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敏(孝感供电公司人力资源部湖北孝感432100)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
企业管理是企业管理者和众多专家学者热议的话题。自2006年起,《中国电力企业管理》每年推出“电力十大管理创新”的论题,把对电力企业管理的研究推向了高峰。在第五届全国企业文化年会上,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尹援平指出:“和谐企业实行的就是价值观管理”。中国企业联合会宣委会常务副秘书长祝慧烨认为,价值观管理是以共享价值观为本质内核,在制度管理、民主管理、情感管理的平台上,形成的和谐管理。价值观管理、和谐管理,都是站在企业文化建设最前沿的高度,对企业管理理念提出的全新命题,都是以其企业价值观为本质内核的管理,也就是企业文化管理。
在二○○九年第八届全国文化年会上,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会长王忠禹明确的为“企业文化管理”正名说:企业文化管理是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紧密结合的产物。与传统管理不同,它提倡民主管理、自主管理,强调全员参与管理。作为一种观念形态的价值导向型管理,企业文化管理要求企业以提升价值创造力为核心,通过持续不断的引导、教育、感化、沟通、激励,使组织成员的行为变被动为主动、变他律为自律,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通过培训、考核、评估、主题活动等一整套系统化的操作规程,将企业经营理念融入企业的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中,贯穿于企业运营的每个环节和细节之中,固化到每个岗位和管理流程当中,渗透到由设计、开发、生产、资源配置、市场营销、品牌推广构成的价值链体系之中,使企业精神层面的激励作用有效地转化为企业高度自觉的执行力,为企业提升长期绩效和获得持续竞争优势提供持久的动力。
青岛双星集团总裁汪海曾说:“文化管理是最高层次的管理。”《工人日报》班组文化曾认同这一观点,“主持人说题”积极评价说:班组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文化;并说,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倍加关注和追求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断言:“未来的管理是文化”。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党组书记、常务副理事长孙王才说:文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高级阶段,这一点在电力行业已经得到广泛认同。
为什么说,企业文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如何加强企业文化管理?本文仅就此问题,发表一些浅见。
一、“文化管理”与绿色发展理念紧密契合
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0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表的主旨演讲中说: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潮流。并说,绿色发展就是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改善人民生存环境和生活水平,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可见,当今世界绿色发展理念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基础之上;其实现和谐管理、“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目的与文化管理所倡导的“和谐共享”的价值观念完全吻合。
所以,文化管理,这是时代的思潮,有深刻的经济社会背景。
国家电网公司长期致力于建设以“四统一”(统一核心价值观、统一发展目标、统一管理标准)为基础的优秀企业文化,坚持绿色发展道路。2010年4月19日,公司发布我国企业首个绿色发展白皮书。在国内第一次明确提出“绿色发展”及内涵,率先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全力推进自身、产业和社会绿色发展;要以追求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生产生活的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或无污染为特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可见,电网企业绿色发展的核心理论与企业文化管理的价值观导向严密契合。
二、“文化管理”的理念精髓是“以人为本”
当今,许多专家学者广泛认同:现代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管理;并为之诠释:企业最终的竞争力来自拥有的人才,以及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因此企业如何有效地调动各种人才的工作积极性,成为企业成败的关键。可以说,文化管理的要义之所在,就是实施人本管理。以人本管理为根本特征的文化管理,其本质上是对员工的尊重、理解和关爱,实施对员工的人本关怀: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培养人、成就人;其管理,不在制度,不在规范,而在于对人性的理解与支持。其共同特点是,遵循科学的管理规律,在看似无情的制度和规范中注入浓厚的人性化元素,使职工从潜意识中自觉接受管理要求,并心甘情愿地参与其中。故此,文化管理是建立在充分尊重员工的企业主人公地位和自我价值的全面实现的基础之上,充分体现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群体价值高于个体价值、内在约束高于外在约束。其文化管理的最高境界也在于:通过企业文化“以文化人”的作用,促使员工自觉认知、认同、践行企业核心价值观,由此产生强大的无可替代的内驱力,激发其内在潜力,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提升无法复制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创造其企业的卓越绩效,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践行“以人为本”,基本前提是职工和企业共同发展,并以职工的发展为企业发展的根本目的。来自宝钢的最佳实践者活动的成功经验就是:把职工真正作为“人”。领导者把广大职工当作企业发展的力量之基、活力之源。在管理的实践中,将每一位职工都纳入关注的视野,着眼于每一位员工在岗位上的每一个闪光点,不吝啬认可和赞赏的掌声、微笑,让广大职工切实感受到认可和尊重,体验到自我价值和尊重得到实现的成就感和幸福感,由此激发出内在的、巨大的劳动热情和活力。最佳实践者活动促使“以人为本”切实融入企业管理体系和行为,“人”作为生产力中最活跃、最生动、最为重要的因素得以真正激活。宝钢职工至上的管理理念和实践触及了一个关乎企业发展的终极目标的最为核心的命题,即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谁伤了员工的心,就是伤了企业的元气。”这是吉利集团首创的荣获第16届国家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二等奖的“元动力工程”的精核。其董事长李书福解释:“职工的心就是企业的元气。‘元动力工程’就是理顺员工的气,凝聚员工的心,把员工所思所想化为企业发展的动力和市场竞争力”,“‘元动力工程’,就是倾听员工的心声,全心全意依靠员工办企业。”
“元动力工程”,使一个靠钣金工榔头造车起家的吉利集团,如今已成为中国汽车业自主品牌的典范,成为中国汽车业十强中的唯一一家民营企业。
无疑,宝钢和吉利集团实施有着以人为本、以员工为本的鲜明特色的文化管理,成就了企业辉煌,为我们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三、“文化管理”的根本途径是实施企业人文关怀
文化管理要高擎“人文精神”的大旗,从本质上体现的是人文关怀。“人文精神”的精髓是,发现和肯定人的尊严、人的伟大和知识的力量,强调人性和人的自然属性;这些,也揭示了文化管理的真谛,由此,文化管理衍生出和谐管理、人本管理、人文管理、人性化管理、情感管理、幸福管理、“精神薪酬”管理、软管理等众多命题。这些命题,从不同角度诠释了文化管理的本质意义,浸润了丰富的人文精神。
不言而喻,人及人的人性是渴望关怀的。人文关怀,是一种“精神薪酬”,是人一种本能的心理需求。所谓“千金不换一褒奖”,就道出了其要义。
“靠‘薪’更靠‘心’”,这是安徽皖北煤电集团对职工实施人文关怀、创新企业文化管理的经验。该集团把职工当作企业最宝贵的财富,拿职工当亲人,处处为职工着想,于细微处花心血,职工也把企业当成家,企业成为职工共创共享的精神家园。他们认为,把增加劳动薪酬作为调节人力资源市场的核心杠杆的观念,忽略了人的心理需求的更重要的一面。生理物质需求是低层次的,而尊重和自我实现则是高层次的。
有人说,让员工心里充满阳光,就会焕发出巨大的能量。这是与上述观念如出一辙的哲理。几乎成为餐饮业“经典”的火遍北京的“海底捞”,以“让员工过得舒适才是企业安身立命之道”作为治企理念。他们不是把赚钱作为公司的第一目标,而是把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工作环境、使双手改变命运的价值观变为现实,让员工快乐工作,作为企业至高无上的追求。获得中央文明委授予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的大庆石化公司,把“职工至上、实现共赢”,“政治上多关心、让职工当家做主,工作上多关怀、让职工成才成事,生活上多关爱、让职工无牵无忧”,作为治企“宝典”,使企业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可以说,大庆石化公司,把企业文化管理演绎得“出神入化”。
让职工快乐地工作和生活,应成为职场新观念。一个人,人生最美好的时光都在工作时段,如果不能在工作中体验到快乐,人的幸福又能从哪里来呢?因此,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有责任为员工创造一个生气勃勃、充满活力的工作氛围,让员工快乐地工作和生活,让工作生活充满激情,让心灵充满阳光,从工作中感受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要工作,也要生活,更要快乐的工作和生活。这是多元化社会、多元化企业文化,提出的新的职场观念,也是广大企业员工的“心声”。荆州供电公司当下出现了一股“健身秧歌”活动的热流,员工们在如火如潮、如醉如痴的健身秧歌活动中,扭出了健康,舞出了精彩。或清晨、或傍晚,“健身秧歌”的跳、走、扭、舞,成为荆州市一道全民健身的亮丽街景。河南尉氏县供电局开展的“风雅颂户外俱乐部”打造了企业独具特色的快乐文化品牌。他们以“给健身搭个平台、给心灵腾个空间、给欢乐找个理由”为宗旨,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文体活动。员工们在骑行、自驾、徒步、登山等等活动中,游览名山大川,领略自然风光,感受五彩斑斓的世界,让员工们活出快乐,活出健康,活出潇洒,活出幸福。
施之以“仁”,才能报之以“义”,这是浙江万向集团践行“以人为本、员工第一”企业理念的价值取向。其董事长鲁半球说,一个“仁政”的企业,必有一批“仗义”的员工。只有施之以“仁”,方能报之以“义”。关注企业业绩的增长,必须从关心员工的成长做起,把每一名员工当成一个独立的市场去开发,当成一份稀缺的资源去经营,关心他们的想法,满足他们的需求,尊重他们的个性,挖掘每一个人的创造潜力,努力为每一位员工提供实现自身价值的发展平台。无数优秀的企业,其实都像万向集团一样,对员工实施人文关怀,员工必将感恩企业,回报社会。如果一个企业真正赢得了员工,真正赢得了员工的“心”,就能栽下企业“长青树”,打造企业“百年”、乃至“千年”基业。这正是企业文化管理的“最高境界”意义之所在。
四、文化管理,至柔至善,至刚至强
道家曰:“天下柔者莫过于水,而天下能攻坚者又莫胜于水。”此乃水之本质,至刚至强,至柔至善。水的本质,也揭示了文化管理的本质;水的这种“神韵”,也演绎了文化管理的“精韵”。世上的事物大都如此,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刚与柔,看似矛盾,实则和谐;看似对立,实则统一。柔的韧性和刚的魄力相结合,才能绽放出耀眼的魅力。
企业文化管理,自然是企业的“软管理”,相对于制度的刚性管理而言,文化管理堪称“柔性”管理。文化管理表面上看似没有制度刚性管理的力度,实际上却发挥着制度管理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一个企业无论有多么完善先进的管理制度,管理流程和管理手段,最终都要通过人来实现。人的主观能动性决定管理执行的有效性。企业管理发挥着企业文化的核心作用,就在于它能够通过精神的无形力量激发人的主动性、提高人的自觉性、增强人的责任感,从而使有形的规章制度、操作流程、管理工具产生出最好的效益和创造出无限的价值。
多元化的企业文化,必然衍生多元化的管理模式。事实是,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实践中,执行规章制度,人们也在呼唤制度的温暖;在惩戒不良行为,也应不忘抚慰人们的心灵,施予道德教育人文关怀的柔软介入,因为文化的力量,往往能触动人们心灵,唤醒人们良知,从根本上治愈人们的“心理疾患”,达到矫正和规范人们行为的目的。
成功的做法是:将制度管理与人文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将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可以达到静水流深、润物无声的效果。使制度的执行成为职工的自觉意识,成为职工的习惯性意识而根植于员工的心灵之中,内化为职工的自觉行为规范,而当制度真正规范一种行为、养成一种习惯、形成一种思想时,就实现了真正意义的文化管理,实现了制度的文化化,制度与文化水乳交融,刚柔相济,既有制度的刚性约束力,又有文化的教化、激励、感召力,可谓达到了至柔至善、至刚至强的最高管理境界。
更值得强调的是,企业文化管理是企业文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管理彰显软实力,软实力赢得硬效益。有着跨越三个世界辉煌发展历史的开滦集团,积极实施企业文化战略,把“自在的企业文化”整合为“自为的企业文化”,促进文化力向经济力的转变。用精神和文化的力量,将企业的追求和要求渗透于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之中,蕴藏于员工自身之内,达到“铸魂、立道、固本、塑形、聚力”的目的;从其企业文化的核心理论,也可见其倡导、践行文化管理的文化战略轨迹。开滦集团用文化建设战略创新推动企业发展战略转型,使百年老矿焕发青春,再造辉煌,在科学发展的历史舞台上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