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模块’建构式课堂”互动探究的实施策略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0-20
/ 1

“‘六模块’建构式课堂”互动探究的实施策略探析

蒋演

蒋演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浦区海宁中学222000

摘要:“‘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是连云港市教育局最近在全市推广的一种全新教学模式。很多一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互动探究时,探究不起来,或只有部分学生(往往是基础好的学生)参与探究交流和发言。所以教师应该如何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互动探究能力呢?笔者针对此问题,进行了相应的研究。

关键词:“六模块”建构式课堂营造氛围培养能力

“‘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是连云港市教育局最近提出的,并在全市推广的一种全新教学模式。是指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确定适宜的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系统把握教材和适当整合其他教学资源,灵活选择运用自学质疑、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精讲点拨、矫正反馈、迁移运用六模块,建构促进自主学习,实现对话交流、动态生成、合作共享,实现学生知识、能力与情感协同发展的课堂。建构主义认为:互动探究是学生以口头语言或书面语言的方式,建构对数学知识、思想、观念的理解和表达,是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积极建构的具体过程,对形成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数学新课程标准》也告诉我们:互动探究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发现在组织学生互动探究时,探究不起来,或只有部分学生(往往是基础好的学生)参与探究、交流和发言。所以教师应该如何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互动探究能力呢?笔者针对此问题,进行了相应的策略研究。

一、营造宽松和谐的互动探究氛围,让学生“想探究”

“教育不应该是居高临下的教训,而应是平等的交流。什么时候,学生与老师的眼光平视了,我们的教育也就成功了一半”。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有效互动探究,能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互动探究的氛围有赖于教师用心营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微笑,让学生“敢探究”。在师生交流中,用亲切的话语与学生对话,让学生“敢探究”;在生生交流探究中,教师要以一个欣赏者的姿态来倾听和评价。课堂中,只有师生双方不断地进行情感交流,才能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在课堂上,当学生参与探究过于紧张时,我常会一些激励的话语。如:试试你的身手,你最行!做一做,你一定能过关!这样,学生就能克服胆怯心理,敢于大胆发言、敢于互动探究了。

二、做好成员角色的分工,让学生“乐探究”

互动探究始终被认为是“六模块”中“关键的关键”,它是对“预习”和学习效果的检阅,是学生综合能力的充分体现。没有分工就没有合作。为此,在课前将小组分工,角色有主讲人、抄题人、教具粉笔擦黑板、质疑人员、拓展人员、总结发言人等10个角色。由个人向组长申报或由组长指定。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责任到人。凡是参与互动探究的同学给予表扬,以量化加分的形式记入学生成长档案管理系统。每周评民主评出“最佳主讲人”、“最佳抄题人”、“最佳质疑人”等。班级给予上榜公示,以激励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互动探究。在“‘六模块’建构式课堂”中,老师要当好导演,善于启发和引导学生互动探究,对主讲的、补充的、质疑的、听讲的等各方面的学生全面关注和调控,探究不到位的要补充,偏离主题的要点拨,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人人都探究、个个有收获。

三、培养学生互动探究能力,让学生“会探究”

在“‘六模块’建构式课堂”互动探究时,让学生明确分组人数、探究时间、探究内容。座位采取6—8人一小组,以“围座”的会议形式摆放,以便于小组内的“小探究”;学生不要拘礼在小组内的座位上,若遇到小组内所有成员都探究不了的问题,学生完全可以离开自己的座位(下位)到其他小组寻求帮助,以便于小组间的“大探究”。让学生学会针对教材中的重、难点内容,提出问题进行探究;针对习题的关键处、易错处,提出问题进行探究;针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处,提出问题进行探究;针对意见分歧处,提出问题进行探究。对上台互动探究的学生提出如下要求:1.互动探究的同学要声音洪亮,口齿清晰,关注所有同学的反应,及时点评跟进。板书的同学书写要规范,图文清楚,符号准确,尽可能精炼表达。注意展示清楚解题思路、解题方法。2.其他同学要主动质疑和补充,促进课堂互动生成,精彩之处可鼓掌。3.按照学生自愿组合、互帮互助、充分发挥个人特长的原则,组成学习小组。充分利用班级前后黑板等。每位学生都要积极参与活动。对学生互动探究进行评价时,要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追求的境界。

综上所述,“‘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是朴素实用的教学方法,核心内容就是教师放手,学生通过自我探究、生生探究、师生探究把知识学会。黄全愈先生在《培养智慧的孩子:天赋教育在美国》书中,有个重要观念“不教是为了教”,这句话也可分解为“不教”是手段,“教”是目的。也就是,通过“不教”的手段,让孩子在“互动探究”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会学”的能力,从而达到“教”的目的,“‘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正好实现了这一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