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林芝地区人民医院儿科张莉红急诊科)
【摘要】目的评价经皮黄疸仪诊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2年01月-2014年12月门诊及住院572例新生儿经皮胆红素测定值和血清胆红素测定值分别诊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结果经皮黄疸仪操作简单、快捷、安全、无创伤,准确度高,患儿家属易接受。结论经皮黄疸仪在诊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关键词】新生儿;高胆红素;实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5)15-0096-01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表现之一。新生儿,由于毛细血管丰富,当血清胆红素超过85umol/L(5mg/dl),则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非结合胆红素增高是新生儿黄疸最常见的表现形式,重者可引起胆红素脑病,造成神经系统的永久性损害,甚至发生死亡。[1]血清胆红素测定测定是诊断和质量的金标准。但因抽血是有创操作,存在出血、感染等可能,且操作复杂、费时,患儿家属不易接受,特别是门诊患儿家属,故临床上不易用于动态监测胆红素水平。而经皮黄疸仪操作简单、快捷、安全、无创伤,患儿家属易接受,有利于临床动态监测胆红素水平。现将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门诊及住院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572例,分别应用经皮黄疸仪和血清胆红素值测定,讨论经皮黄疸仪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1.临床资料
1.1对象2012年0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新生儿572例,新生儿均为出生0-28天、肉眼可见皮肤黄疸,同时经皮胆红素测定和血清胆红素测定。男332例、女240例;汉族96例、藏族468例、其他民族8例;~3天12例、4~7514例、8~10天36例、10~28天10例;早产儿79例、足月儿493例;2000~2499g79例、2500~3999g485例、≥4000g8例。
1.2监测方法经皮胆红素测定采用南京理工大学科技咨询开发公司生产的JH-201B型经皮黄疸仪。在新生儿安静状态下测量胆红素值,测量部位:将充足电的经皮黄疸仪在前额部(取两侧眉弓连线中点)和胸部(两侧乳头连线中点)分别作为测量点,各测1次,使探头与皮肤接触,不留空隙,向下按压探头,在仪器显示屏上即可显示数值,取其平均值记录为经皮胆红素测定值。同时抽静脉血送检验科行总胆红素比色法测定。
1.3诊断标准经皮黄疸仪测定:①出生后24内测定值≥6mg/dl;②1~15天足月儿测定值≥12.9mg/dl;③1~15天早产儿≥15mg/dl可诊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血清胆红素测定:①出生后24内测定值≥102umol/L;②1~15天足月儿测定值≥220.6umol/L;③1~15天早产儿≥256.6umol/L可诊断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
2.结果
2.1经皮胆红素测定与血清胆红素测定比较经皮胆红素测定高胆组548例、非高胆组24例;血清胆红素测定高胆组563例、非高胆组9例。
2.2家属接受度对比检测率反映家属的接受度,研究显示经皮黄疸仪具有较高的接受度。检测率对比方法
2.3监测时间与费用对比经皮黄疸仪通常在半分钟内检测出,较血清胆红素检出时间明显缩短;而费用方面,经皮黄疸仪较血清胆红素测定明显降低。
3.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尤其是出生后1周最常出现,约占50%~75%。表现巩膜、黏膜、皮肤等处黄染,是胆红素在血液及组织中积聚而引起[3]。国内不少资料报道,由于延误诊疗,胆红素脑病仍有发生,严重地威胁着新生儿的健康和生命,应引起高度重视,对早期高危新生儿如黄疸发生早,进展快,程度重,应监测血清胆红素,密切观察病情,及时诊断,给予相应的防治措施,严重者应按急症处理[2]。
笔者参照病理性黄疸诊断标准制定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标准。利用经皮黄疸仪和血清胆红素测定法,对新生儿黄疸进行诊断性筛查,探讨经皮黄疸仪在临床诊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应用价值。经皮黄疸仪是通过测定患儿皮肤黄疸程度估计血清胆红素的浓度,研究表明经皮测得胆红素值与血清胆红素值呈正比关系,本组结果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胆红素值二者符合率较高,说明经皮黄疸仪可以准确地反映出血中胆红素浓度,便于诊断及治疗。在监测胆红素过程中,家属对静脉抽血有创操作存在担忧,患儿家属不易接受,故临床上不易用于动态监测胆红素水平,而经皮黄疸仪操作简单、快捷、安全、无创伤,每日可行数次测定,临床上可免除反复抽血给新生儿带来的痛苦,也可减轻采血给医护人员带来的困难,患儿家属易接受,有利于临床动态监测胆红素水平。
总之,经皮黄疸仪是一种操作简单、快捷、安全、无创伤,准确性高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方法。虽然经皮胆红素测定在某些方面还不能取代血清胆红素测定,但是较高的灵敏度、准确度在很大程度上经皮黄疸仪可以用来反映血清胆红素的浓度,从而有效地对新生儿胆红素进行动态监测,在诊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也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值得广大基层医院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卫平.儿科学第8版.2014.06.119
[2]张家骧.新生儿急救学第2版.2006.12.533
[3]吴圣梅.新生儿医学2006.01.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