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维
古诗词的鉴赏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可算作比较难的考题,同时近几年的高考对古诗词的考查已成定局。教师难教,学生难理解。如果抓住诗歌的特点,掌握鉴赏诗歌的技巧和方法,就好像给诗歌插上翅膀,就能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从新课标下的新理念出发,针对高中诗歌教学的现状,结合近年来高考命题的发展趋势,构建了诗歌教学的基本方法。下面来谈谈诗歌鉴赏的新途径。
1读诗歌,挖掘隽永内涵
古今中外的诗词文赋,要含英咀华,品味其中的美。古人说:“读书切戒在匆忙,涵咏功夫兴味长。”语文学习的传统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涵咏”,而美读与朗诵恰恰是“涵咏”之重要一法。含蓄精练的诗歌,只有通过反复不断的美读与朗诵,仔细认真的涵咏,才能进入诗歌的意境,体会到诗歌的意境美。如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首句托“红豆”起兴,暗喻后文相思情,用语清纯又极富形象性。“春来发几枝”,寄语设问,饶有情趣,读来倍倍觉亲切。“愿君多采撷”,仍言在此而意在彼,实际上是暗示友人珍重友谊,用语诚恳动人。“此物最相思”,此句既切“相思子”之名,又合相思之情,妙用双关,加上这“最”字更显含蓄深婉。全诗选择象征赤诚友爱的红豆来寄托情思,语浅情深,意味深长。短短二十字的绝句内涵如此丰富。不去细细的读,细细的品,怎能得出如此多的感悟?
2画诗歌,激发想象细胞人们常用“诗情画意”来表达最美的情感和意蕴。中国古代文人常常诗书画皆通,优美的诗歌总是具有诗情画意的。苏轼就曾说过:“味摩诘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因此,教学诗歌,就是要让学生充分体会和想象诗歌的诗情画意,并把自己融入到诗歌的诗情画意之中,进而体会诗歌的画面美、情感美和意境美。前人在这方面已经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宝贵的资料,展示后人对古人诗歌的画意图,我们可以调动学生的想象,让学生用手中的笔把诗歌所表现的画面简单的画出来,进而将自己化为诗人,进入诗歌的意境之中,充分体会诗歌的诗情画意。例如,在教学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让学生画出对词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我采用了行草的形式把整首诗生动地展现给学生,师生共同完成一幅唯美的画面,学生在对画面的观感中,就比较容易进入诗歌的境界之中。这样,可以使学生更易于把握两首词的意境,更形象的理解苏轼豪放的词风。“观千剑然后识器,操千曲然后晓声”,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去多看、多听、多读、多画,才能提高他们的诗歌鉴赏能力,这也是诗歌鉴赏教学的不二法门。
3置身诗境诗歌,往往具有情景交融,诗情画意的特点,我们在欣赏诗歌时,除了要反复诵读外,还要置身诗境,借助联想和想象,将诗中的画面再现到自己的脑海中,并借助自己已有的的生活体会和审美经验,和诗人获得共鸣,进入诗人所描绘的境界中,领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读陶渊明那些表现劳动生活,描写田园风光的诗歌,在农村生活过的人,读来都是亲切的。我们在读杜甫的《秋兴八首》(其一)时,就要将自己置身到那种露冷枫凋,万物萧森的情景中去,才能领会杜甫此时的遭际和内心的活动,才能品味全诗的感情基调和思想感情。还有一些诗,描写的是我们很少经历过的情景,如李白的《蜀道难》,诗中运用想象和夸张,描写的并非实景,我们就应该发挥想象力,借助联想和想象,构想出诗人所描绘的世界。
4拓展延伸教师在教授诗歌之前,应该指导学生搜集与作者、作品相关的资料。上课时,采用各种方式来“知人论世”,即了解作者的背景,包括作者的身世、情感、写作风格等;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包括时代特征、风俗环境、政治因素等。一是让学生联系同一时代、同一背景下其他诗人的诗歌。比如在学习王维的《积雨辋川庄作》时,我们可以联想到同是山水田园诗人的孟浩然的一些诗歌,这样就可以领略王维诗的“画中有诗”的特点,进而感悟这首诗的诗情画意。二是让学生联系诗人同一背景下的其他的诗歌。如学习了杜甫的《旅夜书怀》,我们就可以联系杜甫的《秋兴八首》、《咏怀古迹》等,因为这些诗都是杜甫在长江漂泊的时候写的,诗中所流露的感情应该有相似之处,那就是羁旅之愁、孤独之感。三是让学生联系同一风格、同一流派的其他诗人的诗歌。苏轼的诗以豪放、洒脱著称,我们在鉴赏苏轼诗歌时,不妨联系到辛弃疾等人的诗歌,因为他们同属“豪放派”诗人,这样有助于对诗歌的思想感情、创作风格进行全方位的理解。
作者单位:河北省霸州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