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境”造景在景观设计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0-20
/ 3

“意境”造景在景观设计的应用

周立志

周立志贵州铜仁学院美术系讲师,贵州铜仁554300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造景手法都离不开“意境”,这是现代景观设计中应用的优秀传统。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文化历史背景下。景观设计中的意境空间造景也有自己的新的形式体现,本文从四个方面浅谈古典园林中意境造景空间艺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应用,在总结古典园林意境空间造景手法的同时,也从工业遗址等主题性公园设计实例,从现代景观设计造景设计手法角度,探讨这个变化趋势。

关键词:意境造景;模数化

景观空间设计离开意境,恶俗不堪;意境是审美范畴。《辞海》解释,意境是文艺作品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是客观存在反映在人们思维中的一种抽象造型观念。情景是构成意境的基本元素。“意”指审美体验,或是审美意象。“境”则是有情趣的自然景色。设计师所创造的园林空间,只有进入欣赏者的视野,才算最后完成。意境的生成过程就是设计师、景观空间、参观者三者往复生成的流动过程,抛开空间而谈园林意境是不可理解的。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空间造景手法,非常之多,叠山理水,植物配置,物境主题等等,本文试从总结古典园林意境空间造景出发,结合具体实例浅谈现代景观设计中对古典园林意境造景的继承和发展。

1.人工叠山理水,缩移自然山水于方寸之间

中国道家思想认为天道和人性合而为一,中国古典园林从形成之初就与道家思想追求“道法自然”有不解之缘。具体而言,园林建筑的设计不是封闭的,亭台楼阁建在山水之中,四周的门窗与大自然交流。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写:“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就是一种包含深刻的人生感和历史感的意境空间。这样的思想影响了我国中国古典园林中对空间的处理,很多地方的设计手法有这样的自然寓意内涵。在现代景观设计中我们可以吸收古典园林叠山的具体处理手法,通过意境的联想来扩大空间感,如:苏州的环秀山庄的叠石是举世公认的好手笔,它把自然山川之美概括、提炼后浓缩到一亩多地的有限范围之内,创造了峰峦、峭壁、山涧、峡谷、危径、山洞、飞泉、幽溪等一系列精彩的艺术境界,通过“寓意于景”,使人产生“触景生情”的联想。沧浪亭屡经朝代改易却保留至今,四面环水,风景依然,浩淼的五湖、苍翠的群山尽收眼底,其巧妙地托出亭记的主旨,寓深长的历史兴亡感慨于其间。观江山胜迹、览亭记文字,可引人生出不尽之遐思。中国文人写意山水派园林,多为怀才不遇、贬官滴居、或坎坷不平的文人画家命题立意或参与建造的。他们造园如作诗文,总要抒发一种感情,表达一种意愿,倾诉一种理想。沧浪亭如同沧浪亭记一样,被后人的赞赏。给人的印象特点是朴素简洁,而又明畅自然,能于平淡直朴中见出深意,这正是中国古典园林中优秀的传统。苏州沧浪亭的“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拙政园梧竹幽居的“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雪香云蔚亭的“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都是写景、写情,发人联想的典范,即使游人在无风、无月、无蝉、无鸟时到此,也觉得似在这一境界之中。通过“寓意于景”,使人产生“触景生情”的联想。这种联想的思路,飞越高高围墙的边界,把人的情思带到浩瀚的大自然中去,这样的意境空间是无限的。这种传神的“写意”手法的运用,正是中国园林布局上高明的地方。

2.预先设定主题借助建筑空间构成的物境来表述主题

处理意境时候。有时候是先设计一个主题。在一个主题下,通过建筑物的具体体现。构成一种物景与意景的交融。上海大观园是上海淀山湖大观园游览区内的一个主要景区,位于上海市西南方向青浦县境内,距市中心65公里。游览区占地100公顷,东临淀山湖,西傍尾荡,具有江南水乡风貌。1987年起开始建设,1988年全面开放。[2]上海大观园借题中国古典文学名着《红楼梦》所描述的“大观园”,属主题园性质。这座园林不仅应具有园林意境的造景手法,还从对造园艺术和建筑艺术的创造中去表达和表现没有人物出现的故事,给现代游人提供观赏小说《红楼梦》中男女主人翁故事情节的生活环境。据小说描述,大观园“周围三里”,而上海大观园占地9公顷,基址面积基本上与原著接近,这个尺度介乎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之间。大观园是为皇妃贾元春省亲而建,故规划构思将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风格融为一体,采取“园中园”布局,以再现《红楼梦》中大观园的意境。

总体布局是以“太虚幻境”牌楼为前导,大观楼为主体,纵贯全园的南北轴线为中心,两侧因地制宜地布置各组园林建筑群,它们围绕中央水池,其间缀以小品建筑,形成体系。在对意境的造景上做文章,设计方花了心思。上海大观园内移栽了大量百年以上古树有700年树龄桧柏,300年树龄的罗汉松、银杏,100年树龄的茶花,数十年树龄的香樟等,呈现了古园面貌,吻合大观园的久远历史。主体建筑大观楼,背山面水而立,以其硕大对称,金碧辉煌,居主轴线之上而君临全园。其东接秋爽斋、紫菱洲;其西连戏台、梨香院。水池东侧分布着潇湘馆、蘅芜院与稻香村,南侧为体仁沐德,西侧布置怡红院与拢翠庵。这些园林建筑群各具与《红楼梦》中主人翁个性相一致的格调。这种借助建筑空间构成的物境来表述主题,在贝聿明的作品中也有呈现。例如:香山饭店结合地形采用在水平方向延伸的、院落式的建筑,后花园内远山近水、叠石小径、高树铺草布置得非常得体,既有江南园林精巧的特点,又有北方园林开阔的空间。前庭和后院虽然在空间上是绝然隔开的,但由于中间设有“常春四合院”,那里的水池、假山和青竹,使前庭后院具有连续性。吸收中国园林意境空间造景的特点。具体而言,大师重复使用具有中国传统符号特征的形式:方和圆,无论建筑立面内部,大门,照明灯具,还是客房内部设计,这两个形式总是重叠,反复出现,简单而丰富。

3.意境非预先设定,园林建成之后,再据现成的物境的虚实,以此“点题”

明清的私家园林是古典园林的终结时期,形成了江南,北方,岭南三大地方风格鲜明的局面。这种园林不同于宋明以前天然、简远、雅致的文人园林。其所表达则是以情景交融的意境,游人在获得园林意境的信息是多方面的,除了通过视觉的感受外,还借助听觉,嗅觉的感受,以“味”入景,以“声”入景、从而引发游人的意境遐思。运用文字来直接表述意境的内涵,表现的手法多样化:表现的范围也是多样化;具体形式体现在匾额和对联,这是古典园林表述园林意境的典型手法。游人借视听嗅感官刺激,结合其心理感受而达到诗画的意境,从而可以调动游者更多的想象和情感。

杭州的“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扬州的“四桥烟雨”等,只有在特定的季节、时间和特定的气候条件下,才能出现充分发挥其感染力的最佳状态。宗白华先生在解释艺术创造的形象是“实”,引起我们的想象是“虚”,由形象产生的意象境界就是虚实的结合,一个艺术品,没有欣赏者的想象力的活跃,是死的,没有生命。“看”指观景,即要提供合适的角度看景物,“被看”指点景,指景物本身具备优美的景观效果。[4]如拙政园中的“与谁同坐轩”同时兼顾了“看”与“被看”。这种手法尤其用在当今景观建筑与景观的关系中。中国画论道:“疏而跑马,密不透风。”疏:指“留白”,在有限的形象之外寄托不尽情趣,心情恬静而松弛。密:指内外空间组织穿插、步移景换,节奏变化快情绪高涨。在中国古典园林中两者相互结合相得益彰,如拙政园“荷风四面亭”景区的“疏”与西园的“密”是两个相邻的空间序列,给人先开阔惬意后丰富激扬的空间感受,松紧有致。另外疏密也在其它元素处理中对现代设计有很好的启示和借鉴作用:如山石的处理,咫尺山林的气势需要稀疏散落的山石点缀陪衬;水的疏密处理,集中与分散;植物疏密处理,遍植与孤植;景观建筑立面处理,一或两个面密集,其它相对简洁,疏密相间获得抑扬顿挫的节奏感。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实”指体形,“虚”则指空间,疏密、藏露都是属于虚实范畴。[4]江南园林中经常以曲折的“虚”廊及山石花木来掩映平直的“实”墙。当代景观设计的应用也应是如此,境界依赖于空间变化,空间则借实的体形形成。一般在设计中应避免虚实各半而是需要两种要素交织穿插,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4.唤起造访者的共鸣,具有现代设计功能和审美价值,是意境造景的发展新形式

现代景观设计包括对原有设计形式的保留、修饰和创造新的形式。这是古典园林意境造景手法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一些新的变化。人类历史上遗留的文化景观是人类工业文明的见证。如岐江公园,因地制宜为观景创造了良好条件,极具观赏价值。岐江公园位于广东省中山市西区的岐江河畔,是一个以工业为主题的市政公园。总面积11公顷,岐江公园在设计上保留了很多粤中船厂的工业元素和自然植被,并加入了一些和工业主题有关的创新设计。

设计者俞孔坚对设计的理解:[3]“设计师的首要任务是阅读场地,保留“没有设计师的设计”,或原有设计师的设计,因为那是时间的作品,是历史的积淀,更是故事的载体。然后对旧有设计进行修饰和增减,以图能更加艺术和戏剧化的表达旧设计的精神。”绿房子是一些由树篱组成,模数化的方格网,它们与直线的路网相穿插,树篱高近,与当时的普通职工宿舍房子相仿。“模数化的工业产品和设计,被用于户外房子的设计时,却产生了新的功能,这是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空间造景手法的现代呈现。诗意化地揭示现代场所的精神。同时,最大限度地满足现代人的不同的精神需求。这些饱含着技术之美,工程技术建造所应用的材料肌理,结构形式与风景一样。保留场地中的自然与人文元素。使之成为整体景观的有机组成部分,最直接地唤起造访者对场地精神的体验。[3]由此可见,意境空间造景的具体形式对象非一定是局限于古典园林,它随时代的发展而具备有新的形式体现。

结语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博大精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也是世界园林文化最丰富的遗产之一。她不仅综合了许多种艺术形式,如,山水画、书法、建筑、雕刻、植物学、园艺学等,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中国的传统哲学思想。今天我们学习古典园林造景艺术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继承这一宝贵的遗产。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日新月异,它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每个时代都赋予它不同的内涵,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它是一个创造和积累的过程。建筑、书法、戏曲、音乐,都离不开“意境”-----一种基本的,本源性的“空间”。正是这样一种出于对“意境”的重要认识,我们的设计应该具有传统的精华,即对意境空间的把握。在现代方兴未艾的景观设计过程中吸取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经验。化“腐朽”为神奇,古为今用。不能有认为古典园林有失过时,或有着认为西方的设计才是好的一种局限看法。

参考文献:

【1】冯钟平.中国园林建筑.[M].清华大学出版社

【2】刘少宗.中国优秀园林设计集(二).[M].天津大学出版社

【3】俞孔坚.庞伟.理解设计:中山岐江公园工业旧址再利用.[J]建筑学报.2002.8

【4】宗白华著.美学散步.[M].上海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