断,对于预后观察也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早期组、中期组和晚期组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与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阳性率均在80.00%以上,两项指标的晚期阳性检出率达到100.00%,各组两项指标分别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同型半胱氨酸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对于辅助诊断急性心肌梗死都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两者之间并无明显差异;联合两项指标检测阳性检出率均在90.00%以上,其中早中期组患者联合检测阳性检出率较各组单项指标检测具有显著性提高(P<0.05),两项指标的联合检测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筛查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能够有效降低漏诊率。

综上所述,同型半胱氨酸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对于辅助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疾病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且在早期均有较高的灵敏度,联合检测更能有效提高阳性检出率,对于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筛查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由于本研究的病例数有限,上述的一些推测仍需要大量的实验及临床工作来证实。

【参考文献】

[1]李慧情,宋丽华.高龄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6):2473-2474.

[2]李美芹,蒋知新,衣志勇,等.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4):745-747.

[3]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38(8):675-687.

[4]盛惜英.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3):71-72.

[5]於王骐,洪理泉,邵景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小板相关参数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测定的临床意义[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2(2):306-307.

[6]王桂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总同型半胱氨酸、B型利钠肽及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21):2931-2932.

[7]文业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与胱抑C检测的临床价值[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1):2603-2604.

[8]石亚玲,陈星,江笑文.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及缺血修饰清蛋白联合检测对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J].现代医药卫生,2014(4):490-492.

[9]丁柳美,唐钧,倪培华.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J].检验医学,2011,26(6):383-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