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波(海阳市新元中学,山东烟台265100)
一
新课改提倡的小组合作学习,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等优点。鉴于小组合作学习的诸多好处,愈来愈多的教师在教学中自觉采用。但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因此在初始阶段存在很多问题:
1.合作小组经常是组内较优秀的学生包办了所有的学习任务,将原来由老师所主导的“满堂灌”变成由优秀学生所主持的“一言堂”,合作学习则成了优生发挥自己潜能、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
2.有的合作学习小组因公开课临时凑合,在合作学习时,小组成员间不具备合作的心理倾向,无法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
3.有的小组的合作学习,合作之前缺乏必要的前提准备就匆忙展开讨论,小组合作次序混乱,学生发言七嘴八舌,没有中心。
4.有的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内容过于简单,缺乏讨论、研究、交流的价值,学生在合作时无所事事,浪费课堂时间。
二
究其原因,是学生不知道该怎样合作,是教师没有真正地教给学生合作的办法。因此,要想切实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有效参与是有效合作的前提和基础
参与的有效性,主要看参与对实现小组学习目标的价值和实现自我发展的价值如何。有效参与可以从这样几个维度来透视分析:从参与范围,可分为部分参与和全员参与。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性格开朗、交际能力强的学生容易获得较多的参与机会,而性格内向、腼腆拘谨的学生可能成为“看客”。从参与表现,可分为外在参与与内在参与。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那些能说会道、眼疾手快的学生常常表现出较高的参与积极性;性格较为文静,面对新的问题喜欢沉思冥想,冷不丁地提出一两句想法,却很有见地。实际上后者也在参与,甚至是实质性的参与。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组织实施中,教师往往对前一部分学生引导、调控不够,对后一部分学生关注、鼓励不够。
2.注重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
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是学生学习的自发性行为,而不应该是教师的要求性反应。因此,要想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应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对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可尝试用以下方法:
①建立固定合作小组。这是最基本的条件,小组成员一般控制在4人左右。经过长期的合作学习之后,使之感觉到彼此是一个学习小组,自己是这个小组的一员,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②进行学习方式培训,向学生介绍各种先进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产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欲望。
③举行小组合作学习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合作的积极性,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
3.营建小组合作的心理基础和心理环境
①明确并遵从共同的学习目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要确定共同的学习目标,成员必须遵从。这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也是从“从动”到“主动”的合作过程。
②承担责任和主动协作。在合作的情境中,学生一般表现得较有信心,有安全感,其内部动机得到较好的激发,但也容易让学生产生坐享其成的懒汉思想。所以,在小组合作中,小组成员必须明确自己在小组合作、实现目标中的角色定位,承担起自己应尽的责任。
③尊重与接纳。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也是小组成员之间学习活动相互调整、改进、互补的过程,这就要求同学之间学会尊重,善于接纳。认真虚心接纳他人的合理化建议,甚至敢于否定自己。在直言无忌而又从善如流、主动配合、和谐默契的心理氛围中,每个人的创造潜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4.洞察学生合作需要的时机
学生在学习时,不是任何内容都需要进行小组合作的,只有当学习内容对学生个人来说确实无法解决的情况下才让学生进行的小组合作学习,这样才有意义、有价值,学生才有合作的热情。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善于洞察学生的合作需要,抓住时机,恰如其分地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角色的转变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自己去实验、观察、探究、研讨,使他们身心全部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在愉悦中学习。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努力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组织者、指导者,引导学生主动构建起自己的知识结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广泛合作。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需要,设置问题情景,让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引起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真正做到各抒己见,取长补短,集思广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