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全球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衰退影响,今年一季度,全国税收同比下降10.6%,减收1500亿元,其中企业所得税减幅最大,达16.7%。与此同时,出口退税支出增加了1800亿元。一边是税收同比大幅减少,一边是财政支出同比增加,一增一减,减收增支形势非常严峻。而保证经济增长,加快税收体制改革,无疑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途径。
一、我国税收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危害
我国的税收工作目前存在征税成本高、税负高、纳税人不知情的“两高一不”现象。
一是税负高。我国财政收入在2008年第四季度前,一直以30%多的速度增长,国税收入已从1994年的5000亿元左右增长到2006年底的26万亿元,年增幅在20%以上已成常态。截至2007年,中央与地方财政同比分别增长326%和281%,而同期GDP的增速则为10%左右。国家税负增长速度远远高于经济发展的速度。全国工商联的一项调查显示,80%以上的民营业主认为税负过高,不堪重负。过高的税负,意味着社会财富的分配非常不合理,造成虽然经济高速发展,但大众难以享受到发展成果。一是造成企业难以进行产业升级,国内经济发展不可持续。二是导致劳动者工资总额减少,造成国内民间消费不足,内需不振。
二是征税成本高。中国是全球税收成本最高的国家之一。按照《中国税务报》透露的数据,国内征税成本1992年就明显高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且在逐年增高,1993年为3.12%,1996年为4.73%,1999年就已超过5%,近年来已接近8%,而欧美等经济发达国家的税收成本仅为1—1.5%。审计署近日对税务部门征税成本开展了审计调查,揭示出人员支出水平较高;办公用房面积超标;无编制和超编制购置小汽车;招待费、会议费、培训费和出国费控制不够严格等问题。这种现象既加重了纳税人负担,也增加了征税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的复苏。
三是纳税人的知情权不能得到充分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纳税人的纳税积极性。
二、加快税制改革,促进经济复苏的建议
(一)降低税收,减轻纳税人负担
一方面,合理降税。降低税负能让市场主导资源配置,提高配置效率。从税收经济规律来看,“放水养鱼”,合理降税才是涵养税源的需要,过高的税负无疑是竭泽而渔,破坏税源。在全球经济竞争中,现在几乎所有致力于发展经济的国家都在进行税制改革,以降低税负发展经济。这无疑为减税提供了相应的空间。另一方面,要对税务部门加强监管。通过审计审查、财政监察等不同方式对税收管理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全方位监控,形成一套系统完整的监督制约机制,并对税务机关隐瞒或提供虚假税收信息的行为重罚重惩,切实让税务机关感受到政府有能力监管税收信息,从而避免税务机关“信息欺诈”,把国家政策落到实处。
(二)降低征税成本,提高征税效率
1.转变财税目标框架。我国的税收之所以出现高收入与高成本并存的粗放型特征,是因为我国在较长时间内对税务机关只考核收入不考核成本。地方政府为调动税务部门完成收入的积极性,普遍实行税收任务完成情况与自身经济利益挂钩,且实行经费奖励的政策。这必然导致税务机关在征管出发点上往往更多考虑如何最大限度地组织税收收入,而对税收成本的高低却很少考虑。这显然是一个“产出”概念而不是“效益”概念。所以,要彻底转变目前的目标框架,牢固树立税收成本观念,在思想上彻底摒弃过去的“无本治税”的旧观念,把税收成本与效率的高低作为评价税务机关工作成效大小的一个重要标准,在税制的确立、机构的设立、征管力量的配备、管理方式的选择上,将税收成本作为决策的重要权数,切实遵循“法制、公平、文明、效率”的治税原则。
2.简化财税体系。1994年税制改革后,我国税收收入得到了快速增长,另一方面,机构分设后,人员大量增加,致使人均征税额增长不高。税制改革增加了税源,机构分设又增加了大量人员,人均征税额的增加低于税收总量的增长幅度,征收的效率实际上是下降了。推行国税地税合二为一,不但可以减少纳税人的负担,也有利于提高财政行政效率,压缩大量工作人员,减少税务成本。所以,我国的税制改革应遵循公平、效率和简化纳税手续的原则,税种要减少,税率要降低,税收政策尽量完善稳定,以建立一套透明稳定、征纳双方容易掌握操作的税制。税收制度无论是内容还是术语都应简单明确,易于掌握理解,这既能给纳税人计算缴纳带来方便,减少纳税成本,也可以提高税务部门征管效率,减少税收流失,节省征收费用,减少征税成本。
3.强化税收成本管理。压缩税务机关为征税而直接支付的各种费用,降低成本,优化支出。一是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设置税务机构,配置税务人员。机构设置要充分根据税源分布状况,打破行政区域划分的限制,精简机制,因地制宜,优化税务机构布局和整合征管力量,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征管方式和手段,实行多种征管方式并存,彻底降低居高不下的税收成本。二建立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税收成本管理体系,严格、正确核算税收成本,形成自上而下的征收成本核算约束机制。三是逐步推行税收成本预算、决算制度。科学、合理编制年度税收成本预算,增强税收支出的计划性、针对性,避免开支的盲目性。把税务部门的预算会计和税收会计结合起来,全盘考虑税收成本与效率问题,税务机关定期对征税成本进行统计分析,向政府报告,并向纳税人公开。同时,对纳税人的纳税成本也应充分重视和考虑,并加以调查估算。四是加强财产物资、财务管理等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管理机制,严格控制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如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如各类培训中心、会议中心以及其他相关场所等);降低基建规模,力戒讲排场、比阔气,不切实际地大建兴建;按照法制、精简、实用、规范的要求,统一税务征管资料和软件开发;合并、精简不合理的税务机构设置;精简会议等措施。五是加强成本支出的统筹安排。如要厉行节约,压缩诸如接待费,水、电费支出,增加教育培训、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投入;逐步、适当缩小地区税务经费分配差距,保证有效机构的正常运转,促进区域内税收工作的协调发展等。六是提升纳税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纳税服务水平,牢固树立服务理念,在落实以往各项服务的基础上,切实为方便纳税人着想,确立以纳税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在服务方式,手段上不断创新,向高层次,多元化的方向延伸和发展。如提供个性化服务;因地制宜,大力推行电子申报等缴纳方式,进一步简化办税程序;减少不必要的检查,消除“多头查账”,力争“一家查账多家认可”等,探索建立适合税收实情的纳税服务流程,从而大大降低纳税成本。七是严控征税成本的扩张。大力支持税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建立和发展,发挥税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作用,监督规范其正常运行,使税务机关可以从复杂琐细的工作中解脱出来,集中力量进行稽查管理。这样既能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有利于税收收入的及时、准确入库,又有利于精减税务人员编制,减少税务机构的费用开支,达到降低税收成本,促进税收征管的良性局面。
4.改革现行的增值税。有数据显示,中国征税成本高,主要源于复杂的增值税管理成本支出。在现行的生产型增值税体制下,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防伪、运存、保管、使用、注销、审核、检查和监控成为一项十分复杂、耗资巨大的系统工程。增值税向消费型转型势在必行。
(三)保障纳税人的知情权。不透明即无公平,而现在税收体制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纳税人的知情权还不能得到充分保障,各种规费的顽强存在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我国个人税负并不仅仅表现为个人所得税,还隐藏在企业税负以及全部消费环节中,是消费者以隐性形式支付。所以,要尽快建立起公平合理的法治税收体系,充分保障纳税人的知情权。