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海宁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铝城第二小学255000
关键词:语文综合性学习品德有效整合
近几年,有关课程整合、开发校本课程资源的实验在各地如火如荼的进行。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以课题探究为形式,以实践活动为载体,通过学生自主合作的探究过程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实践能力的一种语文学习方式,无疑是实现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整合的最佳切入点。《课标》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提出,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可见,语文综合性学习与其他课程的整合是课程改革所提倡的跨学科学习法。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有许多内容和品德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或主题接近,或活动形式相仿……语文学科蕴涵的知识性、思想性,与品德学科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和融通性。因此,有效地利用语文综合性学习与品德学科在价值取向、组织形式上的共性,就成为语文教师的必备课题。
长期以来,品德课大都由语文教师兼任,同时教学两门学科使很多语文教师潜意识下将品德学科边缘化,消极对待。这就成为整合的的必然原因,也为整合提供了有利条件。在把握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目标的指向,踩稳其落脚点的同时,借用其丰富的资源以应和语文课程理念,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初步探索。
一、资源共享,水乳交融
语文的综合性学习与品德学科内容相近,进行整合不但能节约时间,还可以一石二鸟,更全面深入的完成教学任务。如在教学品社《成长中的快乐和烦恼》一课时,教学内容本身就和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不失时机的结合鲁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难忘的小学生活》这一综合性学习,对学生进行习作教学。先让学生回忆过去,老师的关爱、同学的帮助、发生的趣事,都珍藏在他们的记忆中,翻阅自己的影集、日记、成长手册,仿佛又回到从前。我组织了《难忘的童年》的故事会,在学生讲述自己的故事,共同分享成长的快乐和体会时,请同学们把自己最难忘的故事写下来。孩子们因为有了切身的体验和感悟,洋洋洒洒地徜徉在自己丰富多彩的童年回忆中,一篇篇情真意切、发自肺腑的美文呈现在我的面前,使我领略到了省时高效的教学效果。
二、知行合一,润物无声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语文课堂即是传授知识的途径,也是进行德育的主阵地。在德育方面,品德的实践性使学生的知与行得到合一。比如三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回忆父母对自己的关心爱护》,我在教学中,带领学生一起回忆了印象深刻的事件,回家后布置孩子继续感受父母的爱,之后写成作文或书信的形式感谢父母,并要求家长回信。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学生有了回报父母的想法。之后我立刻又进行了《品德与社会》中《家人的爱》一课,从“护蛋行动”反思,感悟家人养育自己的辛苦,更是要求孩子将这种情感带回家,在日常生活中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果说,语文通过这就让学生从说一说、写一写的表达迈向了行动,实现了知行合一。
三、互为补充,珠联璧合
语文的学习多体现为具体事例、个案的搜集和感性的理解。学生升入高年级后,品德学科对综合性学习的补充主要表现为一种点与面、具体与抽象、概念和事实的相结合的相辅相成的关系。比如鲁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为《祖国的壮丽山河》。学生搜集的资料多是祖国的名山大川、著名城市、人文景观,材料单薄独立。《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我爱我的祖》中的《我的祖国多辽阔》、《江山多娇》则是对祖国地形和行政区划的学习,通过品德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将在头脑中形成对祖国壮丽山河更为真实、整体的认识。实际教学中,当学生从地图上找到自己学过的景点时,发出“原来在这儿”的感悟时,他们才真正体会到这是祖国的山河,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同时,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价值、道德观念多以故事的形式呈现,而品德学科则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多以贴近学生亲身经历的回忆、交流、实践形式帮助学生建立。所以,学生是在品德课堂上通过深入、逻辑的体验活动获得了感悟,这些感悟则以语文学习中得到的抽象理解为基础。学生就是在对静态文本(语文)的理解与动态体验活动(品德)的融合中形成自己对人、事、物的看法。
这就是学科融合的魅力。
总之,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要充分利用品德学科的生活性和活动性,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内容、形式和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以致用,在更自由的氛围中感受学科整合的情趣和魅力。
参考文献
[1]林湛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思考——浅谈品社课与语文教材的有效融合.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09,12。
[2]王玉华让语文教学扬起思想品德教育的风帆.大众文艺(理论),2009,15。
[3]景慎钊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途径和方法.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